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ke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unkexue

博文

中国企业管理绝世大典之达摩院——马云的希望还是最后挣扎? 精选

已有 18567 次阅读 2017-10-14 12:57 |个人分类:纯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马云, 达摩院, 中国企业管理







风头最劲的企业家说什么都是对的


    马云是老师出身,所以他本人很能讲。今天或明天的管理学课程也都会以“马云说了,马云又说了,马云还说了”开头......马云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是对的。马云说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创立了阿里巴巴,马云又说他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月工资91元人民币的时候,马云还说他对钱根本没兴趣......所以,如果人们直接听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那就很容易会被搞迷糊了。

风头最劲的企业家说什么都是对的


发论文多少是判断企业研究院成功的标准吗?

 

    马云做成功了很多有些人认为不会成功的事情。他要做达摩院的消息一出来马上引起一片惊呼,质疑声也一片。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企业的研究院基本没有一个做成功的。最最重要的是:做成功了的也是不成功的。知名的企业研究院很多,微软研究院,联想研究院......他们还在运作。是否成功呢?当然有人认为是成功的,理由是微软研究院在顶级刊物上发的论文排名第一,比斯坦福大学还高。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5号微软大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官网上介绍,它从1999年成立到现在发了4000多篇论文。有很多文章也是以此认为企业搞基础研究一定程度上比高校有优势,从而为马云喝彩。

   但我个人认为:评价成功与否你得首先有一个指标。发多少论文这根本不是一个企业部门应该有的评价指标。看看一位在微研院工作的研究人员在网上的留言就知道了:在这里可实现不用关注质量、不用写文档、开发了不用维护这种程序员的终极梦想,同时还能悠闲地上班,不用受客户的气,简直是人间天堂啊。这个研究院有200多专职研究人员,另外还有300多访问学者和实习人员,我查不到其每年预算,根据市场上软件开发人员薪资估计,仅这些人员每年支出应当在7到10亿人民币。对微软来说承受这个成本暂时可用“不算什么”来形容。它有效吗?如果真有效,比尔.盖茨自己就不会有苦难言地说政府支持的科学研究效率高于企业了。

    不能不说“成功”的当然也有——IBM的研究院。它成功到什么程度?出诺贝尔奖物理学获得者。还能有比这更成功的吗?但当年郭士纳上任后大量裁减了这种研究经费。最近还让这类研究院的人只拿一大半工资,另一小半工资要通过与产品合作才能拿到。郭士纳作出的这些裁撤措施是很艰难的,因为这的确会受到很多的反对。

    马云的达摩院有可能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从他公布的研究方向就知道绝无可能。成功到出诺奖的研究院都是不成功的,绝无可能出诺奖的达摩院怎么样才能成功呢?


企业研究院定位的困难


    企业的研究机构必须是有明确产品和市场方向的。即使是前沿性的研究,也可以在产品部门的预研或技术验证等职能里充分体现。如果是非常基础的研究,适合在高校或新创的公司做,因为一些方向成还是不成太难说了。某些看起来很有希望的技术,好像差一点可以商用了,但就是停在那里,一停十年二十年一点突破都没有。突然某一年一个大牛成功突破一点后又突飞猛进。如果企业要支持,给学校捐些钱,或与学校联合做一些项目就是了,也可以通过创投基金去支持创业者的原创性工作。超导现象发现都上百年了,并不是能稳定地提高临界温度。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物理学家柏诺兹与瑞士物理学家缪勒,以表彰他们在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所作的重大突破。这个研究成果就是在瑞士IBM研究实验室做出的。当时让全世界好像已经看到高温超导的商用前景了,可是又30年过去了,还是遥遥无期。企业怎么可能承受得了这样无止境的成本?这都是当某个企业一定阶段钱实在是多得花不完,要找一些“逼格”尽可能高的事情把钱花掉而出现的产物。一旦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发生大的变革,利润没那么高,多余的钱没那么多了,就算能出诺贝尔奖也只能把这些无止尽花钱而又没有任何市场产出的部门裁撤掉。因为不裁掉它们,企业自己就得被拖死,不然的话你还能怎么选择?

