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四讲: 总结与归纳
至此,已基本上交代了“终极大自然观”理论体系及其在多个方面的应用性理论。
现在来对这套理论作一个简要的归纳性总结,以利于(比如未能全面阅读者)总体上的把握:
1,本理论起于破解“实轴结构之谜”的思考,嗣于对“数学哲学”(数学寻根)迷茫状态之关切,从而提出“另觅蹊径”(升离数学作哲学思辨探索)。
2,原因是(凭直觉)相信这一谜题的答案应该是存在于包括数学、物理的整个“客观世界”中,因此应该结合数学思想与物理世界以作”数理思维”探索。
(于半个多世纪来伴随在工作生涯中,先后或反复酝酿,逐步得出如下几个作为本论“前提”性基础的理论成果)
3,接受数学史中空间概念发展的思想启迪,推广性提出“客观空间”的层次性理论,获得了初步成功,同时也显露出有助于本论深入的悬疑与激励。
4,在系统科学研究中提出“虚实二象论”,发现这原本是个十分普遍而深刻的客观存在,也是本论的基础之一。
特别强调了“二象”间的“对偶”性(既对立又统一)中颇具基础性的“同时存在”性理论(尽管说在辩证法中已提到过,但仍未提升到意识上来)。
亦即,过去一直是将“对立”与“统一”割裂开来的,忽视了它们之间更为深刻而重要的“同时存在”性,历史上造成了诸如“人性二象”、“心物二象”(及“科哲二象”)等的长期争论而未得到澄清。
5,提出“逻辑本原”论。揭示出逻辑推理来自物理世界(宇宙)的运行属性;逻辑的设问、判定来自宇宙的结构属性。并揭示出逻辑空间的(典型逻辑与非典型逻辑)结构特征。从而进一步显示出有助于本论深入的悬疑与激励。
6,提出终极客观世界仅由一种“广义能量”完整构成,广义能量系由各种(层次层级不同的,隐显强弱不同的)能量形式构成,能量形式彼此之间皆可(在其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
7,归纳提升数学中关于有理数点“处”丰富的哲学内涵,进一步诱导出(如无穷小邻域机制等)利于本论进一步深入的悬疑性激励。
8,探讨了(数学的)“实数集”与(宇宙的)“物理空间”本质上的对应关系,最终发现无理数集在物理空间中没有对应关系?!留下了更大悬疑与刺激。
9,汇总上述各项悬疑和认识得知,问题的根本是个探索“无穷”的本质的问题(即无理数集在“客观世界”也应该存在对应对象这一基础性问题)。
进而,提出了猜测:客观世界除了(宇宙)物理空间外,还存在一个可叫做“超空间”的空间层次。
简单说来,“超空间”是个最为抽象的空间层次,以“超能”的能量形式存在(即暗物质),是宇宙之母。
特别是,“超空间”中没有逻辑,因此,一是其中没有逻辑的点概念,没有逻辑的运动速度及时空概念等等;二是数学(如拓扑空间)“完备点”概念表明,整个“超空间”在逻辑上仅相当于一个逻辑“点”(因此,超空间“充满而不占据”宇宙)。
10,超空间的提出,揭示出了“无穷”的本质,从而在数学中、物理上(古、今)涉及“无穷”实质的所有谜题全部得以解决。
反之,若没有了(对应于无理数集的)超空间,“似乎”对科学没什么影响(?),但整个数学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了,也是不可想象的了,更不可想象的是客观世界(包括生命哲学宗教一切)会是什么样的了。
11,进一步归总整理之下,终于获得“终极大自然”概念及其理论体系,叫做“终极大自然观”,其中也包括在多个方面的应用中(即在应用层面上)具体体现出的仍具基础性的理论(如引力、系统势、暗能量、时间、微爆炸、意识、人性论等等)。
12,既然是终极的,就应该是唯一的绝对完备协调的。
一是具有在(科学、人文等)各个方面全面的应用性;
二是具有理论上(思想层面上)的唯一性;
三是不可能全面作出纯数学(纯数理逻辑)的证明;
四是本理论仍只能说是一种科学“猜侧”。理由是,人及其“意识”是“大自然”(客观世界)的产物,所以,人要能视透“大自然”具有“逻辑悖论”性。也就是说,本理论主要还是思辨意义上的成果,还有待在今后的人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地观测斟酌。
总之,人类社会需要(亟待)澄清对终极客观世界的迷雾状态。那么,如若本理论体系成立的话(坚信其总体的正确性),人类科学及整个人类社会企盼澄清迷雾的夙愿即能得到实现了,其意义也是可想见的了。
特别建议,鉴于本理论是玄而不难的(大道至简),今后在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课程之始,完全可以结合“实轴结构”问题直接介绍几个“终极客观世界观”的基本概念,如空间层次、逻辑本原及超空间等相关结论。这样一来,今后的一代代学生至少对于“无穷”概念及涉及“无穷”的诸多难以理解的谜题,不再像过去那样迷糊悬疑了。
小品:科学至少自上世纪初以来,先后艰难地探索着 引力、时间、意识的本原,一直未果,现在知道实因缺乏对客观世界“大象”全面的窥视,当然,这些在本论中皆有(合情推理下的)答案了。也许下一步的是要讨论逻辑本原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2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