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ceHu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uriceHua

博文

【Note】波兰尼大转型与中国的大转型_王绍光

已有 3251 次阅读 2019-11-5 21:01 |个人分类:Note|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     Part 1:《大转型》解读

·     哈耶克最重要的观点

·      1、市场秩序是天然、自然、自发的

·     反驳:19世纪以前的市场交换不是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出于需求;价格也不是按市场需求调整的,价格的公正与否由伦理判断;经济深深嵌含在社会、伦理关系中。
部落社会的三特征:对称性,中心性,以家庭经济为依托;由此产生三个原则:互惠性,再分配,生产是为了自己所需。到西欧封建制度结束时,所有经济制度都是按照这三个原则组织的。
早期资本主义摧毁保护人不挨饿的传统社会机制,利用饥饿的惩罚将人商品化,建立劳动力市场,比如英国1832年《议会修正案》规定英国工人阶级不能投票,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区分工人阶级和贫民,工人阶级不能得到救济,只能出卖劳动力。这不是哈耶克所讲的天然、自然、自发

·      王的补充:19世纪末的转型也导致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从政治经济学中各自分流出来

·      2、市场经济能够让分散的、自发的、个体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达到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因此市场经济是优越的

·      反驳:土地商品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及国家军事安全,劳动力商品化可能造成饥饿、犯罪,货币商品化可能造成周期性资金短缺和泛滥

·      3、政府不该干预自由市场,应该让市场机制不受限制地运作

·      反驳:政府理应为了保护人与自然而干预市场

·      4、应当减少政府管制,缩减政府支出,缩小政府规模

·      反驳:国家对市场进行规管(regulation)是实现复杂社会的自由的唯一手段

·      卡尔·波兰尼最重要的观点

·      1、自我调节、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是乌托邦,在现实中会毁灭人类,将人类的环境变成荒野

·     219世纪以来的人类社会往往经历双重运动,一方面是市场力量的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是以保护性立法、政府干预手段为特征的,旨在保护人、自然和生产组织的反向运动。(波兰尼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二者都认同反向运动;区别:马克思主义将反向运动看做是阶级间的,波兰尼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需求)

·      卡尔·波兰尼视野中的人类社会的三个时期

·     19世纪以前(前资本主义时期),伦理经济(moral economy),经济嵌含(embedment)在社会、政治、伦理关系中,主要特征是互惠和再分配

·      19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60~80年代(原始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在大批经济学家的鼓吹下开始和社会脱嵌(dis-embedment

·      19世纪60~80年代开始(现代资本主义时期),反向运动出现,经济和社会重新嵌含(re-embedment

·     《大转型》

·     Part 1:国际体系

·      源于一个问题:1815~1914的欧洲百年和平为什么结束了?

·      解答:19世纪文明建立在四个制度的基础上——均势(balance of power)、国际金本位制度(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自律性市场(self-regulating market)、自由主义国家(liberal state),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律性市场,它是其他三者的基础。19世纪经济自由主义者推行的这个自律性市场是一个乌托邦,它在1900年前后瓦解,导致了后来的世界大战。

·      区分:市场&市场经济&市场社会
市场:人们买卖消费品的地方,一直存在
市场经济: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货币)商品化,成为市场交易的标的物,才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社会:市场经济原则适用于非经济领域,把所有东西都商品化

·      区分:真实商品&虚拟商品

·      Part 2:市场经济的兴衰

·      第一卷撒旦的磨坊
自由市场经济对人和自然的破坏

·      第二卷社会的自我保护
反向运动

·      Eg. 英国1795年《斯品汉姆兰法》(1834年才废止)
1832
年资产阶级夺权,要求撤销《斯品汉姆兰法》规定的生存权利,反映了自由放任本身依靠的还是国家的强制力:为了确保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国家必须创造条件使得市场成为经济领域里唯一的组织力量,打击影响市场自由运作的行为。

·     19世纪70年代,欧洲全面的社会保护运动(反向运动),一系列社会立法减少工资弹性和劳动力流动性,旨在干预人类劳动力的供求定律,并把它从市场轨道中清除出去,以便对劳动力进行必要的保护。
比如:《工厂检查法》、《工人伤残赔偿法》

·     Part 3:前进中的变革

·      批评自由主义对自由的定义(纯粹的私有化或市场化)过于狭隘,这种自由只对收入安全、生活安逸的人有效,但对除了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的人毫无意义。
主张:要使所有人都享有公平的自由,必须有国家干预,来实现复杂社会的自由

