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研习物理理论的空隙我读些古诗,尤其是读咏物诗,可谓见缝插针。 我关注诗人是怎样融情于物,或托物寄情。 他们是怎样抓住此物的特征而拟人化再加以想像的。 若我能与古诗人的观点一致,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便是进入欣赏的境界了。 至于欣赏的方法,我自已发明了列举类比法,例如我要研究古人怎样描述“响”字,我就设法搜集带有这个字的诗句 ,这就牵涉到不同时期的很多诗人, 我分析他们在什么场合下用此字,是否赋于了它以不同的含义,是否充分体现了物性。 我有时把这些句子用我的经历和阅识串起来,从悟到通,以升华我自己的情操 ,这个方法颇类似于我研究理论物理的手段,我在𡿨物理学家说文析理>一书中写了好几篇用同一关键字的诗句架构起来的诗篇,也算是一种新文体吧! 我不只是为了欣赏,我欣赏古诗的最终目的是写出自已独到见解的有生活气息的诗,带有理论物理公式的美,既不拾人牙慧,也不无病呻吟,写一些关于古时不可能有的题材的诗,例如《坐汽车过隧道》 ,“入阴又见阳,隧道瞬徜徉。时空疑凝结,人生实勉强. 才过酆都城,还却人情账。 此道曾狐穴,令人起遐想。”可见研究古诗的方法因人而异,各有巧妙不同也! 朋友们说,范老师,你的诗若不编成集子,会很快流失的呢(见照片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7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