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xi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rryxia

博文

等信,是时变还是人变了?

已有 2642 次阅读 2019-4-20 02:5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等信,是时变还是人变了?

许秋雨,2019419

 

光阴似箭是一句古语,因为古代只有箭跑得最快。如果用现代语,应该是光阴光。爱大师说,光跑得最快,它甚至于把自我都跑没了,跑到了只有影没有物的状态。

 

这不,一晃,高中毕业已经40年了。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老家的高中同学们刚刚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遗憾的是,我身在万里之外,未能参加。但是,由于当前是高度的信息时代,尽管没有参加,也几乎是实时转播。当看到无数位40年内再无见面的同学们,感慨真的是万分。40年了,很多很多的我们都已荣升为了爷爷奶奶,大家的脸已经没有了20年前的轮廓(1999年毕业20周年纪念活动时,我也没能参加,但看到了合影照),有很多人,我真的是很难想起很难对上名了。

 

记得40年前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焦急地等待高考成绩的情景。有了高考成绩及填完大学入学申请后,毎天都在家等待着邮差的出现,等待他带来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79届的高考是文革后大学第三次入学考试。第一次的77届,大学入学率最低,只有5%左右,我们79届的大学入学率是第二低,是6%左右,据说当年全国招了27万大学新生。所以那时能考上大学是全家最大的喜事。

 

时间不负有心人,等了月余后终于等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们那时的大学是包吃包住包分配,所以当时没有任何思想压力。自从入大学后,77级就永远成了我们的学习标兵,他们年龄大,上课时不讲话,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后来,当他们快要毕业时,出现了研究生考试这个概念。当时只知道研究生要比大学生更高更难更是人才。等众多77级学长们研究生考试的捷报频传时,我也暗暗地下了决心,我也要考研究生!

 

我们那时上大学最短的短板应该是英语,因为我们中学基本没有学英语。所以我的英语是从大学开始学的。考研究生是要考英语的,当时我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学习英语上。据说我们那一年,即83年,全国就招不到一万名硕士研究生,入学竞争相当激烈。我记得,我的考点是在南京大学,好在从南师走到南大也就不到半小时(就在两三年前我还又特意走过一次,是从南大走到南师的)。考研的那几天,紧张得我晚上基本上不能入眠。其实那全是无形的紧张,因为当时大学包分配,考上了研究生只是锦上添花,而考不上也一样会是有正式工作的国家户口。所以当时在大学里,大家对学习成绩并不是太关注。那次研究生考试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我晚上都睡不好觉,每天白天考试时,脑子根本就不转,我写的答案基本上靠得是死记的,发挥不好完全算正常。我记得,在大学里,只要前一天晚上能睡好觉,第二天的考试一定会非常好,都只需考试的三分之一时间就交卷了。

 

三天考五门课,我考的课程是,实变函数,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英语,和政治。考完后就是慢长的等待,等待考研的结果,等待班上拿信的同学,等待信的来临,天天等,每个明天都是新的希望。我考的是南开大学,特别当听到报考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同学收到复试通知信时,我更加焦急。过了几天,我还是没有信,后来我就放弃了,觉得应该不可能了。因为我知道,那时就南师来说,考不上才是常态,考得上算是奇葩。比我高一级的78级,整个南师数学系150位同学,只有一位考取了浙江师范学院的研究生。

 

我记得,8351日当天,我们宿舍的同学们来到了南京离南师不远的清凉山踏青,大家玩得都很开心,尽管天气已经非常热了。当我们返回宿舍时,班上一位同学,我们的老组长(我们大学第一年是9人一个筒子间宿舍,到第二年后就8人一间了,老组长第一年后主动换了宿舍)当即给我送来了信,它恰恰正是我等待已久的南开大学研究生复试通知书。我现在很难形容我当时有多激动了,反正那天晚上,我一夜未眠。我记得,复试时间就是两天后,而南京到天津的火车最快也要16个小时,如晚一丁点就赶不上复试了。可以想像,邮差送信的及时有多重要。后来入了南开大学后听说了为啥我的复试通知书信来得晚了的原因。我考的五门课里,已有政治和英语两门课不及格了,当时国家规定不能有超过两门课不及格。可是,我还有一门课就差一分才及格,我导师看到这个情况后,要求学校再查了一下我的考卷,哈哈,学校还真正地找回了真的一分,这样才造就了我的复试资格,也才有了今天的我。非常感谢我的导师。


南开大学三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考TOEFL和联系国外的大学读博士。那时没有电子邮件,也没有电子网站可查,所有的通信都是正规邮件。先是等待TOEFL成绩单的信,后来等申请学校完成后,又是等待美国大学的资助信,那时没有资助是出不了国的。所以那时就是等信,等信,再等信,邮差就是希望。

 

现在有了电子邮件,有了电子网站,有了手机,人们再也不用等待邮差了。相反,现在邮差带来的往往是账单,往往是你不想看到的,不想要的信息。你说说,也就是短短的30年,这到底是时变还是人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5313-1174397.html

上一篇:跟风
下一篇:一剪梅
收藏 IP: 100.11.54.*| 热度|

9 郑永军 戎可 姜文来 吴嗣泽 罗娜 冯大诚 虞左俊 杨正瓴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