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ing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ing123

博文

长白山之旅与东北经济片思 精选

已有 5481 次阅读 2017-10-13 20:21 |个人分类:行走 调研 实践 考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济, 旅行, 调研, 行走, 考察

寒来暑往,柳色秋风,转眼间又到了一年芳菲将近的时刻。布莱伯利在《世界的最后一晚》中说:“如果要真说有什么舍不得的,恐怕只有四季的轮回……”在北国,不仅有红叶谷,在劲秋时节,洒下一片绚烂,染红了整片山林。还有长白山上,仍然是白雪皑皑,宛如仙境。就这样,为了找寻北国奇山圣水下的金秋之美,我们开展了一场长白山之旅。

土地篇——金秋北国之美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走了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待‌车辆终于上了高速,司机加了速度。高速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苞米地,偶尔有两三个身影在苞米地里忙碌着真是一片农业的大好景象!

曾记得小时候有一则电视广告,广告词是这样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与在南方不同一路上,我们鲜有看到村落、民居,只有一望无际的苞米地加夹着一望无际色彩斑斓的红枫、针叶林,不断向远方铺展开去,金秋的北国之美恐怕在这沿途之旅中便占尽了一半有余。

大片大片的针阔混交林、红枫以及白桦林,红的黄的绿的,参差点缀期间,构成一副五彩斑斓的景象。这种景象我从来没见过,大概是那些针叶林有早开,有晚开,早开的就红了,晚开的才刚刚变了点颜色。就像人一样,花期有早、有晚


山湖篇——山水为伴景色佳

第一天,一路奔波,除了沿途的美景,多少还是有些疲惫,好在终于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靖宇县(登长白山在这里中转休息、吃饭)。我们在靖宇县做轮渡白山湖,仔细看了下景区介绍,原来全名叫白山湖仁义风景区,说是有仁义峰、仁义石壁群仙观水石猴观海等景观

我没工夫辨别哪个是群仙,哪个是石猴,但这风景生在北国倒是稀罕。听说是松花江的上游,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在吉林市怀抱中的松花江可是吉林的母亲河呀!不知是石灰岩还是玄武岩堆积成像刀片一样的山崖、水壁,陡峭的岩壁,怪石嶙峋,山峦叠嶂,像极了桂林山水,难怪被人们称之为“北方漓江”。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岩壁上长着类似青苔的植物,有人说是叫柞树,这会儿柞树变成深色了又把裸露的岩石遮盖了。岩壁映衬在碧水蓝天下,似一幅浓墨重彩山水画。再就是针阔混交林、红枫以及白桦林那五彩斑斓的叶子,印证着北国之美。
 同船的乘客,讲述着他们与这湖山以及这崖的往事。他们说,原先顶上有雕还是鹰一类的鸟总之很大,张开翅膀得有一米长他们无非就是概叹年轻的时候这里自然环境有多好,可回不去的终究是回不去,要想得到终究会有失去。水深又听到说有十几米,害的我一直在想这里有没有水怪

白山湖绕山而行,游轮行到一边,经过山后的拐角一处,只见前方一张大网,渔民动作一致地在两头十分用力的收绳,而大网慢慢的靠岸。

等我们返回的时候,渔民门的网拉的差不多了,穿好下水的衣服,准备捕捞。湖面看似平静网中估计鱼。因为俗话常说:平静的表面总是暗流涌动。

有时候,做一个人,闲暇时节携一叶扁舟游于湖上,捕鱼时令甩一张大网尽情打捞。


森林篇——奇幻森林里的丛林法则

台湾作家蒋勋在《给青年艺术家的信》一文中有这样的话:在匆忙紧迫的生活里,感觉不到美。当我们乘坐大巴在静谧的森林里驶上半个小时光景时,才大概感觉到了,大自然所赋予的这份静谧,才能真正带给人心灵的美好。

车窗向外望去,不时有一些提醒标识:此处可能有马鹿经过。哦,原来是在提醒司机,一定要看好前方有没有动物经过。这里还有马鹿,真是太原始了,这才是动物家园,真正的原始森林呀!

