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kes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keshengming

博文

《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洪国松/浦侃裔合作报道一种基于近红外光的深脑神经调控技术

已有 2770 次阅读 2022-3-22 09:12 |个人分类:小柯生命|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神经调控技术是了解大脑功能与回路的重要工具。然而,基于传统电学或光遗传学的神经调控技术往往需要侵入式的永久大脑植入物,从而造成脑组织损伤并束缚实验对象的自由行为。


尽管最新的光遗传学方法极大地延展了传统的神经调控工具,但至今未能有一个光学神经调控技术能够同时消除大脑植入物与物理束缚。


北京时间2022年3月2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洪国松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浦侃裔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可以穿过完整头皮和头骨的近红外深脑神经调控技术。


研究者们利用近红外光在生物组织中较深的穿透深度来无损地穿透脑组织并达到目标脑区。同时,研究者们还设计了名为MINDS的纳米传感器来高效地将进入深脑的近红外光转化为热。由此产生的局域热效应会激发热通道蛋白TRPV1,从而选择性地调控深脑中表达TRPV1的神经元的活动。


908.png


为了验证这一技术的可行性,研究者们选择性地使位于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表达TRPV1,并用Y迷宫中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来测试神经调控的效果。研究者们发现,在连续三天的近红外光照的训练之后,同时接受了TRPV1转染与MINDS注射的实验组展现出很强的对近红外光照射区域的位置偏爱,而缺乏TRPV1或MINDS的对照组则没有表现出此类位置偏爱。


这些实验现象,以及在文章中的电生理与组织切片等结果,表明了这项技术可以成功地利用近红外光透过完整的头皮与头骨来激发深脑的神经元。

 

909.png


图:(a) 近红外神经调控技术的示意图。(b) Y-迷宫中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的照片。(c) 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鼠的位置偏爱分布。

 

相较于现有的光学神经刺激方法,这篇文章中报道的近红外神经调控技术消除了侵入式的大脑植入物以及其带来的脑组织损伤和物理束缚,从而为涉及社会性行为学实验中的神经调控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2-00862-w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3233-1330502.html

上一篇:《自然—代谢》:中科院杨巍维团队合作发现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下一篇:eLife:天津大学尉迟之光团队揭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
收藏 IP: 121.19.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5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