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superm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superme

博文

科研经验——读书笔记撰写与整理 精选

已有 17531 次阅读 2018-10-18 12: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文献阅读与读书笔记

1.1文献阅读方法

写作是个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语法结构,转换成线性字符串的过程。阅读的目的,定然不是重复记忆那些线性的字符串,而是还原作者的网状思考,并且进行加工。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调整阅读顺序,不必担心剧透,论文又不是侦探小说。因此,阅读文献时应该注意:

选择合适的文献,确定阅读的优先次序;

即便对筛选过的文献,也要以正确的顺序来阅读内容;

用恰当的方式做笔记。

1)选择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根据论文的靠谱程度来选择论文,一般从该领域的顶级期刊中选择论文进行阅读。重点针对优秀期刊的论文进行阅读、分析和引用,而不是大量的将学位论文掺杂到参考文献列表中。

2)顺序

1) 首先是题目、关键词和摘要。浏览后决定要不要继续看。

2) 然后读结论。通过结论看这篇文章是否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到这里,似乎平淡无奇。许多文章、书籍也会告诉你上述知识。你可以随时停止阅读一篇文章,甚至丢弃掉,读论文一样要遵守经济规律,不要试图去打捞沉没成本,在已经不看好、或者不感兴趣的论文上投入更多时间。

3) 接着应该先看图表(如果有)。这阶段,你应该只看图表,不要逐字阅读图表上下文的语句。图表是否吸引你的注意力,直接决定你要不要做下一步——读引言。

4) 最后才需要读论文的核心部分,不是实验,而是研究结果和讨论。因为,即便是面对同样的资料,有的人能挖掘与分析出来的内容,比别人丰富许多。对研究结果的探讨,要解答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并且从实验结果中挖掘出全部的蛛丝马迹,这才是见真功夫的地方。只有你认为作者的讨论部分有价值的时候,才真正需要去阅读论文里面最为困难的部分——实验。

1.2精读和粗读

读论文可以分为两种:粗读和精读。翻一翻,浏览个标题和摘要,不算读了论文。

粗读只要了解文章的研究动机及取得的进展就可以了。这常常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大同行的工作情况。自己并不想做那方面的工作。

精读则不然。你必须全部掌握这篇文章。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句话:读文章要经过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这话说得很深刻。你先看见一篇文章,不过几页,当然很薄。但是,当你精读它以后,你会发现它包含的内容很多。你需要对它的显然……”后面的结论,自己给出证明;你需要弄清楚它的定理证明的每一步;你需要对它的定理给出正面和反面的例子。这样一来,包括你的读书笔记在内,那已经是很厚的一本了。当你完全搞清楚了整篇文章以后,你就可以用一句话说明该文的贡献了。这就由厚变薄了。只有读到这个水平,你才能在它的基础上创新。

1.3 读书笔记

读完论文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已经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来阅读论文,那就要把花费时间的价值保留住。科学实验研究证明,人脑的记忆能力,其实远没有你想象得靠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撰写读书笔记的好处

以后你只要看笔记就可以了,论文就不用再看第二遍了。

2、读书笔记类型

2.1精读笔记和笔记简要

在阅读大量文献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每一篇文章都按同样严格的标准完成读书笔记,从追求效率的角度看,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才值得你耗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因此,针对参考价值不同的论文,可以选择采用精读笔记和笔记简要两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进行记录。精读笔记能够让你以后只要看笔记就可以了,不用再看第二遍论文。而笔记简要能够让你以后可以通过浏览简要决定是否需要继续精读这篇论文。

2.2笔记类型选择标准

如何决定一篇论文的读书笔记是适合做精读笔记还是笔记简要呢。可以参考表格1

表格1 笔记类型选择指标

项目

主题相关性

论文权威性

感兴趣程度

论文创新性

存疑程度

精读笔记

笔记简要

3、读书笔记撰写要求

3.1格式要求

读书笔记正标题应用黑体四号,居中。可酌情添加小标题,小标题字体为宋体小三。正文应用宋体小四号,每段开头空两格,行间距1.5倍,页边距为上下边2,左右边2.5,无需插入页码。若正文中有小标题用宋体五号加粗,要重点检查有无错字,排版有没有问题。