·      王的补充:自由原教旨主义极力反对政府干预个人自由,因为他们假设只有政府才有权利,但是事实上有很多组织(比如企业)和个人(比如资本家)拥有权力,在资源分布不平等的情况下,政府要必要的,需要一些强制力

·     但是!在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里,不服从的权利必须被制度化地保护起来。个体必须能够自由地遵从自己的良心行事,而不必畏惧社会生活某些领域中那些受行政委托的权力。科学与艺术应该永远处在文学艺术界的保护之下。强制永远不应该是绝对的;反对者应该有一个适当的位置颐养天年,有一个得以维生的次优选择。这样就能保证作为一个自由社会标志的不服从的权利。

·     Part 2:中国实证

·     规管

·      规管必须依靠法规,而且不仅规范规管对象、也规范执行者
规管分为经济性规管和社会性规管
经济性规管:涉及电力、天然气、通讯等网络部门;关注市场条件和经济变量;通过发放许可证、控制价格和工资等形式,促进竞争,防止垄断
社会性规管:涉及所有产业,旨在保护人和自然

·     eg. The Slaughterhouse Cases,
Triangle: The Fire that Changed America,
The Jungle,
The Accidental Republic

·      市场化和私有化不意味着政府退出,只是政府的作用方式发生了变化

·     再分配

·     初分配按照生产要素投入分配,再分配的真正意义在于去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

·      传统社会的再分配主体主要是个人、家庭、民间组织,现代社会再分配的最重要主体是政府。

·      根据去商品化程度的再分配分类

·      1、援助性分配:救济,贫困
19
世纪推行自由市场经济后引发一系列问题,导致反向运动,援助性再分配最早成为政府职责,比如英国《济贫法》

·      2、补偿性再分配:工伤补偿,经济对外开放补偿
1880~1920
年间,补偿性再分配开始出现

·      3、保险性再分配
与补偿性再分配同期出现,比如俾斯麦为了和社会主义竞争而引入养老性保险,在二三十年代大萧条前后又出现失业等保险,覆盖面逐渐扩大到全体国民,二战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福利国家

·      4、公正性再分配:北欧国家多见

·     5、革命性再分配

·     中国的转型

·     1949~1984年,计划经济阶段(伦理经济),经济关系服从社会关系,这套关系最重要的是基本保障和大致平等。分配中心是政府或国家,分配机制发生作用的依托是农村社队和城镇单位。
两种机制将经济嵌含在社会政治关系中,一是软预算约束(soft budget constraint),企业亏损,政府补贴;二是铁饭碗

·      Eg.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很快制定医疗卫生工作原则。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由公费医疗(政府机关和学校)、劳保(国营和集体企业)组成,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的农村医疗体系由合作医疗(解决融资)、赤脚医生(解决医疗服务问题)、中西医结合(降低成本)。这套医疗模式的特点是低成本、广覆盖,收效很好,被WTO称为中国模式,“Good Health at Low Cost”,于1978年称为《阿拉木图宣言》的主旨,亦可见于阿玛蒂亚森的《饥饿与公共行动》(1987

·      1985~1998年,自由市场,只有经济政策,没有社会政策。人们的收入差距、卫生服务差距、接受教育差距不断扩大,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王:自我调节的市场不可能存在,政府规管的市场一定存在,不过是规管程度问题)

·      1979~1983年,中国出现了零星的商品市场,但作用有限,行政干预依然很强。
1984~1992
年,出现要素市场,市场原则也逐渐出现,但还没波及非经济领域。
1992
年邓小平南巡后,市场原则全面扩展,1986年铁饭碗变成合同工→19871988年出现劳动优化组合,工厂工人不工作的话还有工资但是没有奖金,变相失业→19951996年,朱镕基抓大放小,减员增效改革,五六千万人下岗
80
年代中期到20012002年,中国的医疗体系非常市场化

·      1999年开始,经济与社会重新嵌含,因为人们对市场社会严重不满,不安全与不平等程度极高。

·      Eg. 中国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从2002年开始,头三项基本都是社会政策,且越往后社会政策色彩越浓;1999年开始推出一系列社会政策,旨在缩小(地区、城乡)不平等+降低不安全
缩小地区不平等的表现是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城乡不平等的表现是少取(取消三提五统等收费,减少以至废除农业税)多予(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加大对三农的各项支出),降低不安全的表现是城镇低保、国家重新介入医疗卫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5329-1204985.html

上一篇:【Note】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_William Thomas, Florian Znaniecki
下一篇:【Note】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_James C. Scott
收藏 IP: 58.200.1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