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liu 理论物理博士,湖南大学教授。

博文

通过无限深势阱理解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已有 21233 次阅读 2011-5-13 18:32 |个人分类:大学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 量子力学, 物理

许多人在原则上都接受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可是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却又落入经典定域性的陷阱

——王正行《严谨与简洁之美--王竹溪一生的物理追求p.170

 

一,引子

王正行先生《严谨与简洁之美》是给王竹溪先生写的一本传记。如果我要给一个评价的话,只有Pais给爱因斯坦作的传记可以媲美,只是篇幅小很多。我20103月偶然获知此书,至今已经读了3遍。建议所有中国文化科技界、特别中国物理学界的人士,都去读一读。

1998年前后,中国高等科技中心(CCAST)举办的一次较大型的国际研讨会,主题是关于“量子光学与量子力学中的非局域性,因果性和实在性”。请教苏肇冰先生,苏先生说,国际上六、七十年代关于这“三性”研究得很多,深入人心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国际上就产生了“which way”和“延迟选择”等重要进展。当时我国物理学界和国际物理学没有交流,失去了共同成长的机会。

 

二,最简单的量子力学体系——一维无限深势阱

不熟悉这个问题的读者,可以先参看附录。

我在多篇博文里反复提到,周世勋先生的《量子力学教程》是中国物理学教材中的经典,我非常感激这本教材,是它把我带进了量子力学的大门。该书概念性错误极少,但有两个小错误必须订正。其一就是p.37中,有如下一句话,无限深势阱中的定态波函数“是由两个沿相反方向传播的平面波叠加而成的驻波”。这句话错误的根源在于忽略了量子力学波函数具有非定域性。很高兴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教材(例如曾谨言先生(第三版),张永德先生等),都不采用周世勋先生的讲法。

一维空间中的无限深势阱体系,无疑是最简单的量子力学体系。任何理工科大学生都会首先学到它。如果给学生出考题,求这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定态波函数和能级,而学生考不出来,很少碰到!不过,只有聪明的学生能准确回答如下3个中等难度问题。

三个中等难度问题

1.       写出体系的位置算符, 动量算符和密顿算符的定义域。

2.        体系的动量算符和密顿算符不对易的根源何在?

3.        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中,如何定义这个问题的空间?

当然,不是每一位量子力学博士教授都能回答如下三个问题(可能有点咬文嚼字)

4.        某一状态上的动量分布可以取任意大的数值,是否意味作粒子的速度会超光速?

5.        定态波函数是局域的(localized)?

6.        定态波函数是非局域的(nonlocal)?

 

三,问题的答案和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这六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如下:

1,位置算符, 动量算符和密顿算符的定义域都是

2,动量算符定义在全空间,而(全空间的)哈密顿算符包含有势能,这是这一势能导致了动量算符哈密顿算符不对易或者说,边界条件本身意味着势分布的不均匀。

3,数学上似乎可以有一种处理:处理为一个[0,a]空间中的问题,此时波函数只定义在这个空间,没有外部。但是,在量子物理中,绝对不可以只把空间定义在[0,a]上,而必须定义为全空间  事实上,看势场的形式,量子物理也确实是这样定义的。

在经典物理中,这两种定义没有差别。

4,本质上,量子力学中速度不是一个很容易定义的物理量。这个问题和哈密顿力学的独立变量的定义相关。

       不过,马马虎虎地说,可以通过动量定义速度算符。当然,此时也可以说,速度不过是动量的另外一个说法。不过,也就是在这个马马虎虎的说法里,动量任意大,可以认为意味着速度可以任意大。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粒子的速度会超光速!这是因为,粒子的速度,是各种可能性的平均值,尽管有超光速的成分,但是出现的概率总是太小。

5,波是局域的localized! 或者说,物理的波局域(localized)在势阱内部。

6,波是非局域的(nonlocal),为什么?

