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给SCI论文摘帽也提几条建议

已有 6736 次阅读 2020-2-24 11:00 |个人分类:论文评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CI, 论文导向, 政策, 教育部, 评价导向

2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

220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两部文件如同晴天霹雳,马上就带来了疾风骤雨般的讨论。

 

两部文件总体上指导意味浓厚,姑且不论其内容,既然要SCI论文摘帽,笔者也提几条配套措施建议相关部门考量:

 

第一,全面暂停国内EI/SCI/SSCI/中文核心/CSSCI等文献收录证明业务。不管有没有这次的文件,私以为,文献收录证明都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特别是每年评职称的时候,往往申请人员扎堆去办理文献收录证明,结果呢?证明是拿到了,但是有几个人真正关注学术成果的内容?这种舍本逐末的事情,早该取消。早些年SCIEI风头正盛的时候,也导致多少学子为了毕业不得不去水一些低水平的刊物。取消文献收录证明,可以直接破除教师、学生、科研人员身上的一道紧箍咒。以后评审也好、项目申请也好,以内容、质量说话,而不是看见带I的就爱的疯狂。

说清楚了,我提的建议是“暂停”,和文件的“试行”“意见”是配套的。

 

第二,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不收费模式。两部文件的出台,有可能和近年来部分论文发表SCI期刊成本高昂有关,以至于文件中明确提出了“2万”这样一个界限。但难道国内期刊就不收费吗?甚至做一个行业对比,国外高水平SCI不收费期刊比比皆是,而国内高水平不收费的期刊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多都是录用就来要版钱。以至于一篇文章被录用了还不够,只有交了版面费,才觉得心安。

国内高水平期刊不收费,既可以减少作者负担,也可以避免个别比较长的文章超过“2万”块以后还要单独开个会讨论一下要不要发表,更何况,最懂一篇文章的,是作者,不是各种委员会。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巨匠,生前得不到认可的大有人在,但死后被追忆百年的也不在少数。高水平期刊不收费,可以尽量让人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作品传播。

 

第三,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OA模式。不用多说了,高水平期刊OA无疑会直接造福很多科研工作者,甚至在科普层面也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的刊物可以免费下载,既可以有效纪录文献特征量,又可以扩大期刊影响力。

 

第四,加快推进国内高水平期刊基于平台的同行评议公开化。不得不说,两部文件的出台,瞬间就使得国内高水平期刊从原来的香馍馍变成了顶级VIP套餐,但能够享用这个套餐的,却不一定是人人皆可。国内高水平期刊的水涨船高,极有可能导致在国内高水平期刊中部分关系稿、人情稿、名气稿、马屁稿滥竽充数,如何避免流言蜚语和险恶揣测?公开化!基于平台的公开化,而不是基于出版社、出版机构的公开化。同行评议公开以后,大家都有据可查,是真是假,是吹捧还是打压,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后人评查。双盲审是好,但审稿人究竟是打黑拳,还是编辑部暗地里搞权钱交易,都不得而知。基于平台的同行评议公开化,过程公开,信息公开。不是倡导师德师风建设吗,难道各位审稿人、编辑这点自信还没有?

我首先表个态,我审过的稿件,都可以公开审稿意见。

没啥见不得人的,做得好的表扬,做得差的轻伤,做的极差的恨不得当面挥舞大棒。言辞间刀光剑影,掩盖着内心的刮骨疗伤。

既然是自己做的,对也好、错也罢,承认何妨?

 

第五,加快推进国内期刊抓紧进入高水平行列。目前官方认可的国内高水平期刊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少。和广大科研、教育工作者的需求是完全不匹配的,特别是前述的很多期刊还收版面费的问题,如果仅仅以“三类高质量论文”匹配“发表支出可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按规定据实列支,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会造成科研交流速度缓慢、部分达不到“三高”要求的论文无发表经费支撑,这一点是非常可怕的。发表论文是交流成果、经验的重要渠道,但“三高”阵营门槛太高、僧多肉少,如果普通论文的经费无课题支撑,那真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能用一千块钱发表在普刊,还何必花费上几千块钱去开会?对吧。

 

第六,建议人才引进明确不得提出论文数量、等级要求,人才待遇明确不与论文挂钩。唯论文导向的一个癖好就是唯论文等级和数量,甚至人才的能力被忽视了。对于大学而言,教学型、科研型的争议一直不断,但当唯论文导向盛行的时候,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他或她的综合素养。可以预见,只要人才引进还大张旗鼓的要求论文数量和等级,就还会有大量相关论文被发表,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只要人才待遇还与论文挂钩,就还会导致一些人对论文趋之若鹜,这是由利益决定的。现实的需求和利益存在,就会强化唯论文导向。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数量和等级,会不会有暗箱操作、具体怎么执行?

