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rofliu Do'nt worry.

博文

【围城围谁的城】---兼答青年博士求职FAQ(续) 精选

已有 5541 次阅读 2019-12-14 13:47 |个人分类: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就业、高校

【围城围谁的城】---兼答青年博士求职FAQ(续)

自老刘上次发文【围城围谁的城】---兼答青年博士求职FAQ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10526&do=blog&id=1209595之后,反响热烈,着实令老刘始料不及。每年看到论坛上很多博士求职所面对的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机会太多不知道怎么选的迷茫,对比美国每年以世界数一数二数量毕业博士毕业即失业,要不就是posdoc几年拼命撸文章以为将来申请faculty做准备,要不就是进公司(经济拖累,越来越难),红海蓝海两厢对比,只能说中国的博士太幸福了。今天趁着监考间隙,出个续集。须知,你的经验值的提升速度远不及人事处鸡贼政策变化的速度。我能帮也只能帮到这了。

6.      是有团队好还是没团队好?这个要看。跟着团队,有利有弊,不同学校利弊比例不一。一般牛人、名校团队这个不用说,拿美国常春藤盟校计算机领域的教授来说,基本上都是在一个小领域能做到世界顶尖,在常春藤光芒的加持下,每年从世界各地千里迢迢投奔其门下的科研人员数不胜数,有的自带干粮人家还不一定要,就好像一个小姑娘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见网友还不待见,这虽然略显尴尬,但也没办法,因为在美国即使老板再牛叉,但实验室位子总是有限的。即使这种老板很push,很BT, 但常春藤诱惑一般凡夫俗子岂能抵挡得住,所以一般最后最坏情况是虐待狂和受虐狂疯狂pk,大家各取所需,顶级论文也piapiapia的发。国内团队,在一些高校基本上是拼凑的,严格意义上不能算团队,团队负责人本身要不就是XZ,要不就是早几年“放水”升的征稿,自己基本上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TA都指着靠你来给TA添砖加瓦,你能指的上TA吗。再有,一些个高校本身资源匮乏,真正称得上平台的比如国重实验室等基本没有,其他平台基本就靠画饼和吹了,反正毕业博士大都非萌即naive,能片一个是一个。老刘评了近十年的nsfc基金,各省市基金无数,凡是nsfc iss系统里面都没有的所谓平台,即使吹得再高,一般本子也是不过的。

7.      做理论和仿真的专业怎么选学校,名校还是非著名学校?这种专业一般平台要求不高,一台笔记本基本上足矣。很多博士求职的时候会关心目标高校的学校的数据库,比如电子、通信、计算机类就关心是否有IEEE IEL,并以此作为求职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有点略显naïve了,老刘认识很多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的一个领域的学者,比如贵州的一个什么学院,博士同学,这种专业硕士当时在那边堪比大熊猫,何况博士,我估计那个学校当时肯定是吓到了,直接给他二级学院的副院长,老早就评上了征稿,现在各方面都弄的风生水,所以说人生,就在这关键的几步。现在找文献有各种神器,文献壁垒基本上也不是那么不可逾越,只要你目标不是太高,不是奔着ieee fellow去,500名之后的学校你绝对值得拥有。的确,肯花一年据说上百万买这些数据库的学校比起只有CNKI等少数数据库的学校吸引力肯定要强,但你也要知道,这样的话,里面进去的相近专业的跟你一样天真的萌博士就肯定多,以后各种无谓的pk和论文的定级(请参见科学网好像有篇博文叫“多发了三两篇”)不是把你锻造成坚不可摧的科研强人(概率可以忽略不计),要不就是被XZ玩弄于鼓掌之间(概率百分百:),你会更加体会到ZY的可贵。老刘好几个哥们都还是八零后,面对每年断崖式增长的评职称条件,有几次看起来就快要够到这跟鲜嫩多汁的胡萝卜🥕,但最后都功亏一篑,几千块大洋评审费打水漂倒也罢了,他们现在年纪轻轻已经被搞得两鬓斑白,面有菜色,何时能上,只有天知道。

8.      需要随大流入职吗?据说前一阵子华东某校为了申博,疯狂招聘博士,一年两三百的招,基本上看到个拿博士两证的,就要,不问专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拉上车走人。拿浙江来说,浙江省人报亭的进人公示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你看到那种疯狂进人的就要小心了。我问过隔壁老文,为什么这些学校总是那么饥渴?老文笑着对我说,你没看到这些学校每年离职的人有多少吗?内事不决问xmc,外事不觉问百度。实在不行,你可以看看该校科研启动项目的结题情况,一般十个人结题,三个人标明已离职,那是人家代交学费了。



下面这段转载自xmc。此处仅做佐证版本,不做他用,如有不妥请联系本人。

“我自己211,一个同专业同级的好兄弟在二本,同城又都是副教授职称,而且都没有大腿,所以给你对比下吧。
211的优势:有国重室,仪器设备基本都全,比二本好很多,他经常让学生来我这边做测试;研究生多,我一年5个招生名额,我那兄弟一年一个都没法保证,基本上是3年2个,同时将来我可以搞博导,二本那边没有博士点;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少,我一年80课时左右,兄弟一年200多;基本工资略高,只算基本工资,我每月到手9600元,兄弟8200元;横向容易搞一些,毕竟仪器全学生多;211国家级人才项目学校名额多,不过想出学校也不容易。
二本的优势:上海市的人才项目出单位太容易了,我自己学院都出不了,我兄弟年龄段能拿的都拿全了;项目的配套经费,我这边完全没有,兄弟那国家级配套40%,省部级20%;科研奖励,我们文章二区以下没有,二区2000,一区5000,顶刊1w,子刊3w。我兄弟那只要是sci就5000,三区1w,二区1.5w,一区3w。我们专利没有奖励,申请费自己项目里出,他们专利公开3000,授权再奖6000,学校还报销专利申请费,实在是太划算了;因为奖励多课时多,所以年总收入略高,他每年从学校到手30w左右,我25w左右;评教授容易,我们这2个面上起步,一般要3个,或者就是拿到国家级帽子走破格,他们副高5年时间满,有一个面上基本就稳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0526-1210019.html


下一篇:刘良桂|【一枚成功的准研究生如何炼成】—-研究生复试几点建议
收藏 IP: 60.191.53.*| 热度|

6 杨正瓴 罗娜 熊建华 蔡宁 彭真明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