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同一律逻辑要求,用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去代换原有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和“以假代真”等成语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偷换概念”逻辑错误的特征及本质。
《统计物理学》在研究单个布朗粒子的个体行为时,竟然直接将描述大量布朗粒子集体行为(空间位置分布)的统计参数(标准差)当作单个布朗粒子的位移,这就如同用温度来描述一个分子的动能一样荒谬,出现了违反同一律的“偷换概念”逻辑错误,不仅导致布朗运动位移公式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结论与《牛顿力学》相悖,而且推出的“布朗粒子瞬时速度无穷大(路径处处不可导)”结论与物理学实验结果完全不符。
一、利用爱因斯坦扩散方程偷换概念
爱因斯坦在1905年推导出了描述大量布朗粒子集体行为的布朗运动扩散方程:
式中f(x,t)为t时刻在位置x处的布朗粒子浓度(单位体积粒子数),D为扩散系数。
布朗运动扩散方程的解析解为:
式中n为液体中的悬浮粒子数(初始浓度)。
上式表明:所有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空间位置x1(t),x2(t),…,xn(t)服从均值为零、方差为2Dt的正态分布。
根据这n个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位移观测值:x1(t),x2(t),…,xn(t),可计算出该时刻正态分布的方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方差是度量所有布朗粒子偏离原点分散程度或发散程度的统计参数,因此,在《统计物理学》中,方差也被称为均方位移(Mean Square Displacement,MSD)。
1908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对布朗运动进行了实验研究。佩兰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测了200多颗藤黄粒子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数据,并计算出这200多颗藤黄粒子在不同时刻的均值和方差。实验结果表明:这200多颗藤黄粒子在不同时刻的空间位置服从参数为(0,2Dt)的正态分布,与爱因斯坦扩散方程描述的正态分布完全一致。
图1给出了10个布朗粒子的位移观测曲线及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曲线。
图1 布朗粒子位移观测曲线和浓度分布曲线
《统计物理学》将所有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空间位置分布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直接当作单个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平均位移,从而得出了单个布朗粒子位移公式:
显然,《统计物理学》违反同一律,用描述所有布朗粒子集体行为(空间位置分布)的统计参数(标准差)替换单个布朗粒子的位移,出现了“偷换概念”逻辑错误。
二、利用朗之万方程偷换概念
1908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建立了描述单个布朗粒子个体行为的动力学方程(随机微分方程):
式中m为布朗粒子的质量,γ为液体阻尼系数,F(t)为液体分子对布朗粒子高频碰撞产生的随机作用力。
《统计物理学》通过计算大量布朗粒子在同一时刻位移的方差来求解朗之万方程,得出了大量布朗粒子在t时刻的位移方差:
显然,上式与爱因斯坦布朗运动扩散方程给出的方差一致。
但是,《统计物理学》最后却将描述大量布朗粒子空间位置分布的统计参数(方差、均方位移)当作朗之万方程的解,即将大量布朗粒子空间位置分布的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当作单个布朗粒子在t时刻位移x,更加明目张胆地偷换概念。
参考:
[1] 苏汝铿. 统计物理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张太荣. 统计动力学及其应用[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 高宏.质点随机运动学与动力学[J].广西物理,2021,42(02):26-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8723-139706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