文中引用资料的方法与论文中插入注释方法相同。

3.2内容要求

1)读书笔记应包括完整的文章信息,包括题目、作者、发表时间、文献来源等。

2)读书笔记内容应以评论、心得和存疑为主。

评论:主要是对文献中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加以总结和评论。

心得:记下自己感受最深、最受触动的内容,包括自己对文章某一部分的延伸想法、对某一观点的不同看法和对某一种方法的借鉴意见等。

存疑:记录阅读文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文献笔记不是机械的抄写,分清文献中重要部分和不重要部分。文献笔记不是文献综述,应适当记录自己当时的想法。

3.3结构要求

结构格式上,精读笔记和笔记简要有所不同。

1)精读笔记

精度笔记的结构一般选择段落式,应附有一定的图表和思维导图,要求能够将线性字符串的文章通过认知理解归纳为网状的思维图。应包括:

应包括当前学习的动机,读书笔记开头就应该明确地交代笔记的写作背景或者写作目的,即笔记是为了解决什么理论问题或解释现实问题的。

主要观点,最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一下原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一般体现为核心命题。

主要模型或分析框架,可以包括两部分:对模型基本假设的介绍,以及基本模型以及相应命题。

评论。从学术理论的发展和管理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价,关键是指出论文的应用之处。

思考扩展。这是读书笔记的实质性部分,可以总结一下原文可能的扩展方向,或者展望一下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如果对文章理解较深刻,最好自己能对文章提出一些批评,或者指出其瑕疵。

参考文献。可以列出与主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今后查询,也方便别人按图索骥

2)笔记简要

笔记简要的结构可参考附件2中的读书笔记表格。

3.3不同类型文献的笔记方法

在开始记笔记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手里的这篇学术文章是一篇theoretical paper (理论性文章)还是empirical paper (实证性文章),两者一般结构会很不同,记笔记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1)理论性文章

理论性文章没有数据,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个概念性的观点或搭建理论框架,而不是去验证某个假设是否真实---换句话说作者只是过来跟你讲个构想,至于是不是真的就撒手不管交给其他做empirical studies的研究者了。

这类文章我们在记笔记时一定不能错过的部分有:

Primary thesis (文章主旨---文章想说啥?如果不明显就自己去总结)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argument that support the thesis (文章通过哪些支持性的论述去argue 这个主旨?)

Basic propositions/elements of the theory or framework (文章中理论框架的核心组成都有什么?基本的命题假设有哪些?

2)实证性文章

实证性文章则是通过数据去验证某个或某几个实证假设。文章的目的不是给出一个全景,不是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不是构建理论框架,而是只关注某一个假设问题去验证,只关注某一个或某几个dependent variable (因变量) independent variable (自变量)。

这一类文章,我们记笔记的时候要记录:

Research question(s) (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通常好的实证研究都有非常具体的研究问题,我们要把它拎出来)

Hypotheses (文章的实证假设是什么?---一般会非常显眼得列在文章里:Hypothesis1, Hypothesis 2…)

Methods/measures used (该实证研究用了什么方法收集数据、测量变量、分析数据?)

Key findings (该研究发现了什么研究结果?哪些假设被支持,哪些并没有成立?)

3)通用笔记要点

无论是理论性文章还是实证性文章,我们都应该在文献笔记中记录的是:

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你想要记住,或是将来可能会引用到 key citations);

有哪些结论你将来可能用到;

有哪些方法你将来可能用到;

文章在研究设计上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文章让你想到了哪些观点类似或者完全不同的其他文章?

你对文章中观点、论述、方法、讨论等部分有什么想法和critique

4、读书笔记撰写工具

4.1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Evernote),功能非常完善的在线笔记软件,唯一诟病的编辑排版问题也在今年9月份更新支持Markdown后得到解决。软件界面如图1.

