qinzim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zimao

博文

掌握这4点,研学活动课程效果立马显现

已有 2946 次阅读 2020-6-15 15:1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研学旅行教学环境更为复杂,学生身心注意力更易分散,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更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程设计,充分利用研学旅行的优势扬长避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利用身体辅助大脑记忆

美国学者西恩·贝克洛说:“手势不仅仅是用来交流信息的,也能帮助解放大脑。用指尖表示信息(比如,在你的演示中始终要出现三个要点)意味着你的头脑可以少记忆一些信息。”要让学生明白身体可以作为帮助主体思考的工具,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辅助大脑。通过实践参与学到的知识往往理解的更加深刻,而且不易被遗忘。这一点在红色研学课程中尤为显著。

在井冈山小红军研学活动最后的学习分享会中,学生们在各组长的带领下集体创作一幅画,来表达对井冈山的认识。学生们纷纷在纸上画出了课程亲身使用过的扁担、油灯、背篓,红色精神从文字和口号物化成了一幅画,深深刻在了每个孩子心中。

合理设计课程,增强学生参与感

课程设计中,教师应保持自己遵循“到位不越位,指导不指定,参谋不代谋”的基本原则。对于学生进行一些可能涉及危险或有专业规范的操作前,进行准确、适度的操作示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让学生尽可能自主探索。同时可以根据课程实际设计一些让学生更容易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形式,比如游戏式、比赛式的研学体验活动,可使学生的身体参与度大大提高。

例如在黄山市屯溪老街的“我是小徽商”活动中,巧妙设置利用了情景式教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具体形式是让学生每10人一组,自行明确分工并配发50元购物基金。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商品价格,规划购买意向并采购,最终选派组员代表分享商品优点,开展徽商拍卖会。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研学环境

在研学课程中的场景设计时应注重强调与研学主题相关的环境因素,弱化无关环境。在研学旅行中,由于教学环境较平时更为复杂,学生身心注意力更易分散,因此更需要增强与研学课程相关环境因素的“存在感”,弱化无关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自然活动中的蚊虫咬伤,海边活动中恶劣的天气影响,博物馆中文物损坏的隐患,都是事先应该排除的无关因素和安全隐患。

设定清晰的目标但不限定路径

研学旅行中常常会因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和学生实践过程中发挥的创造性,发现课程计划之外的一些现象或问题,这种环境下所产生的思考被称为生成性问题。生成性问题探究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促进其思维发展,提升其综合思维能力,同时对于研学来说,也使研学成果更加丰硕,推动研学师生共同进步。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发言,形成学生自发提问的研学氛围。

例如在设计蔬菜防虫工具时,孩子们在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发现,益虫也会被防虫工具捕捉,通过不断对即时反馈的新情况反思优化,孩子们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5473-1237971.html

上一篇:博物馆研学三大误区,越专业的老师越容易犯错!
下一篇:疫情改变世界,聚焦被忽视的乡土乡情研学
收藏 IP: 121.69.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