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rong071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rong0718

博文

慢慢读唐诗之父母心

已有 8690 次阅读 2018-7-2 10:00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唐诗

慢慢读唐诗之父母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句老话。卢纶《村南逢病叟》一诗,亦是一证:

双膝过颐顶过肩,四邻知姓不知年。

卧驱鸟雀惜禾黍,犹恐诸孙无社钱。

这病叟形状佝偻,肢体蜷曲不能伸展,看起来似乎双膝已到下巴处,头顶没入两肩当中。因为年纪太老,周围邻居只知这病叟姓氏,却不知他究竟有多少年岁了。

如此老迈的病叟,无力劳作了,还躺在田边,摇着竹枝驱赶鸟雀,不让鸟雀啄食庄稼,惟恐损伤了田里的收成,孙儿们便凑不齐今年的社钱。

社,是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也是古代中国的基层地方单位,大概是因为交通限制,能够聚集在一起祭祀土地神的农户,一般而言,都居住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类,于是这个有限范围,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为一个社。

祭土地神往往有固定的地方,比如说土地神庙,庙旁的树木,少的话叫社树,多的话便是社林了。辛弃疾夜行田野间,遇上下雨,很高兴地看到社林边的旧时茅店,“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是赶紧奔了过去躲雨。

祭神时,隆重一点的,多有女巫男觋的歌舞酬神,戏曲诞生与流行后,又有社戏,所以鲁迅说他小时候还去看了社戏。

祭祀场所、祭祀活动都需要资金。社钱,也就是一社之中祭祀土地神分摊的份子钱。有点类似于西方一个乡村教区里的宗教活动的各户分摊资金。交不上这份子钱,很容易被本社视为不能尽居民义务、不能融入主流的异己分子。

社钱既然如此重要,也就无怪乎这病叟操心不已,“卧驱鸟雀惜禾黍,犹恐诸孙无社钱”。

今日之父母,也往往如此。从儿辈操心到孙辈,犹恐不足。

 

卢纶另有一首《赠别李纷》:

头白乘驴悬布囊,一回言别泪千行。

儿孙满眼无归处,唯到尊前似故乡。

李纷大约是卢纶的老朋友,白首相逢,离别时泪下千行。

不过,老友离别,为什么如此伤感?

因为虽是儿孙满堂,都在眼前,真正能够引动情感共鸣的,只有你这样的老朋友了。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游子千里,头白返乡。但是家乡的风景如旧,人事已非,满堂儿孙,在卢纶看来,其实都陌生得很——这种陌生感,放在今天,叫做代沟,据说如今是三年一代沟,相差三岁的人就常常说不到一块去了。卢纶的时代,社会变化缓慢,代沟的形成不至于如此频繁,但是父辈与儿孙辈,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志向意趣各有不同,相对无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所以,惟有和当年的老朋友叙旧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回到了故乡。

只是老友相逢未久,又要离别,故乡重新变得陌生,怎能不让人泪下不止?

 

卢纶写那位为了儿孙鞠躬尽瘁的病叟时,想来是深有同感。乡野村夫与游宦士人,在这一刻,其实并无分别。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古至今,无论贫富贵贱,概莫能外。

然而这样的苦心,往往又伴随着儿孙成长独立之后的惆怅失落,日渐相对无言的陌生。于是只能长叹一声,去寻那旧日好友,一起怀念当年故乡。

两首诗对照着读,大概才能看到一颗完整的父母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5606-1121851.html

上一篇:慢慢读唐诗之唐军的复员问题
下一篇:慢慢读唐诗之舞动乾坤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9 王震洪 吴炬 黄永义 王从彦 武夷山 蒋永华 孙宝玺 zjzhaokeqin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