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台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QDNA3

博文

安全剂量为“零” 精选

已有 7514 次阅读 2017-10-23 18:5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日,马兜铃酸对人体危害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其中提到了对于象马兜铃酸这样的有毒、有害物质而言,其安全剂量为“0”。许多朋友留言,对“安全剂量为0”的说法不太赞同。的确,从毒理上讲,许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机能的损害与接触的剂量正相关。因此,许多(或者说大多数)有毒物质都是有剂量相关性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诱变因素与基因突变的关系就像子弹(箭)与靶子的关系一样。只要某个关键的功能基因发生哪怕是一个碱基的改变,就足以改变基因的功能,甚至使该基因的功能发生逆转,从而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一类的遗传损害。以致癌为例,只要一个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使该细胞叛变成了癌细胞,并成功逃脱免疫细胞的监管,最终就会发展成癌症。这个观点在理论上讲是成立的,是有理论依据的;从逻辑上讲也是自洽的,并且也是符合实际的流行病调查结果的。

致癌、致畸、致突变与打靶相似之处还可以理解为:只要箭中靶心,一箭(最低剂量的毒素)即可毙命,并不需要很多支雕翎箭(大剂量的毒素)同时击中靶心。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运气不佳的人而言,只需要一个细胞中的一个关键基因(甚至是关键基因中的一个关键碱基)发生突变,就有可能最终发展成癌症。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遗传毒物的剂量效应只体现在概率上,即:剂量越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概率就越高;剂量低只是被击中的概率就低了,但并不表示低剂量的遗传毒物对身体就没有伤害了。接受低剂量遗传毒物的个体最终是否会发展成癌症、畸形或产生基因突变,纯粹是一个概率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一个“赌运气”的问题:点子低的人可能只需要极低的剂量就有可能“中彩”了,而点子高、命大者可能接受了大剂量的遗传毒也没事。

讲到这里也同时回答一下我的一位朋友的质疑:只接触一个分子的马兜铃酸对人体会产生多大的伤害?我的答案是:点子背的人,一个马兜铃酸分子就可夺命!

还不能理解的话,可以用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来做比喻。如同吸烟致癌是同一个道理:有人不吸烟也可能会死于肺癌,但也有一些人,明明每天吸很多劣质香烟、土烟、叶子烟,达到烟不离手、走到哪吸到哪儿的程度,也不见其得癌症,甚至还有可能活到八、九十岁的高寿。但不能因此得出“吸烟不致癌”,甚至“吸烟有助于长寿”这样的结论。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就是一个概率关系:只能说烟瘾大、烟龄长,得癌症的几率相应地就变大的,但不见得就一定会得肺癌;相反地,不吸烟也不见得就一定不会得肺癌。大家对吸烟有害的观点都能接收,也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不抽烟或尽快戒烟,尽量避免香烟这个致癌因素。同理,对于致癌能力更强、具有明确的遗传毒性的马兜铃酸而言,其安全剂量就是“0”。

不单是马兜铃酸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安全剂量就是“0”),许多诱变因素都具有这个特点。例如电离辐射具有所谓的“剂量累积效应”,因此其安全剂量也可理解为“0”,没事尽量不要接触这类辐射。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所谓“剂量累积效应”其实就是一个概率的积累效应:一次没事、两次也没事;昨天没事、今天也没事,甚至明天也会平安度过,但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总有一天会打湿鞋子的。

即便是不具备遗传毒性、只有纯粹的生理毒性的物质也有可能具有“剂量累积效应”。例如铅、镉、汞等这样一类的重金属有毒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人体中沉集下来,很难排出体外。因此,这一类有毒物质也有“剂量累积效应”。

虽然说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在极低、极低的剂量下会表现出对机体的“刺激效应”,从而使得机体机能显得更加健康、强壮,仿佛在极低剂量下表现出对机体具有“有利”的作用。但许多重金属表现出“低剂量刺激效应”所需的剂量与产生毒害所需的剂量之间的差距很小,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加以把控。因此,从另一方面说,由于这些重金属也表现出了所谓的“剂量累积效应”,那么,对这些物质而言,易于把控的安全剂量其实就是“0”,尽量不要接触这类有毒物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57384-1082151.html

上一篇:科学以原创为王
下一篇:从根儿上改写生命
收藏 IP: 27.19.159.*| 热度|

4 余文 牛丕业 黄永义 黄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