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uoqin

博文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

已有 2509 次阅读 2019-9-2 09:59 |个人分类:生物灾害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潜山, 葎草, 分布, 动态, 分析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

张国庆

(安徽省潜山市林业局,安徽潜山,246300)

摘要:采用文献学方法,对国内葎草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潜山市第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基点,连续开展了16a葎草分布动态调查。2003年至201816a间,葎草沿着潜山市县乡公路逐渐向山区扩散,主要分布在县乡主干公路两侧,乡村公路两侧分布较少,先传入的乡镇四旁也有少量分布。尽管葎草风险分析结果为中度危险性杂草,但对潜山而言,总体危害不大,而且治理容易,治理措施建议以人工割除为主。

关键词:潜山;葎草;分布;动态;分析

 

点击下载含图表原文:

 

06 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调查与分析.pdf

 

1.国内葎草研究概述

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 )又叫蛇割藤、割人藤、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勒草、葛葎蔓等,是荨麻目(Urticales)桑科(Moraceae)大麻亚科(Subfam. CANNABIOIDEAE)葎草属(HumulusLinn.)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中国除新疆、青海外各省区均有分布,常生于沟边、荒地、废墟、林缘,可药用,加工后可作饲料,茎皮纤维可作造纸原料,种子油可制肥皂,果穗可代啤酒花用。同时,葎草也是中国农业有害生物信息系统收载的有害植物,扩散能力超强,蔓延速度快,主要危害是其茎缠绕在植株上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绞杀果树或行道树,其倒刺对人皮肤易造成伤害,其花粉还是导致人们过敏的一个主要过敏源。

1)文献统计学分析

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使用“( (主题=葎草 或者 题名=葎草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葎草,中英文对照) 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葎草,中英文对照)) 或者 (主题=拉拉秧 或者 题名=拉拉秧 或者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拉拉秧,中英文对照) 或者title=中英文扩展(拉拉秧,中英文对照)) ) (模糊匹配),专辑导航:全部; 数据库:文献 跨库检索”对2018年以前的有关葎草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9602018年研究文献656篇。

在时间分布上(时间分布如图1所示),最早的研究文献为1960年高思华在《中国药学杂志》(196006期,页码:325-326)发表的《忽布、蛇麻和葎草》,徐杏甫在《江苏中医》(196009期,页码:15)发表的《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其次为1961年山东烟台专区人民医院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在《山东医刊》(196101期,页码:13)发表的《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21例》,烟台专区人民医院张玉昆在《山东医刊》(196110期,页码:41)发表的《谈谈“拉拉秧”》,4篇均为葎草的药用研究。图1表明,在时间分布上,主要研究文献发表在21世纪之后,特别是2012年和2017年发表研究文献最多,均为53篇。在学科分布上,656篇研究文献分布在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气功化工和其它学科上,其中以农业学科和医药卫生为主,共445篇,占比为多于三分之二(为67.84%)。在主题分布上,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药”、“变应原”、“变态反应原”等医药卫生主题上,相关文献篇数分别为238篇、42篇和41篇。

2)生物学研究

最早对葎草进行分类、形态及分布描述的有高思华,他引用《唐本草》、《宋本草》中的药用描述(高思华,忽布、蛇麻和葎草,中国药学杂志,196006):325-326),徐杏甫引用了《名医别录》、《千金翼方》、《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对葎草的分类(《本草纲目》将其列入“十八卷蔓草类”)、名称的由来(葛葎蔓、葛勒蔓、掳掳藤、勒草、葎草)和形态描述(徐杏甫,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江苏中医,196009):15),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21例,山东医刊,196101):13)和张玉昆(张玉昆,谈谈拉拉秧”山东医刊,196110):41),以及后来的张勤、张鲲、刘湘桂、曾详国、刘斌、许成坤、张全等,也对葎草的形态做了描述。[1-6]

3)危害性研究

在对人类健康危害研究方面,李挚、何海娟、孙国强、汤蕊、顾建青、孙劲旅对北京市区,高星星、张续德、展波、刘凤霞对潍坊市,欧祖镇对重庆市主城区,班慧、银福、王东平、武静对乌海市,卢家美、孙秀珍、刘昀、李维、杨侠、王胜邑、冯向莉对西安市的过敏性气传花粉进行了调查,其中重庆市主城区葎草花粉2017年的致敏率为14.74%,在20176月到20181月之间,每月均超过了10%,其中201710月更是接近30%[7-11]杨琼梁、欧阳婷、颜红、杨晶、李玲、夏新华,李海峰、朱晓明、魏庆宇、李静玫,李莹、肖小军、柴文戍、谢水祥、何韶衡、杨平常、刘志刚等对葎草花粉的致敏机理进行了研究。[12-15]

