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zw9005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zw900501

博文

研究速递|从景观偏好到景观可持续性:过去半个世纪(1968-2019)景观偏好研究综述

已有 1991 次阅读 2021-8-23 08:53 |个人分类:论文交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图片

     摘 要     

       景观偏好相关研究在过去20年间急剧增长,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完整且系统的综述来反映景观偏好研究情况。因此,本研究使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我们从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库提取了从1968-2019年间7637篇景观偏好相关的文献,定量分析了这些文献在不同国家、研究机构、发表期刊等方面的分布特点;同时,关键词分析法也定性分析了景观偏好研究主客观两方面的发展驱动力、关键主题和未来路径等。研究发现:1)出版物和研究主题的数量都从21世纪初开始迅速增加,且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2)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在该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中国在近几年开始崭露头角;3)景观偏好研究和生态及环境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其发展受到景观变化的客观推动,以及人们对于景观规划和管理的主观需要;4)景观偏好研究推动了景观可持续科学,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作用融合了自然和社会科学。


01

研究背景

      城市化极大改变了土地利用的形态和配置,传统的乡村景观逐渐变成城市化景观。这不仅改变了景观格局,也改变了人们对其的态度和看法。所以,近些年来,评估人们对于不同景观的偏好成为研究热点,吸引了来自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以及景观规划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景观偏好研究不仅可以将公众利益融入景观规划以实现“景观民主”,也有助于规划决策者评估现有政策,促进设计及规划政策的改善和提升。

     目前的景观偏好研究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1)具有不同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专业,文化背景等)的人对待各种景观(森林,耕地,沙漠,河流,植物等自然景观,以及建筑,街道等建成景观)时是否有不同的看法;2)从美学价值的角度来探讨各种可量化的景观因子(如复杂性,一致性,自然性,历史性等)对于景观偏好的影响;3)一些心理学理论,比如“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是如何影响人们评估景观的方式。但是,目前却几乎没有把以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综述研究。


02

方法

       作为最具权威的数据库之一,很多其他领域的学者都使用Web of Science (WoS) 来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文章具体的分析需求来定制搜索结果(比如本领域的活跃期刊,主导国家及机构,研究热点及主题的变迁等);而且,WoS的搜索结果也可以导出到其他软件如CiteSpace来进行更进一步的量化分析。而其他诸如Google Scholar 和CNKI等数据库却无法做到。

       在WoS核心数据库中,我们通过主题搜索键入了如图所示的关键词,并通过一系列过滤操作(去除生物、化学、药学等无关主题的文献,并只留下该领域的期刊文献和综述文章),最终得到7637篇英文文献(发表于2019年10月31之前)。由于最早的景观偏好文章出现在1968年,所以本文在分析时界定了四个阶段:1968-1990,1990-1999,2000-2009,2010-2019。

图片

图1  在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搜索时的关键词

    除了WoS,本文也通过CiteSpace, VOSviewer, ArcGI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CiteSpace可以一次性处理大量的科学文献,在时间维度上提取相关信息;VOSviewer 可以图谱的方式呈现各主题之间的互动;ArcGIS则用于生成该领域发展的地理分布状况。另外,本文还应用了3个不同类型的关键词进行了定性分析:1)高频词共现分析。从后三个时间段分别提取关键词(1990年之前的文献尚未有关键词),并在Excel中人工检查删除重复的词;2)爆词分析。主要计算了标题和摘要中高频词的增长率。Burst words数量越大,表明它受到的关注越多;3)关键词聚类分析。在聚类图中,不同组团的关键词展现了不同的研究主题和热点。


03

结果与讨论

■ 3.1 与景观偏好相关的文献数量,研究主题和活跃期刊都自1990年以来迅速增加

     早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用何种手段来探索其关系。在各类研究主题中,生态和环境一直稳居前两位;地理相关的主题也排名靠前,意味着景观偏好研究不仅仅是美学、认知或心理方面的,也与一些地理空间指标如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斑块数量等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有关城市和区域规划主题的文献也数量庞大,反应了公众对于参与景观管理的兴趣日渐增加。另外,生物多样性这个主题的排名也逐年增加。此外,虽然该领域的活跃期刊越来越多,但有影响力的却集中在如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 Use Policy等少数期刊。

