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战略科学家的领袖胆识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已有 3143 次阅读 2021-10-25 10:22 |个人分类:科学家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战略科学家的领袖胆识

——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

 

 

蒋新松是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开拓者,在多种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及产业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创建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机器人学开放实验室,为我国机器人学研究及机器人技术工程化建立了基地;参加"863"计划的制订,自1987年初担任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至今,在组织实施高技术跟踪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他主持完成的鞍钢冷轧厂1200轧机准停控制、系统复合张力系统,自适应厚度控制系统,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示教再现机器人SXJ-1号,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海人一号水下机器人样机,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型水下机器人RECON-IV300米水深、有缆),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蒋新松作为战略科学家的远见卓识和领袖胆识可以从他提议并领导的两项工程中管窥一斑。

研制水下机器人   早在1977年蒋新松就以战略高度的眼光将机器人这一研究课题争取列入规划[1]。问题是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机器人?这是让蒋新松感到最头疼的问题。蒋新松在日本访问时看到一篇报道说,英国北海油田运用机器人进行诸如海底勘探、井口监视、采油管辐射、电位测定作业等取得良好效益。于是他结合中国的情况,研制特殊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无疑该是中国发展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口。鉴于此,将新松大胆提出了一个新的带有战略性的构想:进军海洋,研制水下机器人。蒋新松的这一构想提出后,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反响:有人表示坚决反对,说他是白日做梦,异想天开,不知天有多高,还有多深;有人说他想入非非,不切实际,搞水下机器人是为了出风头,显示自己;有人说他狂妄自大,没有自知之明,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蒋新松全然不顾这些流言蜚语。为了让研制水下机器人的计划更具说服力,蒋新松带领一支由10人组成的调研组,日夜兼程,长途跋涉,东奔西跑,用了40多天的时间,对全国20多个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调研。

水下机器人的研制,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它包括了深潜技术、密封技术、自动控制以及声纳、电视、电话、信息传输、液体控制等复杂技术。不仅国内尚无先例,国外也是在70年代中期随着海上石油开采和电子技术的普及应用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何况,海军方面对水下机器人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深潜到水下200米以上,并能将看得见的东西拿上来。而国家经委也提出了过硬的指标:不能光搞出样机就完事了,而必须搞出真正的产品来;要打破过去科研项目只搞原型样机的惯例,拿出既符合英国船级标准又能在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无人遥控深潜器。为此,1984年秋,蒋新松又带领中国机器人考察团前往美国和加拿大,对水下机器人和国际间的技术合作问题进行考察。

几经寒暑,几番拼搏,19851212日,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在大连旅顺港下潜60米,终于获得了首次试航的成功。一年后,“海人一号”又在海南省三亚市进行了为期40天的实验,创下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水下机器人深潜水下199米的纪录,从而实现了中国水下机器人零的突破,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海人一号”是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其功能和控制系统已达到同类型的世界先进水平,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支研制水下机器人的科研队伍。

创建机器人示范工程 20世纪80年代初,高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蒋新松根据世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着眼于21世纪的考虑,向中国科学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了一份有关我国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科学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提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议。这一建议首先得到中国科学院邓裕民的鼎力支持。邓裕民将“机器人研究开发基地”定名为“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而后以中国科学院的名义向国家计委做了正式报告。国家计委肯定了这一建议,但要求呈报一份关于机器人示范工程建设的计划报告。19844月,蒋新松完成了《机器人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月,国家计委批准了机器人示范工程计划的任务书。198679日,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蒋新松被正式任命为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总经理。此外,还专门设立了机器人示范工程指挥部,蒋新松为工程总指挥。整个工程实行总经理(蒋新松)领导下的“三师”(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经济师)负责制。19908月,蒋新松倡导并领导创建的机器人示范工程,经过三年来的艰苦努力,终于竣工,并通过了国家权威部门的正式验收。1992年,经国家计委审批,机器人示范工程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机器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新建成的机器人示范工程,共分4个研究室和2个工程部,下设11个机器人实验室,1个例行实验室,1个计算中心和机器人样机工厂,可容纳250万名左右机器人研究人员。研究室主要从事机器人基础技术研究,工程部主要从事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和产品设计工作。工程建成后,很快便开始投入运行,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开始从这里走出沈阳,走向全国,走进工厂、基地、矿山和大海,甚至有两台水下机器人还远销美国。接着,蒋新松又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科学家的智慧和企业家的胆魄,筹措资金2000万元,从日本购买了20台机器人本体,将20点、弧焊机器人系统推向市场,为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创下了年收入4000-5000万元产值的最高历史纪录,从而开创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新的历程。于是,在蒋新松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机器人示范工程不光成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而且还成为中国高级机器人基地、工业机器人开发工程转化基地、以及机器人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机器人学学术交流基地,其规模和内容不但在亚洲当属一流,在世界范围也是屈指可数[2]

蒋新松正是以这种战略科学家的领袖胆识领导他的自动化研究所不断创造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奇迹。一流技术科学家的领袖胆识在这位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徐光荣.科技帅才——蒋新松[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127

[2]李鸣声.国家大事——战略科学家蒋新松生死警示录 [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20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309361.html

上一篇:论一流技术科学家的大学基础
下一篇:论创新战略的选择
收藏 IP: 121.225.83.*|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