在对农林业危害方面,付广芝、高晓萍,曹颖、倪希忠,毛志贵,于海英、郭宝军、杜淑芝、张宁对葎草对农林业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葎草是一种传播快、生长快、危害性较大的危险性有害杂草。[16-19]

4)防治研究

李孙荣、曹义山,甘欣勇、万友、吴福荣,查达球对葎草的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化学防治措施和农业防治措施。[20-22]

5)利用研究

王鹏,李俊婕、王晓静、付义成,曹运记、李天磊、潘卫东、梁光义、殷献华,曹莉,倪士峰、刘惠、魏博、仝瑛、赵桂仿,尹海波,屠婕红、陈伟光、盛静、敖雷,朱红林、段国峰,吕红英、李凤林、尉杰,赵凯,刘志华,雷青娟、刁治民、张正国、邓君、谢红民、冯欣、曹玲珍,孙跃春、徐彤宝、王艳玲对葎草的化学成分、提取工艺以及综合利用进行了研。[23-37] 欧红梅、高永生、罗伟、张维维,代宇雨、王力超、王一帆、张震对采用替代法,用葎草控制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 Griseb.)进行了研究。[38-40]

6)综述性研究

陈再兴、孟舒,高政权、孟春晓,李俊婕、王晓静,罗志毅、包国荣,尹海波、王颖、郑太坤、王冰在葎草的本草学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生态危害和治理,以及葎草作为变态反应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合性阐述。[41-45]

2.潜山市葎草分布的连续调查

由于第1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没有将杂草列入调查对象,因此,潜山市葎草分布连续调查,以2003-2004年第2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基点,至2018年,共16a连续调查,这其中包括2003-2004年第2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2014年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试点和2015-2016年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3.潜山市葎草分布动态分析

1)分布动态分析

基于葎草的文献学分析,以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第2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时(2003年),葎草梅城镇、油坝乡、黄铺镇、王河镇、王河镇、黄泥镇就已经有分布,可以说,葎草是潜山本土杂草,或者说是在2003年以前就传入潜山,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和圩畈区的四旁(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少数林缘也有分布。随后在2003年至201816a间,沿着县乡公路逐渐向山区扩散,但主要分布在县乡主干公路两侧,乡村公路两侧分布较少。目前,先传入的乡镇四旁也有少量分布。

由此可以推断,葎草在潜山的扩散,可能原因有以下3个:

随公路绿化大苗传播;

随交通工具传播,包括人畜传播;

自然传播。

2)风险分析

我县葎草适生面积13.92hm2(四旁,旱地,苗圃,园林,林地等),发生面积10.2hm22018年发生面积),按照葎草的特点,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LY/T 2588-2016)得到:

发生率=10.2÷139200×100%≈0.0073%,得P1=3.0

P21=2.0, P22=3.0, P23=2.0, P24=3.0,则:

P21=2.0, P22=3.0, P23=2.0, P24=3.0,则:

P2=(2.0×3.0×2.0×3.0)^0.252.4495

P3=0.7×2.0+0.3×0=1.4

P4=Max3.0,3.0,3.0=3.0

P5=0.0+0.0+1.5÷3=0.5

R=(3.0×2.4495×1.4×3.0×0.5)^0.21.7286

R≈1.72862.0R2.5,为中度危险有害生物。

 

4.潜山市葎草治理对策

尽管目前葎草在潜山全市都有分布,且风险分析结果为中度危险性杂草,但对潜山而言,总体危害不大,而且治理容易,治理措施建议以人工割除为主:

1)由于葎草9月份种子成熟,所有治理措施,应在8月份之前完成,以免种子成熟后,造成种子扩散。

2)发现有葎草,且可能对农林作物产生危害,或者妨碍人类生产生活,或者导致较多人群过敏时,在8月份之前人工割除。

3)面积较大时,除了割除之外,可以使用除草剂,在8月份之前进行防除。

参考文献

[1]高思华,忽布、蛇麻和葎草[J],中国药学杂志,1960(06):325-326

[2]徐杏甫,用葎草治疗膀胱结石和癩病的探讨[J],江苏中医,1960(09):15

[3]徐子平,尹高志,王佩荣,柳菱菱,拉拉秧治疗肺内炎症、上感及急性扁桃腺炎21[J],山东医刊,1961(01):13

[4]张玉昆,谈谈拉拉秧”[J],山东医刊,1961(10):41

[5]张勤,张鲲,刘湘桂,曾详国,葎草的形态组织鉴定[J],中药材,1998(12):605-609

[6]刘斌,许成坤,张全,葎草[J],吉林农业,1998(03):22

[7]李挚,何海娟,孙国强,汤蕊,顾建青,孙劲旅,北京市区与过敏相关的气传花粉[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5(06):734-738