图片

图2 文献数量,研究主题,活跃期刊自1990年以来发展迅速


图片

图3 各阶段研究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

■ 3.2 景观偏好研究的主客观驱动力,主要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

3.2.1 景观偏好研究的客观驱动力在于景观变化和景观偏好之间的互相作用

       在早期研究中,高频词有“农业”,“乡村景观”等,反映了学者们很关注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变化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比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乡村景观的看法发生变化,从认为其只能提供单一的生产功能到认为它可以提供文化服务如旅游消遣等功能。因此,很多学者探讨了农业景观的多功能性,以及这种农业活动的变化对美学方面的潜在影响。另外,通过一些景观政策的实施,也客观上促进了景观变化。通过了解不同群体对农业景观的喜好,政策决策者会有意推动某些农业景观特征和因子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其美学和娱乐价值。

图片

图4 各个阶段排名前20的高频词

3.2.2 景观偏好研究发展的主观动力在于其对于规划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欧洲景观协会认为景观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强调了景观偏好研究帮助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的必要性。图示可以看出,自2000s年以来,management就成为了位列第二的高频词。而在关键词聚类网中,来自第四组团的关键词如"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和 "landscape planning"也暗示了景观偏好研究与景观规划和管理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景观偏好有助于改善规划和管理政策,对景观利用结构和组态产生积极影响。另外,为了增加公众参与度,一些空间数据收集及其可视化软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这弥补了传统景观偏好领域只能采用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的不足。

3.2.3 景观偏好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切入:自然,社会及美学

       景观是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美学的结合。相应的,有关景观偏好的文章也主要从这三方面展开。自然方面,主要和景观的结构、物理特征相联系,重在揭示景观的生态价值,"landscape ecology", "conservation", "vegetation", "fragmentation", "habitat", "heterogeneity", 及"biodiversity”等高频词也反映了这一点;社会方面,主要是将景观偏好和个体的文化背景结合起来,探讨哪些个人特征塑造了不同的景观偏好;美学方面,主要聚焦于客体的景观特征因子是如何影响个人视觉美景度评估的。我们发现,以上这三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的桥梁作用将其联结起来。从2010年以来,ecosystem service成为高频词,而生态系统服务所兼具的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正好把景观偏好研究的几方面都囊括进来。如聚类图所示,组团2以ecosystem service为主题,连接了其他几大组团。

3.2.4 景观偏好研究的新趋势: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

       有关气候变化和气候适应性的关键词如"climate change" 和"adaptation"也出现在了关键词聚类图中。近些年来,研究者们纷纷通过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公众偏好,以支持气候适应性规划。其中,实现功能上健康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美学上改善景观视觉质量这一对矛盾亟待解决。而一些类似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的方法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将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赋予一些定量因子,促进景观偏好研究。

图片

图5 关键词聚类图

■ 3.3 进一步讨论

      在此,我们根据前文的讨论发展出一个闭环图,展示景观偏好是如何导向景观可持续科学的。如图所示,城市化促进了景观变化,从而催生了景观偏好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很多环境问题,所以“可持续性”也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城市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而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景观的可持续性。在这其中,景观偏好研究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片

图10 从景观偏好到景观可持续科学的闭环图


04

结论

      本研究首次运用文献计量法来分析景观偏好过去半世纪的研究历程,并定量了其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确定了景观偏好研究的客观驱动因素和主观动机。同时我们发现过去景观偏好研究侧重于三个独立的方面,即物理、社会文化和美学。然而,目前景观偏好研究出现了一个新方向,即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连接这三个方面的桥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景观偏好研究朝着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本研究可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本文作者:杨高原,哥本哈根大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管理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景观规划与偏好、乡村建筑与规划等。

图片



本期编辑:姚希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级本科生)

本文审校:余兆武(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员 Associate Professor)


图片
                        姚希晗

图片
                           余兆武



关于我们

      「复旦城市生态中心」公众号由复旦大学城市生态与生态暴露学研究组(Urban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xposure Lab, UEEE)负责运营与维护,发布相关研究成果,更传播城市生态学最新研究与实践。欢迎相关的专家学者同学将自己的研究在此发布,让更多人了解您的研究及工作。

图片
图片
欢迎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9325-1300983.html

上一篇:如何提出科学问题?—— 从剖析经典理论与基本概念开始
下一篇:定量生物物理(气候)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区域热岛(RHI)的贡献及趋势
收藏 IP: 202.120.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