   但是,企业的研究院一旦建立起来,尤其那么高调地建立起来,那就是企业很大的面子问题。面子一旦提上去,不到企业被逼得要破产的时候就没法摘下来。

   一旦定位成研究院,那就不能自己出产品,否则就与产品研发部职能冲突了。如果未来几年间就有市场前景的技术,这也是归产品预研部门做的事情。那研究院准备吸引什么人进来,做什么事情呢?就是吸引大牛,牛到不屑于做必须要去市场检验的东西以免降低身份,但绝大多数又没牛到说能拿诺贝尔奖的“准顶级牛人”。这样的人纯属装点门面,把实在花不完的钱花掉,去重复做一些看起来在世界上格调很高但肯定没用的技术,至少是近10年以上肯定没用,最终有没有用还很难说,尤其真能有用的时候也未必是用他们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的那些技术。举例来说,微软的亚洲研究院成立之初就在做语音识别技术,但这种技术不是你做基础研究就能解决的,当硬件性能没达到相应程度时,再怎么做都是白做。等深度学习算法,以及硬件性能达到相应水平后,突破就是很自然的了。现在微软的语音识别技术论文是不少的,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上见过多少他们的产品应用?

    知道当年瑞士IBM研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什么吗?就三条“没有”:

  1. 没有任何成果要求

  2. 没有任何研究方向约束

  3. 没有任何作息时间规定

    牛吧?达摩院还可能比这更牛吗?牛到这种程度的制度和资金支持可以养顶尖的科学家,也可以养一大批混日子,别说3年花1千亿人民币,就是1年时间花3千亿美金也能把它花完的“准顶级牛人们”。


企业做研究机构基本原则


   做企业应当记住两个最基本原则:

1.一切不准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市场检验的工作都不该企业去做。

2.一切自己做的东西不希望在规定时间内受市场检验的人都不该进企业。

    违反这两条基本原则,不是钱多到头脑发热,就是多到头脑发昏。当企业成功了就会有很多人跑过来告诉你钱该怎花才能体现出企业家的伟大和社会责任心。尤其会有很多从没在企业里干过的知名人士会跑来告诉你该怎么花钱才能让你感到更加荣耀和正确。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当然应该去做一些、甚至做很多并不体现为直接市场价值的事情,但必须清楚一点,那一定要用“有多余的钱就可以做、没多余的钱时就可以不做”的方式来做——投资、慈善等都可以。但千万别用自己成立研究院这种把没有任何闭环收益的大量花钱途径机构化、机制化、制度化,铁定到最后要把企业拖死的方式来做。在把企业拖得半死不活的时候是最麻烦的,你根本就说不清它有价值还是没价值,他们会自己搞出一套标准,用出了多少做样子的成果、在多少顶级刊物上发了多少论文来证明自己是有用处的。中兴通讯自己都有一个《中兴通讯技术》刊物,不仅是通讯领域的顶级学术刊物,而且还被列入中国核心期刊目录。一些中国通信领域的顶级刊物经常找我约稿。在计算机顶级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的指标都曾把当年的BASIC语言大牛皮尔.盖茨给糊弄住,糊弄政府官员们那还不是绰绰有余。那些顶级刊物办的学术会议都是微软赞助的,论文能不发吗?况且这些人水平真的还是不错的,发了有错吗?


马云做达摩院的真正动机在这里



   如果从上面分析看,马云要是按上面思路做这个事情的话就纯属头脑发昏。但事情可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阿里巴巴面对的竞争环境必然要求它进行一次很大的战略转型。从马云在2017云栖大会上的演讲“达摩院必须要超越微软IBM研究院”的表述,以及他发言的详细内容来看,他是很清楚前面我们所分析的传统企业研究院存在的问题的,因此他一定有新的想法。首先要理解他做这件事情的动机是什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马云2017云栖大会:达摩院必须要超越微软IBM研究院

   阿里虽然在营业额和利润上是现在电子商务公司里最具优势的,但事实上从长远来看,阿里并没有任何牢靠的核心竞争力。


淘宝、天猫平台。阿里等之所以在电子商务上占得先机,是其他传统通信或互联网公司未抓住机会造成的。电子商务的本质就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将原来必须面对面进行的交易,通过网络可以拉远。但这个工具其实全是软的东西,并不是像GOOGLE等搜索平台那样可以完全垄断的。现在就有京东、当当、国美、微商等越来越多强力竞争对手扩大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业务。微信小程序的发布清楚展现了可以直接将微信平台发展成基于社群电子商务平台的潜力。因此,阿里的平台并不具有任何长期足够牢固的粘性保证其业务长久生命力。

