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nehan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hanyu

博文

无善无恶,心静如渊-《道德经》第8章解读

已有 2942 次阅读 2019-4-7 09: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一章讲由道而演化出来的宇宙空间结构是由万物构成,天地因被构成而存在,它自己,不能抽离万物而存在。万物蓬蓬勃勃的生长,又纷纷落落的消亡,生生不息。这样的场景,离散的片段,古往今来的全部时间合起来,所有的各个方向上无边无际的片段图景都拼接在一起,则构成一幅连续的宇宙时空画卷-天长地久。作为宇宙空间结构衍生出来的人,一个短暂平衡的小片段,应该由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生的道理,工作、生活和修炼皆需师法自然的长生之道,才能达到后身外身方能长生。本章承接上一章,老子用接近于道的水做比喻,讲了具体长生的方法。

“上善若水”

上,至高无上的意思。善,本章中有许多“善”,不是善良的意思,是指高明的方法和行为,以老子的宇宙观,《道德经》整版书基本不谈论人伦意义上的那种善良,人间的善恶,都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天地的,全书都是围绕着道衍生宇宙天地结构,宇宙天地结构衍生万物,圣人师法天地自然,治理组织,或者自身修炼的脉络在展开。“天地无亲,常与善人”天地无善无恶,常常与学习它和遵从它的人共同衍化,就是此理。

因此,这句的真实含义是说,在老子看来,最高明的做事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那么,水怎么样行事的呢?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明的做法,就像水一样,能够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撞击。这个思想,也体现在庄子的思想里面,庄子所说的应物无穷,游刃有余,都是在阐述老子的这个思想。因为水没有常形,它是根据外物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沿着空虚的地方,使自己通利过去。从而也避免与万物发生碰撞。这就是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

众人崇尚智巧,争强好胜,互相撞击,役累于物,追求盈满,无有止尽。他们所厌恶的,正是空和虚。

水沿着这些虚空的地方循行,劈开了和万物撞击,不管它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并总能找到通利的办法和出路,它所循行的这些为众人所厌恶的虚空之处,不正是“道”之所在吗?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真正要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经常交流学习,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也会得到一丝水的德行。现实世界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尤其在如今一个道德退化的时代,恐怕一万人中难得见一个吧。非常有幸是在我的身边遇到这样一位,我的博士后合作导师,清华大学化学系魏永革教授,下面以三件事情来记之,以事看人,是说怎样做事而看出人的品性如何。

其一,魏老师在九几年北大读博士的时候,在其指导下,课题组其它成员做出了原创性的成果,大分子结构的多金属氧化合物,从结构学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后来组里有成员想去美国,就将思路和做法写信告诉了美国一个教授用于申请读博士。但是,这位美国教授很快做出类似的成果,并指出了北大发表的文章里面的一个小的实验错误,因此,宣称自己首次做出了这方面的成果。北大课题组的人都很愤怒,而正好美国人发表的文章里面也有一些实验上的小错误,都希望魏老师来写信给杂志编辑来驳斥。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对着干了,但是魏老师只是私人给美国人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实验思路并指出了应该怎么做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此后三十多年,这个美国教授是魏老师最好的朋友。而魏老师也认为与其与人争论,不如将自己的事情做好。此后,97年,北大的前2JACS的文章皆是其所发。而那时JACS在国内还是极少的。

其二,有的年轻人做了和魏老师相关的工作,有时候魏老师投比较高档次的文章的时候,为了避免别人和其竞争,年轻人会用偏执的观点对其审稿,将文章拒稿。而这事,魏老师也是知道了。但是魏老师在评审论文或者项目时,依然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给与其论文和项目最高的评价。

以上两事,皆是以德报怨的典范啊。

其三、由于和魏老师合作,我们成果和文章大多共同署名,这样在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的申请上,如果同时申请,评审人可能会因为他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优先资助他,为了不影响我的申请结果,在自己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主动退出当年申请。这种事事为他人着想之人有几人啊。

其四、科学研究中时常会兴起一些热点,但实际上对于整个研究领域来说并不大,只是发文章会更方便,魏老师更看重于解决实际的工业和基础科学问题。

以上四事只是魏老师日常行为之中四件极小之事,而其做的每件事都是事事考虑他人在先。助人无数,因此业内没有敌人,这才是“仁者无敌”的真实写照啊。

大道至简,以道德高士为师,以自然为师,则可长生久视。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不管世事如何,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处。

心善渊:安身而后静其心。这是进一步讲“虚其心”的思想,使自己的心沉入虚静之境,如同沉入深不可测的源潭之底。

与善仁:身安心静,故与人相处,则能宜于往来,自然平易近人。

言善信:和人相处共事,则能不动则已,动则必成。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政善治:如果能做到上面那些,治理组织结构,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事善能:在实务操作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动善时:把上面所有的本领都具备了,那么还剩下最后一件事: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人处世如果像水那样通利万物一样去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好争的呢?

不管现实中,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都能够找到对策,应对自如。如果非要和万物撞击,即便有什么解决办法,那也是事倍功半的选项,而且往往还会两败俱伤。

善,非人伦之善恶,乃天地之玄妙。阳明先生将天地之善推演至人心之善,创心学,大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做学术,理应学阳明先生开宗立派,方是大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8182-1171873.html

上一篇:天地无私,中正平和-《道德经》第5章解读
下一篇:富贵而骄,身有大患-《道德经》第9章解读
收藏 IP: 183.193.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