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近青春期的孩子,自立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对家长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减弱,再加上网络对孩子们的诱惑,增加了家长培养孩子的难度。
家长可能费尽心力准备的一大堆“谆谆”话语,在孩子那里变成了逆耳的“唠叨”。甚至再过段时间,估计家长连把话说完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阶段如何平稳过渡,成为家长面对的一个难题。那么,我们家长如何才能引导孩子们开心地度过青春期呢?
从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见下图)上来看,这一时期孩子已经跨越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层次,处于归属需求和尊重需求层次。集体归属感和同学之间的相互欣赏上升到了重要位置,因而班风、学风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决定着孩子们的起点、未来和人生高度。
就一个班级而言,如果静心观察,你会发现,孩子们各有长处,情商和智商也大多在线,每一个孩子未来都有可能成为一匹黑马。
然而,一个班几十个孩子,尤其是临近青春期的孩子,那是一个“大”集体。如何形成理想的班风、学风,不仅是老师们面临的难题,也是家长必须面对、并急需协助老师一起努力解决的难题。
从我的认知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线下玩伴和阅读好书对孩子们的影响,远比家长的语言说教更有效果。
正如一位专家所言,阅读是教育孩子的一把万能钥匙。阅读好书,一个孩子坚持需要的是毅力,几个孩子坚持需要的是奖励,一个班集体坚持需要的是归属感。
我对一个临近青春期的班级观察了一段时间,庆幸孩子们还在期待线下“小聚“——美食、球类运动、实地CS、棋牌对弈等各类有益活动。所以,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奖励“小聚”的模式,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内在驱动力。
首先,通过延迟满足来降低孩子们的幸福点,也就是不轻易满足孩子的“小聚”欲望,激发孩子们对“小聚”的珍视和渴望。
然后,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相互熟识的几位家长可以组合在一起,引导孩子们每周分享一本好书,并通过这种模式,让孩子们有机会赢得家长们给予的“小聚”奖励。当然,在书籍挑选和讨论过程中,家长要全程参与,避免孩子们偏离正能量轨道。
刚开始“小聚”人数不宜太多,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读书分享。这样,为了赢得“小聚”机会,孩子们应该会自觉读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阅读也会让孩子们进入一种心流状态,体验到到一种专注的幸福,自然也就会沉浸于知识的海洋,变得乐于读书。
当各个亲子读书小组有了惯性,就像是拼图,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也就自然形成,再加上孩子们班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的助力,家长就可以放任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我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希望以此拙见能够抛砖引玉,期待聆听各位朋友的高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