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电子式互感器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电磁式互感器有众多不可比拟的优势,尽管电子式互感器的国家标准已经出台5-6年的时间,但电子式互感器目前并没有成功融入目前的价值链,广泛应用在配电系统中,原因何在?
关键的原因是目前价值链上已经形成高压电器厂商和二次设备厂商的成熟分工造成的。这一分工也是从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技术特点的不同导致的。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思想主要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作为一次设备元件,依附于高压电器厂商的上游。在传统价值链模式1中,二次设备则和高压电器厂商没有上下游关系,同为系统集成商的上游。靠相关技术标准来约束一、二次设备的接口标准,保证在现场能实现集成。在这种模式下,因为二次设备不受高压电器厂的市场约束,高压电器厂商不可能不顾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单方面改变互感器的接口标准而采用电子式互感器。
这个问题,本身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分工领域技术进步不同步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整个产业的技术标准和运行规程上做出改变,从技术实施上做出改变并不困难,只需要改变二次设备接口的技术标准即可。标准改变,虽然有可降低二次设备成本的好处,但由于会影响到二次设备厂商的工艺改变,以及在运行、在生产的二次设备的兼容性问题,要改变起来,也存在生产和运行上的困难。
这就是中压电子式互感器面临的市场困局的最主要市场原因。中压电子式互感器在技术上接口功率大大降低的特性和传统电磁互感器的大功率输出兼容是困难的,而且,就算做到兼容了,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也就失去了,并带来反而更不如电磁互感器的简单可靠的劣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