 

非定域性最初步的定义是通过狭义相对论定义的,说是类空间隔中发生的事件无因果联系。或者说,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不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量子力学中的非定域性不能等同于相对论中的非定域性,而是对它的一个扩展,更加深刻。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的定义是:类空间隔两点事件的波函数是相互(概率)关联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美国取一个自旋往南的电子,在中国取一个自旋往北的电子,在我手上合到一起,象摇骰子一样摇几下让两个电子相互熟识一下,然后分开。一个去了美国,一个留在中国了。量子力学的标准说法是,无论去了美国的电子还是留在中国的电子,都只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是原属于美国或中国的电子,而且二分之一的可能性自旋朝南或朝北。戏剧性的事件是:如果在某时刻中国有人看它一眼发现它朝南,同时,尽管美国的电子没有任何人看,却一定朝北,概率从1/2一下子变到了概率为1。这就是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注意,由于中国这边的电子自旋朝向原本就没有明确的信息,不存在把一个具体的信息瞬时传达到美国的可能性。因此,量子力学中的非定域性,并不违背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物理原则。

    对于一维无限深势阱,非定域性的表现在:尽管粒子不可能进入[0,a]之外的区域,但这些区域是存在的,就会对体系的波函数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在两方面,1,影响到了粒子的能量本征函数。在[0,a]之外 ,和数学上只定义[0,a]空间是完全不同的!2,动量本征函数就定义在全空间上,尽管粒子无法进入[0,a]之外的部分,它直接导致了本征态上粒子的动量分布是一个连续的分布。这两方面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

 

四,深入一点点

我经常给学生打一个比方,什么叫量子力学非定域性?当你架好了枪的时候,尽管子弹还没有出膛,但全空间中出现子弹的概率就定下了。

现在把势阱宽度a突然扩大一倍到2a物理的态是来不及立即变化的。靠近0点附近的波函数,能否立即“感觉”势阱变宽了? 如果能,是否说量子力学有超光速传播?

标准答案如下:量子力学也不认可超光速传播!但是,原来势阱中的态的演化空间——新的希尔伯特空间——却被独一无二被决定下来了。也就是说,靠近0点附近的波函数,的确“感觉”到势阱变宽了;它在新的势阱中的命运,在势阱宽度a突然扩大一倍2a在就被“同时”决定了。这就是量子力学非定域性。

不是说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不可能存在因果联系吗?

如果把势阱宽度a缓慢扩大一倍2a,问题又将如何呢?

 

五,您说对不对?

在中文中,“非局域”对应英文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单词non-localnon-localized. 这两个单词的含义截然不同。在中文中,“定域”和“局域”倒是通用的。

在理论物理的所谓四大力学中,以难易程度排队(从易到难):技术层面的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分析力学,统计力学和概念层面的量子力学。

_________

“参考文献”

1,李亚辉 ,不要只记住薛定谔,忘了海森堡,忘了矩阵力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30&do=blog&id=442021

2,曹天德,没有数学就没有物理--兼批刘教授的错误论断之一(修正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4261&do=blog&id=444324

3,李 铭 ,世界是定域的,但量子力学的描述是非定域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2979&do=blog&id=444367

4,黄秀清惊梦!新型量子武器“波塌弹”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45021

5,李亚辉 ,神仙会:老黄轰量子案,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630&do=blog&id=443135

6,王 号 ,当你架好了枪,科学和迷信都来捧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56&do=blog&id=445042

7, 黄秀清 ,挑战刘全慧老师英雄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80705&do=blog&id=442144

8,吕 喆 ,量子力学真相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45165

————

附录: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之量子力学处理的全部内容。取自一本大学物理学教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7-443835.html

上一篇:“秒杀”狭义相对论
下一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棘手问题五例
收藏 IP: 222.244.240.*| 热度|

27 郭斌 鲍得海 吕喆 陈方培 丛远新 杨秀海 虞忠衡 赵国求 肖重发 刘俊明 张志东 陈绥阳 何联毅 侯吉旋 李宇斌 王号 蒋德明 郑坤灿 ZeroK iwesun AprilSky xchen xqhuang XY hudawangxin maxam mengdawei

发表评论 评论 (1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