 

1 印象笔记操作界面

优点:

1) 界面简洁,易上手,易操作,可输出PDF

2) 记录形式丰富,文字、图像、网页、视频、录音;

3) 云端便捷,手机端、PC端同步;

4) 协同和分享功能,便于分享和团队内部协同编辑记录,可进行演示;

5) 全文检索功能,需要付费,会对检索关键词进行高亮显示;

6) 标签体系,撰写笔记过程中可为笔记打上标签,并可通过标签检索笔记;

7) 图片文字OCR智能识别,可扫描纸质笔记将其数字化;

8) 碎片知识收藏化,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关联账号后均可进行一键记录笔记,进行稍后阅读。

缺点:

1) 免费用户的登录设备限制;

2) 编辑排版能力较差,不够美观;(已支持Markdown

3) 同步内容较多,无法局部同步,容易占内存;

4.2幕布笔记

幕布笔记相对印象笔记来说,更为轻量便捷。更适合做思维导图和笔记演示,在笔记快速查找和分类整理上较为不足。

优点:

1) 编辑的笔记自带层级关系,通过shifttab键进行层级的提升缩进,最后完成的笔记以大纲的形式出现;

2) 编辑的文档可以进行演示,便于工作中进行讲解、分享、讨论;

3) 通过幕布编辑的文档可以一键生成思维导图,可以使思路可视化,工作中可以进行分享;

4) 多平台支持,云端存储;

5、读书笔记存档与共享

5.1读书笔记存档要求

读书笔记撰写完成后,要进行整理存档,将笔记打造为第二大脑,便于以后的二次利用和检索。关于笔记整理,建议如下:

1)标签化

所有的笔记都要有分类,有标签。数字笔记就相当于一座你私人的图书馆,而你记录的笔记就相当于一本本图书。任何一座图书馆,如果不建立起良好的分类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的话,实际上都是不可用的状态,想要从海量的存储中找到你要的那一本书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2)数字化

将你的纸质资料数字化。尽管数字笔记已经很普及了,但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面临在纸质材料记笔记的情况:比如有些课程老师是不允许你用电脑的。此外,我们在过去的岁月也会积累大量的纸质笔记资料。将纸质笔记数字化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扫描仪,二是拍照。

3)定期整理

定期清理和更新笔记资料。如果我们的笔记库永远只进不出的话,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庞大臃肿,而且里面很多信息可能是重复的、陈旧的、不可用的。所以,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和更新自己的笔记资料。清理的情况: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不适用了;又比如有些过去需要,但现在以及以后都不再需要了;再比如有些内容高度重复的。那么我们应该及时把它们清理掉。更新的情况:比如第二次读书有了新的体会和笔记,可以及时更新你的读书笔记。比如有些技巧出现新的版本和应用情况;再比如你在使用某个方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感悟,都可以及时更新你的笔记。

4)笔记检索

印象笔记软件可通过笔记本、标签和搜索等三个功能来完成笔记内容的检索。付费会员提供全文检索功能,否则只能标题检索。

并且检索时,会在笔记里将关键词进行高亮显示。

5.2读书笔记共享要求

将个人读书笔记在团队内进行共享,本质上是信息共享。

从个人角度看,共享者的读书笔记能够得到价值认可和意见反馈,对其本身是一种价值激励,而被共享者也能够从读书笔记中快速寻找满足自身需求的文献信息,极大的提高了阅读选择和阅读理解的效率。

从团队角度看,读书笔记的共享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保证团队成员在各自研究领域之外能够有同频领域进行思想交流,提高团队科研动力。团队成员通过读书笔记共享实现在文献查阅和文献阅读上的互帮互助,促进团队感情,相互进步成长。

6、读书笔记交流

读书笔记交流环节是为了提高大家撰写与整理读书笔记的积极性,促使大家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帮助大家掌握和提高记笔记的方法。参考实施办法如下:

1) 读书笔记交流环节归属于师门会议中,每两周一次的师门会议应至少留有30分钟时间进行读书笔记交流,每期读书笔记交流应该限定在1-2篇读书笔记上;

2) 每期师门会议前一天,每人需上交一篇精读笔记至师门,可轮派专人负责进行审核评选,选择1-2篇较有代表性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研讨;

3) 笔记研讨过程,包括笔记在线分享至所有人、笔记作者分享心得、在座者轮流发言提问或给建议、最后总结点评;

4) 笔记研讨结束后,应对会议记录进行存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670-1141510.html


下一篇:研究生生涯的思考后记
收藏 IP: 117.152.89.*| 热度|

12 张金龙 文克玲 汪育才 黄永义 张潇 胡涛 李桂顺 王文磊 李万峰 李东风 姚伟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