抱歉,才疏学浅,我也回答不来。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和待遇,以后怎么考核、怎么奖励?

抱歉,我也不知道。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925-1220109.html

上一篇:全面推行在线教育,时机成熟了吗
下一篇: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
收藏 IP: 134.7.61.*| 热度|

18 宋威 郑永军 王安良 吴嗣泽 马军 王从彦 高友鹤 雷蕴奇 杨正瓴 刘建兴 张明武 栗茂腾 梁洪泽 郁志勇 黄玉源 姚新生 陈建伟 张照研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IP: 134.7.61.*   回复 | 赞 +1 [8]杜学领   2020-2-28 17:36
25 FEBRUARY 2020, Nature上发表评论文章《Unlock ways to share data on peer review》(此前也有类似的讨论),说明本文提出的同行评议公开化有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作为中国顶刊,能不能敢为人先,这也需要勇气。
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00-y?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organic&utm_campaign=NGMT_USG_JC01_GL_Nature&fbclid=IwAR0yIz9aaDVdlG_7a8s0jtMGVqG-xKTi23V0-FO3y6kR1MtfuNVkTTP9fqc
IP: 124.23.134.*   回复 | 赞 +1 [7]高晓东   2020-2-27 09:41
取消论文检索证明完全支持,但后面的部分观点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回复  最后一条我自己也表示怀疑,其他几条可能从多样性的角度也有尝试的可能~ 本身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就缺少对基层意见的征集,讨论一下,希望有官部门能再细化一个更深思熟虑和符合国情的细则或新“通知”出来。
2020-2-27 11:24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06.80.200.*   回复 | 赞 1 +1 [6]周忠浩   2020-2-25 08:54
文献收录证明取消,支持
公开期刊不收费,支持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反对
回复     中国知网的下载量和引用量相对是比较完整和便于对比的,目前各个期刊自己再官方OA,实际上不利于文献计量评价,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对比性度。
2020-2-25 09:06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一家独大已带来了危害
2020-2-25 09:20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IP: 59.190.143.*   回复 | 赞 +1 [5]张明武   2020-2-25 08:42
如果说不破不立的话,国内期刊也应该先破破。
回复  国内这帮大佬,破谁合适呢 教改类的水刊,比科技类期刊还水,截至目前也没见啥动静
2020-2-25 09:0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7.213.69.*   回复 | 赞 1 +1 [4]焦飞   2020-2-24 20:05
顶层应该完善设计,兼顾合理性和操作性,否则有甩锅之嫌,把难题踢给下面,这样只会越改越乱,越乱越改,恶性循环!!!
回复  焦老师,文件精神是一流高校先行,其他参照。至于怎么改,谁知道,毕竟双一流高校的投入经费和普通院校本身就不可同日而语,能不能直接参照,都是个问题
2020-2-25 09:0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7.28.251.*   回复 | 赞 +1 [3]雷蕴奇   2020-2-24 15:55
重要的问题,两问两不知,还等自然风吹来答案给你
回复  啥都知道,命不久矣
2020-2-24 18:4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1 | 回复
IP: 59.173.134.*   回复 | 赞 +1 [2]刘庆生   2020-2-24 12:18
任重道远!
回复  实干兴邦
2020-2-24 18:4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12.67.194.*   回复 | 赞 +1 [1]宋威   2020-2-24 11:31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数量和等级,会不会有暗箱操作、具体怎么执行?

抱歉,才疏学浅,我也回答不来。

那您要问了,不提论文和待遇,以后怎么考核、怎么奖励?

抱歉,我也不知道。

只要科教事能够脱虚向实,风清气正,这些问题自然有了答案!
回复  以实效来评价是最妥帖的,但短期内建立公平、认可度高的新的评价体系,也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单位刚刚制定评聘的条件、规则,这下子又得改了……
2020-2-24 18:48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咱们得注意到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 按理说没有财政部什么事情, 但是财政部也出面了, 这告诉我们国家不愿意再为那些水文水专利买单了,以后不见实效就不乱花钱了!
2020-2-24 20:03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规矩必须得改,得干实事才行! 以前就是谁文章多,国家就从工资绩效职称名誉地位个方面买单, 不可能一直被这样忽悠. 绝大部分人 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做好,在务实的基础上, 谁能有大突破,谁解决了国计民生大问题,才能有奖励!
2020-2-24 20:083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8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1 1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