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z3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z35

博文

土壤侵蚀与全球农产品市场

已有 1532 次阅读 2020-4-2 10:1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球有80亿张嘴等着吃饭,但土地的肥力却一天不如一天。土壤侵蚀应该是影响我们肚子的一大威胁,带走了肥沃的表层土,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损失也太大了!但损失到底有多大呢,可能换算成money比较直接,这就需要一个既会土壤侵蚀有懂经济学的牛人来算算账了。

于是工作于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的Sartori M.等人开展了这项工作,研究论文在2019年发表在了Land Use Policy。当然他们计算时的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first-order”,只是算出农业产量的直接损失当然是不对的;还有“second-round”,会对经济大盘产生什么影响,小到物品价格,大到国家贸易,详细了解经济这个大问题对我来说好难啊。不过这才是一笔正确的经济账。

算账嘛,并且是全球好多国家的,还是用模型比较方便也不得罪人。于是他们就把Borrelli等(2017)用RUSLE做的全球土壤侵蚀模型和一个经济学模型MAGNETWolkaKuiper2014)糅合起来开始算账,我们最关心的产量、价钱,还有国家关心的贸易都算了一遍。看看土壤侵蚀会对全球市场产生啥影响。

摘要便来了,水力侵蚀造成了全球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食品生产(eg.粮食、肉)减产33.7百万吨,使粮食价格上升了0.4-3.5%。另外呢,在吃的压迫下开垦更多的土地多耗了480亿立方米的水。有初步的证据表明,土壤侵蚀正在加速世界农产品市场上比较利益1的竞争转变。

我国的作为大型农产品进口国,由于土壤侵蚀所带来的的贸易逆差会进一步增大。中国的土壤侵蚀也是极其严重,计算土壤侵蚀带来的真正损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这对于保证肚子不咕咕叫太紧密了。


1比较利益:比较利益又为比较优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Borrelli, P., Robinson, D.A., Fleischer, L.R., Lugato, E., Ballabio, C., Alewell, C., Meusburger, K., Modugno, S., Schütt, B., Ferro, V., 2017. An assessment of the global impact of 21st century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erosion. Nat. Commun. 8, 201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7-02142-7.

  2. Woltjer, G.B., Kuiper, M.H., 2014. The MAGNET Model: Module Description. LEI Wageningen UR (University & Research centre), LEI Report 14-057, Wageningen. http://refhub.elsevier.com/S0264-8377(18)31934-3/sbref0250

  3. Sartori, M., Philippidis, G., Ferrari, E., Borrelli, P., Lugato, E., Montanarella, L., & Panagos, P. (2019). A linkage between the biophysical and the economic: Assessing the global market impacts of soil erosion. Land Use Policy, 86, 299–312.  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19.05.0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816-1226478.html

上一篇:追求更加精确的土壤侵蚀模型
下一篇:将土壤生物引入土壤侵蚀模型短评
收藏 IP: 123.12.48.*| 热度|

2 赵建民 信忠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