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ricz

博文

学术报告中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精选

已有 8075 次阅读 2021-9-21 11:05 |个人分类:科研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学生),我们经常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在会议上能够得到和演讲者交流讨论的机会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一件事。交流一般分为会上提问和会下讨论两种方式。会上提问方面,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但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很难。这就引申出来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困惑了我好久,我个人感觉比较是喜欢问题的。基本上每次报告都想问问题,但是最开始的时候,问完问题后立马就后悔了,心中不断埋怨,我这问的都是什么辣鸡问题啊,这也是我常年的痛。但人总会成长嘛,问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小技巧,个人感觉虽然目前问出的问题依然算不上特别好的问题,但至少比最开始的时候问的要好的多了。今天就分享给大家。


1. 如何提出一个好的学术问题?

在讨论如何提出一个好的学术问题之前,我简要总结了一下大家可能提出的学术问题的种类类型。


学术问题类型总结


  1. 比较私人向的问题。比如老师课题组是否招研究生,博士后,老师对招学生的标准如何如何等等。我个人觉得这些问题都略微有些偏离了一场学术报告的大会主题。在大会上,提问的机会并不多,同时这是公共时间,因此不仅仅要考虑自己,同时还要照顾到其他观众,私人问题可以放在会后主动找老师讨论交流或者邮件联系等方式解决。

  2. 学科基础类知识问题。比如,请求老师推荐文献,缺陷用什么表征手段表征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也涉及到了专业知识,但都可以通过快速的学术引擎搜索或者查阅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综述获得。在大会上好多人参加的情况下,问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会平平无奇。

  3. 结合报告人报告内容,提出的具体问题。这一类问题就比较专业了,一般情况下是至少从事过该专业研究一段时间后才能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会涉及到某一个方向大家都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个人认为是很值得报告人思考并且同观众讨论的。同时,如果恰好问到了报告人自己觉得做的比较出彩的地方,那报告人肯定就会说,这是个好问题,现场的气氛也会很快被带动起来。

  4. 结合报告人的报告内容,提出的展望或期待。这类问题应该是最有难度的,也通常作为邀请报告人的老师们压箱底的问题之一。经常听到的表达有:你认为你所做领域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这种问题,就,很无解了。即使工作做得再好,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没有问题,某一个方向要存活下去,发展壮大,就一定会有许多问题要等待着解决。如何把它们筛选并且浓缩出来,这就很考验报告人的知识水平和语言造诣。类似的表述还有:请用一句话总结你的现在的工作。(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在答辩等场合)


怎么才算是一个好的问题?


第一节我尝试总结了一下目前学术会议上的问题种类,那么接下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算是一个好的问题呢?


一个好的问题应当至少满足以下条件:

  1. 不会让报告人太尴尬。学术报告现场人来人往,纵使报告的老师们历经风雨,但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尴尬的问题,这种问题一方面会让报告人不舒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会场气氛。须知,学术报告的最终目的是交朋友,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同时寻求交流合作的机会。我觉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如此吧。而不能为了找刺,忽略掉作者的主题思想。

  2. 活跃现场气氛。能活跃现场气氛的都是好问题!能提出活跃现场气氛的问题的提问者都是高手!

  3. 能对自己以及观众,甚至报告人都有所启发。提问意识为了表达疑惑,另一方面也是经验的交流,头脑风暴已经流行很多年,剧烈的思维碰撞很可能会产生许多全新的idea。让很多人都受益匪浅的问题,绝对是个好问题吧。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上面白扯了这么多,我们知道了学术报告中提出问题的现状,以及好问题的特点,那么其实对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1. 能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前提当然是要以巨大的知识储备作为根基。提问题的前提在于能够听得懂。没有知识储备,我们可能都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谈何提问题呢?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读文献。文献就是人的灵魂。能从作者的笔触,作者的边边角角,体会到他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方式。世界上研究方向千千万万,但总有其共通的地方,读的多了之后,不同学科之间或许就真的可以融会贯通。在交叉的学科领域中也能诞生出新的方向。正如二八定律说的那样,深入研究一个方向可能很难,需要耗费许多精力,但要了解一个方向,难度则要降低很多。可能读几篇综述,或者多听几场报告就明白了。

  2. 报告前适当了解报告人的工作按照学术问题类型思考自己要问什么问题提前做好提纲和草稿。是具体的实验问题,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或者是自己最近从事研究工作的时候想不通的点等等。

  3. 注意现场礼仪。不要太偏激,问题观点可以尖锐,但态度一定要随和谦虚。

  4. 多注意总结,每次会场中其他人提出的经典问题,以及带动现场气氛的问题等。不断总结揣摩,浓缩规律。

  5. 多听报告。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经常见到报告人,听到他们的报告,自然而然也就对其方向和问题都有所了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4041-1305069.html

上一篇:仪器表征中的术语表达:ex situ,in-situ与operando
下一篇:分享:免费电化学书籍10本 | 从电化学入门到深入研究和实验分析,包罗万象
收藏 IP: 111.199.71.*| 热度|

18 史晓雷 尤明庆 洪宇植 黄永义 晏成和 张学文 郁志勇 梁洪泽 唐小卿 周飞 张明武 路鑫民 吕泰省 孙颉 高友鹤 王磊 强涛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