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两项新举措开启了eLife的Eisen时代

已有 3895 次阅读 2019-8-30 10:29 |个人分类:开放获取|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elife, 无期刊化

Michael Eisen教授自从2019年3月开始成为eLife的主编后,毫不犹豫地为eLife的未来和更广泛的同行评审勾勒了自己的愿景。


Eisen教授认为“评审-拒稿-再评审”是当前学术出版系统中的一个低效率问题。但预印本 – 尤其在biorxiv preprint或其他预印本服务器发布论文,不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而且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来评审论文。尽管我们仍然会进行同行评审,但它会在许多关键方面有所不同:


Michael B Eisen HHM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nited States


1)非排他性 - 任何人或机构都能评审论文,只要意见是建设性的。传统同行评审只基于3名审稿人的主观判断来评估论文的有效性和贡献是愚蠢的。


2)评审不是一次性的 - 在发表论文之前评估一篇论文是有价值的,在一年,五年,一百年之后评审也是如此。

7月27日的一系列推文中,他提出eLife将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的两项新举措。分别是:


Initiative 1: Publish, for accepted papers, a statement from editors explaining why the editors selected it for @eLife. The goal is to shift people’s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journal title as a measure of a paper’s value — which we all know doesn’t work — and towards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of a given work of science.


倡议1:对于已接受的论文,发布期刊编辑声明,解释为什么eLife编辑选择发表它。我们的目标是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期刊作为发表论文的衡量标准转移到对特定科学工作的具体贡献。


A much saner system is, as I said above, to simply review everything and instead of deciding which pigeon hole a paper belongs in, just publish the review along with the paper. And Initiative 2 is exactly this —>

一个更加理智的系统只是简单地审查一切,而不是决定论文应该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只需将审稿意见与论文一起发布。

倡议2就是这样 - 一旦准备就绪, eLife将开始提供一项服务,我们将审查biorxiv preprint上发布的论文而不进行分类(人手有限,先到先得)。我们将像在传统系统中提交的论文一样审阅论文 – 审稿意见不仅与作者共享,而且将在biorxiv preprint发布。其中一些论文可能会在修订后发布在eLife期刊上。

eLife早在2016年就与bioRxiv合作,允许作者在提交给eLife时向bioRxiv提交预印本- 反之亦然。该计划允许作者预印本提交到存储库以及直接提交给期刊。 现在,eLife的作者可以做相反的事情,他们不需要登录bioRxiv来发布他们的工作和多次上传。 预印本可在bioRxiv的新结果类别下获得。


bioarchive-logo.png


这也是迈向无期刊化的一步,期刊这一概念被Eisen教授称之为“时代错误”,是“纸质出版在互联网之前发明的历史产物”。Eisen教授把他的批评集中在“desk rejects”上,也就是直接拒稿。他认为如果没有对手稿内容进行适当的评审,就很难对一篇论文做出判断。


“如果elife这样做,我们希望它将成为所有期刊的标准。虽然它不会立即摆脱期刊的概念,至少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开始“Eisen教授补充道。


Tim Vines,来自Origin Editorial的顾问,表示BioRxiv评审“可能会取得巨大成功”,因为在eLife发表的机会对于许多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强大的吸引力”,“质量评审”对于未被选中发表的作者而言,也是一种回报。但他也有所质疑,谁会为此买单?审稿人是否匿名?以及eLife是否会“被成千上万的低质量文章所淹没”。


eLife.png


首先,谁来买单? eLife的支持者拥有大量资源,他们可能愿意每年为数万篇文章提供同行评审服务,因为它符合他们的使命。这可能适用于资金充足的领域,如eLife所覆盖的生物医学领域,但是资金不足的研究领域怎么办?到最后只有一小部分经过审查的文章最终会发表在eLife中。如果这种方法非常成功,我预计他们最终将收取几百美元的投稿费,以支付管理同行评审过程的成本支出。


其次,如何处理审稿人的匿名问题?匿名审稿对于允许公正审稿和保护审稿人免于报复在当今世界仍然显得很重要。Eisen教授设想将eLife评审服务的审稿意见重新发布到bioRxiv,但所有审稿人的身份是否都可见?如果没有,那么读者很难评估审稿人背后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同行评审中强制执行开放身份将阻止相当大一部分潜在审稿人。


第三,eLife审稿服务是否会被成千上万的低质量文章所淹没?不管多糟糕的手稿,都应该得到审稿(因为这就是这项服务的精神),同行评审数量如此巨大的手稿本身非常具有挑战性。对于服务来说,有可能更糟,因为有些懒惰的作者可能只是想获得审稿人的反馈,而没有仔细考虑文章本身。



640.webp.jpg


MELISSA BELVADI对Eisen教授的想法有不同的评价,她说这些想法似乎错过了我们信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有些人根本不是学者。这引发了两个巨大的问题:


(1)大众媒体以及政治党派抓住研究成果,并说服公众和政客在任何真正的高质量审查之前采取行动。想象一下,某些极端关于气候变化,种族差异,反LGBT等垃圾科学与严肃的科学/社会科学在这些预印平台上混合在一起,并且媒体只关注极端案例。


(2)同样的,某些无科学背景的人们充斥着带有偏见的评论。当5个严肃的、科学的评论被淹没在2000个无知的党派之争中时,这个系统有什么价值?


Institute for Globally Distributed Open Research and Education的研究员Jon Tennant表示,这一做法是“理性”和“有意义的”。科学家们“坚持自己的方式”,他们的行为“很难改变”,但他补充说:“如果有人能够实际动摇传统模式,那可能就是迈克(Eisen教授)。”


参考文献:


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9/08/15/two-new-initiatives-at-elife-to-start-the-eisen-era/

https://elifesciences.org/for-the-press/5cc21558/elife-welcomes-michael-eisen-as-editor-in-chief

http://newsbreaks.infotoday.com/Digest/bioRxiv-and-emeLifeem-Allow-for-Simultaneous-Preprint-Uploading-117204.asp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journals-plan-review-preprints-aims-kill-desk-rejects


SO.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195856.html

上一篇:Sci-Hub会影响到图书馆期刊的订阅吗?
下一篇:ScienceOpen 和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s合作,聚焦骨科研究
收藏 IP: 112.87.209.*| 热度|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