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slit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caslitong

博文

基于生命哲学视角谈生态文明教育

已有 3297 次阅读 2020-3-2 17:1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社会科学

        生命哲学是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而不是生物学)的意义,生态学是一门联接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和生命哲学是相通的,是自然和人文的中间体。因此,本文就生命哲学观与新形势下生态文明教育二者目标与途径、思维方法以及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的运用生命哲学观引导优质生态教育。

       生命哲学是赋予生命的本质以本体论(而不是生物学)的意义。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点是存在,其意义是本体、本质;生命哲学的中心点是生成,其意义是过程、是创造。把科学的概念由自然领域扩大至人文社会领域。就其整个特点与生态学这一学科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超脱原来的学科,赋予新的意义,而又不失去学科本身的本质,进行科学内涵的升华。
著名的生态学家Odum在《生态学:科学和社会的桥梁》一书中称生态学是一门联接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所以生态学在一定程度上和生命哲学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都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生态学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衔接学科,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生命哲学作为衔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学科,必将在推进深入理解生态学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应用中发挥不可估量的效力。所以充分理解生命哲学观,运用生命哲学观融会贯通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发,必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不可限制的力量!

       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方向的高等教育学府---大学,应深入理解生命哲学观,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和时代高度,从教育生态文明入手,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生态教育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传播生态理念、改善传统生态评价方式,实现自我生命流动,增进对教学深生态学的理解和学习,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和全球生态安全文明的世界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1生态文明教育与生命哲学观

1.1生态教育基本内涵与基本含义

      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

生命哲学是始于思考人的特性,并尝试让教育回归对生命的关注,寻找自己,发现自己,离开自己,又回归自己的这样一种逻辑。

生命哲学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思维逻辑上高度契合,其核心点可以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理论指引,与中国传统哲学始于探索自然,并力求对其认识和把握的特点不同,西方的生命哲学开始于内,服务于外,又回归于外,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为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珍惜自然,能以自我觉醒的意识,由内而外的激发内心生态文明教育的观念深入,对新时代用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和实践具有重要理论指导。

通过生命哲学和生态教育有机结合的理解和深入探讨,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展,用生态教育带动素质和综合教育,发挥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确立人人生态的生态观,实现生态文明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梦,从机械的关注自然,变成一种自我习惯和不自觉行为的普及。

走向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转型和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是生态教育学建构的社会背景。生态学兴盛所带来的当代人类发展理念的变革为生态教育学建构奠定了广阔而深远的思想基础。生态教育学是对服务于工业文明时代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主导下的教育理论的超越,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生态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的自觉建构,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崭新视域。立足于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教育实践,并有机结合生命哲学观,提出建构生态教育学,展开生态教育理论研究,无疑是对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拓展与深化。

我们运用生命哲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教育学,即是适应当代人类文明转型、走向生态文明教育的变革的需要,又是教育学学科研究视域拓展与教育时代精神构建的合乎逻辑的选择。

1..2当代生态教育学

人的生命绝对不能只从生物性来规定,而应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狄尔泰生命哲学观的核心思想是生命是世界的本原。他说:生命,只有生命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在狄尔泰的理论中,所谓生命是指人的生命, 生命存在于人的世界中,而对于国家而言的生命则是教育,世界的真正之在是生命之流,生命之流也是教育,也是一种创新,一种提升,只有教育才有如此威力,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生态教育进行落实和学习,从理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以自然规律为本的生态观,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经济,人与政治,人与文化教育,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三本书籍”——《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相继出版,增强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加深了对生态教育的重视。 三个会议的召开,——人类环境大会、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也充分肯定和确认了全球对生态的高度关注,生态教育也就势在必行。

2策略探讨:生命哲学观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2.1教育环境的生态化

生态道德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可以带动和加快全体公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命冲动是一种普遍的精神。生命不是指现实世界的生命,而是一种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是一种创造世界万物的宇宙意志,是内在体验和精神的融合和归一,而若要实现这种状态最直接的就是生态教育环境的大背景,若无大背景,如何更新,如何创造。而生态教育又对于生态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明的塑造以及生命哲学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教育是以生态学为依据和研究工具,努力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塑造生态文明的教育。开展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和塑造生态文明三者之构成了一个相互辐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金字塔范式,而处于金字塔底部的是生态教育,它为我们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