[8]高星星,张续德,展波,刘凤霞,潍坊市夏秋季气传花粉的调查[J],免疫学杂志,2015(08):733-736

[9]欧祖镇,重庆主城区葎草花粉的分布与致敏特点[D],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2018

[10]班慧,银福,王东平,武静,乌海市气传花粉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03):410-412

[11]卢家美,孙秀珍,刘昀,李维,杨侠,王胜邑,冯向莉,西安市气传花粉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4):472-474

[12]杨琼梁,欧阳婷,颜红,杨晶,李玲,夏新华,花粉过敏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24):163-167

[13]李海峰,朱晓明,魏庆宇,葎草花粉变应性鼻炎与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议论文集,深圳: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2016

[14]李海峰,魏庆宇,李静玫,葎草花粉过敏性鼻炎与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4):634-636

[15]李莹,肖小军,柴文戍,谢水祥,何韶衡,杨平常,刘志刚,葎草花粉主要过敏原的分离鉴定与纯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26-29

[16]付广芝,高晓萍,外来园林危险性杂草——葎草[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01):120

[17]曹颖,倪希忠,对恶性杂草——葎草的调查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6(08):54-55

[18]毛志贵,葎草不宜引种[J],蜜蜂杂志,2006(11):35

[19]于海英,郭宝军,杜淑芝,张宁,葎草——危险性园林杂草[J],辽宁农业科学,2004(06-辽宁省昆虫学会会议论文集):91

[20]李孙荣,曹义山,葎草(Humulus scanden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除研究初报[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1(03):45-46

[21]甘欣勇,万友,吴福荣,菏泽市葎草风险评估与管理[J],乡村科技,2018(19):109-111

[22]查达球,葎草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3):116-117

[23]王鹏,葎草的防除与综合利用[J],河南农业,2011(03):23

[24]李俊婕,王晓静,付义成,葎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8(05):5-7

[25]曹运记,李天磊,潘卫东,梁光义,葎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1(09):1692-1695

[26]曹莉,葎草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1):24-25

[27]李天磊,殷献华,潘卫东,杨娟,梁光义,葎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0(01):55-57

[28]倪士峰,刘惠,魏博,仝瑛,赵桂仿,葎草药学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9(02):162-163

[29]尹海波,中国葎草属植物的生药学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1

[30]屠婕红,陈伟光,盛静,敖雷,葎草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性质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8):561-564

[31]朱红林,段国峰,葎草多糖的含量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1(08):59-61

[32]吕红英,李凤林,尉杰,葎草发酵工艺优化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5(02):6-8

[33]赵凯,葎草内含物积累规律及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34]刘志华,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治措施[J],衡水学院学报,2008(04):64-66

[35]雷青娟,刁治民,张正国,邓君,谢红民,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除对策研究[J],杂草科学,2006(01):7-10

[36]雷青娟,刁治民,张正国,邓君,谢红民,冯欣,曹玲珍,葎草的开发利用及防治对策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5(S1):68-69

[37]孙跃春,徐彤宝,王艳玲,葎草的综合开发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2003(03):57

[38]欧红梅,高永生,罗伟,张维维,葎草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8998-8999

[39]代宇雨,王力超,王一帆,张震,不同替代程度对葎草控制喜旱莲子草光合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02):123-126

[40]代宇雨,葎草替代控制喜旱莲子草生态学机理[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41]陈再兴,孟舒,葎草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02):175-179

[42]高政权,孟春晓,葎草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9982-9984

[43]李俊婕,王晓静,葎草的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7(06):353-355

[44]罗志毅,包国荣,葎草研究进展[J],福建分析测试,2002(03):1614-1617

[45]尹海波,王颖,郑太坤,王冰,中国葎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01):60-61

扩展阅读:

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1931

发展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39086

系统法学:良法善治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4o9.attach

发展学基本理论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5.html

基于减商化提高财政投入效率途径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2.html

信诉互补:当下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603.html

小康社会建设之降低生活成本途径研究

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9599.html

减熵化理论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7

企业减商化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9

系统企业学:再生 进化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7908

生物灾害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灾害学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2

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7

标准学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7654

林业标准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389

过度行政、过度应急与灾害科学治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5

有害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商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4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生物灾害学概论》[节选--第4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6543

潜水河香樟溃疡病调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195539.html

生态健康概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23

基于神经网络的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Matlab建模试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099751.html

有害生物TIT防治方法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0389

生态系统管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17

生态健康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316

生态环理论及其应用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9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4-1196269.html

上一篇:潜水河香樟溃疡病调查
下一篇:“融梗”与“论文”
收藏 IP: 183.161.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