网络支付。支付宝是应电子商务而兴起的,支付宝也曾垄断互联网支付市场。但微信支付等已经迅速崛起,并且2017初微信宣布微信支付业务量已经超越支付宝。支付宝可以长期发展,但这也不是一个长久可靠之地。

   相比于阿里,京东长期积累的实体仓储和物流是可以作为硬实力存在的。而阿里云等都是可替代、甚至很容易随着技术发展而被替代的能力。

   微信本身就是社群聚集的平台,有没有微商都有自身立足之地。但阿里的丁丁基本上完全依托于阿里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阿里模式有被完全颠覆的可能性


   理解了以上处境,就明白现在看起来赚钱最多,最强大的阿里,却存在最大的生存危机。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把现有的主要电子商务分为这样三种模式:小二模式,大二模式,零二模式。

”小二“模式。虽然说阿里的电子商务去掉了原来的中间层,但事实上小二模式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中间层“小二”。商家要在淘宝做生意要交两笔钱,一是入驻平台的"场地费"——每一个商家在小二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店都得交一个基本的费用,但网上的“场地成本”基本是完全为零的。二是“推荐费”。你光入驻在淘宝天猫上还不行,得把你的商品尽可能排在主页靠前位置才能好卖。

“大二”模式。京东、亚玛逊等主要是这种模式。京东自营店是从生产厂家直接采购进货,由他自己来卖。这种大二模式也有中间层,就是京东等电商自己。它的利润主要是直接卖货的差价。这种模式与传统店铺销售其实很接近,只是客户不用到商场里而已。京东、亚玛逊大致来说就是网上的沃尔玛。另外京东商城也可以链接其他大二商场的链接(如国美),或厂家直接网上商城的链接,从中提成。这也类似传统店铺。

“零二”模式。小二和大二都存在中间层,但零二是真正去掉所有中间层的模式。现在的公众号你就可以看成是一个网页或网上商城,只要微信公众号的软件平台进一步发展演进,它很容易成为零二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厂家自己直接在自己网站页面上开店也是零二模式。这种零二模式目前还不是完全成熟,但一旦它成熟,将对上面两种模式构成真正的致命杀伤。

   现在问题就来了。马云在很多地方一再讲他根本不考虑赚钱的问题,他对赚钱根本没兴趣。这只是他矫情呢,还是另外有隐情?我认为是后者。因为阿里赚钱的模式经不起太仔细的推敲,马云很不愿意人们把他的赚钱模式分析得太清楚彻底。

   首先来看淘宝入驻场地费,表面看这很自然,但长期发展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内在经济矛盾:阿里要想赚更多钱,当然是入驻的商家越来越好,而不是货卖得越多越好。那么我们从某一个行业,比如电动自行车来看。如果这个行业总量纯粹假设一下是100亿。现在有100个厂家在淘宝开店卖货,每个淘宝店交10万入驻费,那么阿里的收入是1000万。假设经过合理竞争,品牌度集中,优势企业越做越好,市场总量不变还是100亿,但只剩15个厂家在淘宝店卖货,那么阿里的收入就变成只有150万了。7个厂家,就更是只剩下70万。但如果我们假设市场发展是很奇怪地越来越分散,变成500个厂家在淘宝开店卖货,总量还是100亿,此时阿里的收入却变成5千万了。1000个厂家,就是1个亿。以上分析我们未考虑推荐费的问题,但已经足够揭开一个足以称为惊天的秘密阿里必须尽可能将市场上的商家分解成尽可能小,从而尽可能多的网店,才能使它的钱赚得越多。同时是掌握着推荐权的,所以他会尽可能地不要让任何一个淘宝店做大,导致品牌度集中后使其收入大幅度下降。所以你会看到阿里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小二模式的电商平台上从来不可能自我发展出太大的品牌。小二的电商平台一定会想尽办法抑制品牌的集中过程。但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公开讲的,并且还要装模作样地支持一些大的淘宝店,同时以更高的推荐费从这些淘宝店也获得更多利益。

   阿里确实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却会让一切依托于其平台的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难上加难。它也确实在服务于中小企业,但却是让一切其平台上的实体企业保持在中小状态。

   从淘宝店来说,他们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自身产品服务的竞争。二是竞争小二处的排名。事实上,后一个竞争更加惨烈。因为如果你不能排到靠前的地方,即使你产品做得再好也很难获得较好的销量。这个竞争发展的结果是什么?产品质量保持在最低水平,主要在更低价格(从而通过价格排序可以排到前面)、交更高推荐费甚至于贿赂小二等方式获得更好的排名。