2.2教育目标和途径的生态化

    “生命冲动表现于创造。创造表现为进化。生命不是由于各种要素的联合和相加进步的,而是由于分离和划分进步的。一切创造都是由生命冲动促进的。现在不少大学将很大部分精力甚至主要精力花在大学排行榜、论文发表数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除学习学术以外的更能受用于一身的人生哲学上,关注甚少,过分的强调了专业的培养,也许有一些技能、技巧的训练,缺乏了创造力,但他们很难在这里学到改变世界、应对挑战,特别是生态挑战的智慧和能力。大学忽视了对于学生进行人知识和文理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完整的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如何更好的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去思考的问题。培养生态型人才,高等学校要让学生建立起“π”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π”上面的一横是人文和专业知识。这是基础,下面两条腿,左腿是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右腿是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生态教育下的人,是综合型人才,是生态化的人,是与国际接轨的人。

2.3利用高校平台拓展深化教育生态学,强化哲学观点

       以生命哲学观为基础的良好德行的形成,强调的绝不是一种思想就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人行为方式的形成,强调所有人都行动起来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所以加强绿色生态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这种生态教育的担当中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根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扩大兼职老师比例,不断更新、提高和传播绿色知识,建立合理的职称评级制度,确立学术带头人,带动学校学科发展,以点促面,以高校生态教育学科发展,带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根据科研队伍的研究领域、鼓励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到基金,加强与社会沟通,与环保部门沟通,与自身生态潜意识沟通。

高校自身也要从资金、设备、图书馆资料等方面为全校师生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教育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拓宽生态教育渠道,多维度、多方式、多方向、多点位、多方面加强绿色生态教育,作好对绿色大学发展的基础工作,完善生态绿色教育机制使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2.3生命的绵延与教育的塑造

      “生命冲动在变动不居中的连续性和进化,即表现为绵延 教育的目的在于是使一个进入校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人成为的爱生命、懂自然、保生态的社会人,这个过程正是由于经过自然选择与生物自身独特的生命形式运动后才会有的转变,在校园是老师在关注,而离开校园后,则更多的是自主行为,如何防控自主行为的规范化,这就是绵延的力量,并且如何更好的具有创造性,具有丰富的生命体验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正是通过明德正道求善的正确导向出了独特的大学文化,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发挥高校教育作用,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思想深入大学文化,完善和发展生态教育,为国家培育更多的社会人

3  

  生态学是一门联接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关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而生命哲学作为衔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学科,必将在推进深入理解生态学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应用中发挥不可估量的效力。所以充分理解生命哲学观,运用生命哲学观融会贯通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启发,必将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不可限制的力量! 进一步明确生命哲学观其在生态教育视角中的精神判断和价值潜力,不断深入学习和探讨,二者作为远离学科和近似学科,相信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将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孟建伟教授的精彩报告,据说每一个哲学家内心都有诗人的情怀,都是浪漫主义色彩的,都是充满想象的,在他身上就验证了这句话。他的思维带给我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在西方哲学思潮报告中度过了很多的时间,开拓了自己的思维,提升了人文修养,在质的时间紧跟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走,让想法更加开阔!

 

 

参考文献:

 [1] 黄承梁.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3.08.20.

 [2] 格根塔娜.侯彦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3] 毛明芳.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与地位――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

[4] 刘煜, 卢金树, 李宝斌.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高校德育[J]. 高等农业教育, 2010 (9): 25-27.

[5] 程红.李金华.王福东.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林业经济》.2010

[6] 陈孝彬 . 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99:121.

[7] H.P. 克里曼 . 狄尔泰 [M]. 殷晓蓉,吴晓明译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83-84106.

[8]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82.

[9] Chuanhui Zhang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Ecology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risis Response and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Crisis Response and Management”

[10] Libin ZhouYirong Zhu Teaching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Ecology of Education Pattern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ety(ICSSS 2012)

[11] MI-NG Superficial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of ecology  Abstracts of EcoSummit 2007——Ecological Complexity and Sustainability——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for 21st Century’s Ecolog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246-1221418.html

上一篇:浅谈对科学艺术传播的认识
下一篇: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随笔
收藏 IP: 117.136.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