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1010019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101001912

博文

与子书:主动适应大学的生活

已有 4572 次阅读 2020-3-23 13:50 |个人分类:本科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与子书:主动适应大学的生活

 

 

开学已一周了,应该是5门课都上过了。见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开始了新的课程学习。应该都是大班上课,要早一点去“抢位子”吧,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和你讨论过的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5封信,是我见到的最真情实意、最切实可行的建议与设想,远比那些“青年导师”的蛊惑人心的演讲可信得多了。

我十分同意李开复的基本观点: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能够顺利地升入更高一级的学习与研究或者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世。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我再一次建议你认真读一读李开复《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其中许多经验之谈需要慢慢体味。

在确定大学专业之后,必须要学好本专业。无论无何都不要放弃学业,其中有些课程(无论是必修的还是选修的)可能你不喜欢、没兴趣,都必须学好(杨乐)。“通识教育”的根本是“核心课程”,以科学、人文的基本训练为主,面广且杂,大都是一些看起来“无用的学问”,目的是构建知识结构的基础。在你的第一、二年的大学课程中,包含了“核心课程”全部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具体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初步与你讨论,以后还会详谈。

读书。理工科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以教科书为主。你们的教科书的内容丰富,全面系统,一定要认真读(一字一句),反复读(理解原理),写笔记(梳理思路),复述精华(记熟要点),点评优劣(找出差距)。检验读书的效果是你能够口头或写出教科书的思路图(就像教辅书中的复习要点,典型例题解答),甚至可以像老师做复习课那样。注意,大学老师通常不会做这样的总结,必须由你自己去做。这样,你才能在学习上游刃有余,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精读教科书,用古人的话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读好了教科书,在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地读一点同类的书,老师推荐的也好,自己在图书馆找的也行,最好是教科书后边附的参考书。但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读书中要关注作者的推理过程,怎么引出的,怎么推导的,怎么得出结论的。为什么这么写,删去这个可以吗?

听课。有目的、有选择地听课,要充分理解所听之课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位置与作用。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主要听老师对整体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着重听老师讲课中你预习后还没有弄明白的东西;如果是你已懂的东西,那就记住它。在必修课中清楚应该获得什么,在选修课中应该了解需要什么,以此作为自己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硬核”(拉卡托斯);然后适当地听一些名家讲座(在本校或外校),以此广泛的知识构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外围”。“外围”的东西可以广泛一点,各个学科都有一点,也不要下很多功夫。如果是主攻方向,则另当别论。

练习。应该在读书与听课的基础上,按照要求多做一点习题,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基础课。每天的练习要在听完课,结合老师的讲授,认真复习与看书之后再做习题。一般来说,做习题应该完全没有障碍。做习题时,应该尽量不看书,一气呵成。如果有困难的话,说明听课与看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先跳过做下面的。等做完其他的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书,一定要弄懂之后再做习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千万不要一边做习题,一边翻书。当然,例题也要重做,书上附的习题都要做,做了之后多总结,每周或每月,放到周六、周日去总结,最好及时完成,帮助记忆。写一点东西,或书评,或随笔,不一而具。一则增强自信心,二则积累个人成果。

研讨。与几个志同道合、水平相当的朋友,讨论相关命题与习题,争论与反驳。要学会与人交流,主动与中外学生打招呼,问候;特别是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则找机会一定要讲给别人听,从中培养自己的抽象、概括、说服能力,从反馈中检查自己读书与听课以及理解消化的质量。在修相同课程同学的交流学业的基础上,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交友圈子,不要等别人来找你,不要局限在本专业。也应当适度地与老师交流,或写电子邮件,打电话,课后的咨询,尽可能主动积极地争取老师的指点与帮助。在生活中,既要当好演员,也要当好观众。

活动。有机会尽可能参加与自己发展方向一致的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积累这方面的实际经验与操作能力,通过活动也可以结识更多的同仁,扩大你的社会关系,以便以后的相互支持、相互提携。注意学校网站上(也可以扩大到本市主要网站)的各种信息,在有条件、有机会的情况下争取锻炼锻炼。通过各种活动,你就可以学会了怎么理解、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和别人沟通。在西方文化中,这就是所谓“领袖素质”的基础。申请研究生、找工作时会被别人另眼相看。从事文艺体育活动不仅是锻炼身体或者休闲,而且是培养竞争的才能和领袖素质。

对于你,我特别强调交流。读书是与作者交流,听课是与老师交流,研讨是与朋友交流,活动是与同仁交流,注意是实质性的、双向的交流与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你的知识与能力得到肯定,你的才能与成就获得积累,你的发展方向得到社会认同,可以减少弯路,获得反馈,适度调整,加强激励。

我有一个殷切的忠告:经常与父母沟通。父母有自己的人生历练与生活智慧,我们的任何指点都是出于纯粹的、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你、关心你,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世界,或许有些经验不合时宜(高尔基),但不应该妨碍我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你可以将你的想法详细清晰的向我们介绍,说服我们,争取我们的支持与帮助。这样,一方面会使我们了解你的处境与想法,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感到你对我们的依赖与需要。在我们的帮助与提醒下,你会少走许多弯路;在前进的路上有依靠,有商量。其实,我在这方面做的也很不好,我一直是黑暗中摸索,我的独立,我的自尊,使我失去了许多,也走了许多弯路。所以,我们对你给予更多的关注,希望你能走得更顺一点。

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开端!

要相信自己,你能行的。不要自卑,不要对自己没信心,这个不擅长,那个不擅长,谨小慎微,作茧自缚。你对自己未必了解,这是苏格拉底给人类的教诲。所以,请给你自己一个机会,经过努力,你肯定是行的。

当然,也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224889.html

上一篇:与子书:迈向大学生活
下一篇:与子书:学会生活的“22条军规”
收藏 IP: 49.77.163.*| 热度|

1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