   大二模式主要是靠销量来获利的,因此品牌度集中对它不仅不会有害,甚至会是有利的。这就是为什么京东上大品牌很多,而淘宝上大品牌不占主流的原因所在。大二也有推荐的问题,越是能排名靠前,越是容易获得用户的点击和选择机会。但大二是自己花钱进货,所以这是他自己的事情。谁好销,质量好,口碑好,谁利润高就把谁排前面。

   零二模式是完全靠卖家自己通过朋友圈子、大号等各种途径自己去增加用户选择机会,并且很可能长期的发展是永远不会存在入驻场地费,进驻成本为零。它要解决的主要是信用问题和同品类搜索问题。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零二模式对小二和大二都有强大的杀伤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弄明白两个问题:

   一是马云一再强调自己对钱不感兴趣,根本不谈赚钱问题的原因绝对不是马老板真对钱没兴趣,也不是表面看起来的因为钱多了人太矫情,而是阿里赚钱模式的逻辑其实是与商业基本正常逻辑甚至基本商业道德有内在冲突的。

   二是阿里的模式已经存在被颠覆的明确前景。其最重要的原因还不在于前面所述的内在冲突,而是在于和它相竞争的大二尤其是零二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在迅速对小二模式构成清晰地威胁了。

   就算京东的大二模式被零二模式彻底颠覆了,他还有强大的仓储和物流系统可以长期生存,因为零二模式也得依赖第三方仓储物流。但阿里的小二模式被零二颠覆后,基本上就什么也不剩下了。

   以上就是为什么马云在云栖大会的讲话介绍达摩院时,很奇怪地一再提到阿里巴巴也许“不会永远存在”“当阿里不在时”等一般来说生意人听了都很犯忌讳的话题。他说希望给未来留下三样东西:“第一达摩院会留下科技的创新的精神和财富,造福人类; 第二湖畔大学,留下企业家的精神,并为中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 第三留下家国情怀。”后两样显然都是不赚钱的,但企业必须要有赚钱的来路。那么未来如果阿里巴巴不在了,就必须要指望达摩院赚钱。

   这就很奇怪了,表面看似投入1000亿进行基础科技研究的达摩院,怎么能够承载在阿里巴巴不在了以后全部利润的来源,而且居然还要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呢?


达摩院能赚钱吗?


达摩院怎么变成第五大经济体?


   如此看来,达摩院其实是马云被迫进行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那么转向何方呢?那首先就得看他招来的一批人是干什么的,他准备研究什么。他是这么表述的,达摩院将“聚焦研究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人机自然交互、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涵盖机器智能、智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产业领域,为人类未来三十年科技创新储备基础能力。”和他一起照相的一批人的确就是上面领域的知名专家。做这些方面的研究能做什么呢?


马云和他请来的大牛们

   基本都还是网络技术,只是不再局限于纯互联网软件领域,硬件方面的研究方向可以使我们联想到阿里不久前刚宣布的无人超市。但这些方面其实也不是阿里的强项,因为它需要强大的实体物流系统。真的在这个领域的战争大规模地开打了,他能打得过京东、顺风等对手的胜算几乎看不到,因为后者现在都已经有强大实体物流系统。因此,我们真看不出他到底想干什么。这一个可能是马云自己是已经想清楚的,只是未透露,二是他真不完全清楚能做什么,所以要请一拨大牛来帮他找出路。第三,我当然也不会分析太多去免费地帮马老师解决问题。


对达摩院分析的结论


   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达摩院的出现是马云在与并不一定太长的时间进行赛跑。但他试图转型过去的战略方向上存在的竞争压力,其实并不比他现在环境里的压力更轻,也存在全军覆灭的可能。



作者简介


汪 涛


独立学者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管理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者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即将出版

《纯电动拯救世界》(即将重新出版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即将出版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3057-1080767.html

上一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
下一篇:中国企业管理绝世大典之PC恩怨-——联想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收藏 IP: 121.79.131.*| 热度|

30 武夷山 黄永义 郑智捷 张建成 朱豫才 刘润生 张家峰 邹德虎 李毅伟 罗鸿幸 杨辉 王毅翔 徐耀 张海涛 张仲恺 荆铭 陈星光 李哲林 彭真明 LetPub编辑 李天成 程智 马志超 江克柱 骆小红 emberash zjzhaokeqin yangb919 neilchau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