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两篇臭名昭著的撤稿论文,竟仍然获得了大量的引用,是谁无视了杂志的撤稿声明

已有 6347 次阅读 2021-2-4 11: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去年6月,两家顶级医学期刊分别撤回了一项针对COVID-19患者的研究。随后成千上万的新闻稿、推特和学术圈都报道了这两起学术丑闻。但是,仍有许多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这个事件。 在对2020年发表的近200篇学术论文的引用调查中,《Science》杂志发现,超过一半的论文(包括许多发表在顶级期刊上)使用竟然仍然引用这两篇撤稿论文来支持自己的科学发现,作者们显然并没有注意到撤稿声明。


这两篇被撤稿论文,一篇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另一篇发表在The Lancet 杂志,两篇被撤稿论文都是基于一个巨大的病人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一家名为Surgisphere的小公司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医院的患者记录,血管外科医生Sapan Desai经营该公司,而他也是这两篇文章的共同作者。

关于Surgisphere数据库的有效性,甚至是否存在,很快就有人提出质疑,随后撤稿事件就在6月4日接连发生。但在《Science》杂志调查的200篇论文中,所有论文都是在被论文撤稿事件后发表的。其中有105篇文章不恰当地引用了这项不光彩的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研究被引用为科学依据或背景。《Science》杂志还发现,有几篇文章引用了同一篇基于Surgisphere数据库的4月份预印本,该预印本称抗寄生虫药物伊维菌素对COVID-19重症病例有效。(不过,预印本好像不存在什么撤稿的标准。)

Retraction Watch网站的联合创始人 Ivan Oransky说,这样的错误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人们不是故意就是疏忽,结果没有检查参考文献。” 许多作者从相似的论文中复制粘贴明显相关的引用,却没有真正阅读它们。

许多撤稿论文的引用出现在小杂志上,但也有十几本主流刊物也中招。例如,著名的开放获取期刊《PLOS ONE》有三篇文章在讨论欧洲流行病时引用了那两篇被撤稿论文。2020年12月28日PNAS发表的一篇论文——讨论治疗COVID-19的药物的风险和益处,引用了《The Lancet》的撤稿论文,但文中仅指出该论文的羟基氯喹发现是“有争议的”。

这两家出版社的编辑表示,他们将修改参考文献,并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未来再出现此类问题。“鉴于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正在进行的COVID-19研究的影响,我们目前高度重视。”《PLOS ONE》的编辑兼伦理出版经理Renee Hoch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当《Science》杂志联系她时,她也大吃一惊。

Hoch补充说,依赖被撤稿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直接的还是以补充文献的形式”,都是有害的。

PNAS主编May Berenbaum在对《The Lancet》论文引用问题的书面回应中表示:“作者真的应该删除那篇引用,增加更多内容来说明他们为什么要引用它,或者引用撤稿声明本身。” 考虑到没有编辑或审稿人发现这个问题,她说,“我计划与工作人员讨论,将这种(对被撤稿论文的引用)筛选纳入稿件处理流程。”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圣拉斐尔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家Clelia Di Serio后来表示,对Lancet论文的引用将被删除。

一些期刊编辑指出了一些情有可原的因素。《Stroke》杂志在2020年12月出版的一篇关于COVID-19患者缺血性中风的文章引用了NEJM的被撤稿论文,但没有提及撤稿声明。《Stroke》主编Ralph Sacco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NEJM的撤稿是在我们这篇文章投稿后发生的。然而,据该篇文章的出版记录显示:撤稿事件发生几个月后,《Stroke》这篇文章的修改稿才被重新提交。Sacco说,他不会发表勘误,因为NEJM的撤稿声明“对他们这篇发表的论文结果没有实质性影响”。

另一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12月16日发表的一篇关于SARS-CoV-2遗传学的论文也引用了NEJM的文章,也没有提及撤稿声明。主编Elisa De Ranieri告诉《Science》杂志,NC不会例行检查“撤稿声明或其他发表后的更新”。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剑桥大学的生物数学家Maik Pietzner说,尽管这篇论文是在撤稿事件发生后提交的,但它是提前写的,而且“当前的流行病需要立即做出反应”。然而,《Science》杂志发现这篇论文历经4个月才获得发表。

Suelzer说,不恰当地引用被撤稿的文章不可原谅。Retraction Watch发布了一个免费的撤稿查询数据库,该数据库已经集成到许多自动检查引用的服务中,包括scite.ai, Zotero和 RedacTek。Suelzer说,不使用这些工具“对读者和研究人员都是一种伤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270560.html

上一篇:快年底了,你拿到科研论文奖励了吗?
下一篇:妙啊!发不了Nature,原来都怪我导师!
收藏 IP: 112.80.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