公路两旁有着密密麻麻的森林,阳光斜射着照进森林,那感觉仿佛回到了我们原始祖先茹毛饮血的时代。

正是因为这茂密的森林,这里的氧离子含量是城市500倍

一路走过,惊讶于很多的大树倒在森林里,它们并不是老死的,大多是风吹倒的,有的甚至死的“匪夷所思”。倒下的树在原始森林里,有的长青苔,有的已经破碎腐烂,还有的被厚厚一层叶覆盖了,所谓“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记得在游览结束,车辆下山后,可是因为中间我们都没办法接触到森林,但我更想亲近山林。因此,我又折返了一段路程,朝着原始森林走了去。厚厚的一层黑腐殖金秋的各色落叶,而且,唯独红叶子和黄叶子最多,仿佛铺了一层彩色地毯,再一次堆满了山林。脚踩上去发出吱吱声,我向里面又走了一小段,终究是被许多树枝和小灌木挡住了,因此只好返回

我一直在想,丛林法则不止在那些“茹毛饮血”(这个词本来是形容原始人的)的动物身上,也在那些看似屹立不动,静默生长,相安无事的森林之树中,它们的竞争或许更加激烈:每一棵树不仅深扎下根牢固身躯,获取大地滋养;粗大的的枝干尽可能地占领着空间,以呼吸最新鲜的空气;也挺直了腰杆向上生长,以期获得更多的雨露和阳光。

然而,在大树旁边,几棵瘦弱的小树却在生存的边缘挣扎,它们枝干细脆,叶片已接近枯黄。

据说,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二十九节,有一句:“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俗称“马太效应”)

这是人类社会,自然界也一样。

小树愤怒地盯着大树:“你已经足够强大,为什么还要限制我的生长?”大树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说:“对于我来说,你的生长永远是个威胁。”

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征。

人类社会呢?是不是可以解释为:一个人越勤奋,越懂得感恩,就拥有越多,相反一个人若是很懒惰,那么他拥有的东西也将会越来越少。

但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我想老子所说的,更多的是从一种自然平衡的角度。自然规律会把万物进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所以,太高的树,就会倒下。倒下却也都是大树,这或许就是一种平衡。

而且,老子也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最后回过头来,以死滋养生,生而成万物,又是一片繁盛。

没有什么能够充盈一世,当达到鼎盛的时候,倒下是必然的。


长白山——文化福地,生态天堂

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无形中或者暗意识、刻奇化的被教育和社会塑造为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快乐仅仅来自于追逐和成就。对周遭的自然生态,我们的反应在慢慢变慢,甚至无所动容,极近冷淡,任凭这一切将来可能消失殆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吉林人是幸运的,因为它有长白山。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长白山最早称呼为“不咸”。顺便说一下为什么在《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中华文明是以中原文化(主要为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为核心,而东南西北四方是“海域”、“山域”、“雪域”、“草域”,有“四方皆荒”之说。所以是“大荒北经”。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开垦东北叫“北大荒”。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谈长白山的时候说:如果想把中华文明成熟度时间再往前提,唯一希望是在红山文化。那里已经有符合文化成熟标准(一是拥有文字,二是有金属冶炼,三是有集中居住。)的三个条件,如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肯定的话,就完全可以把中华文化的成熟期提前。而红山文化就发生在吉林。

他谈的几乎就是整个东北,在他的潜意识里,把长白山当成了整个东北的文化地标,甚至还认为就是中国文化的地标之一。

他还认为渤海国(黑龙江和吉林交界处,大部分在吉林)是和长安竞相呼应的,“是整个亚洲当时最辉煌的两座城市”。他的这番话,说明了长白山文化对东北乃至整个中国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就我国而言,整个东北,均在魏巍长白舆地之内。长白山作为文化福地已然没有争议。顺便说一下,对于东北的文化,有“东北文化”、“关东文化”、“长白山文化”、“黑土地文化”、“辽河文化”、“满洲文化”等概括。“东北文化”、“关东文化”太过地域化,没什么实际内涵。“辽河文化”只是一支,不能以偏概全,和“长白山文化”比起来,更是“流”与“源”的关系。“满洲文化”,过于狭窄,而且历史上日本侵略者曾经建立起“伪满洲国”,用“满洲文化”来概括不妥。而“长白山文化”有一定的概括性,同时有比较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其中。比如,清王朝认为长白山为其发祥之地、龙兴之地等。

余秋雨还为长白山即兴赋诗: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才猛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再说一下我们的旅程。一路上都有各种关于长白山的简介,而出发前,我只知道,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在长白山,不允许任何外部车辆进入核心景区,因此,几乎没有步行的时候,都是在坐车。巴士穿越了大片原始森林,开到了长白山脚下,此刻,我才发现,原来为了保护长白山的环境,景区大门几乎与长白山相聚30分钟的大巴路程。半个小时的巴士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去天池,也就是长白山天峰的乘车点。

第一个景点也通常是天池,因为它相距最远,整个游览都是从远到近,最后直接乘车离开。去天池也需要坐车,不过长白山上是盘山公路,需要购买80元的车票搭乘奔驰面包车上山,车子一共十个座位,坐满了就发车。车一路在陡峭的山崖边上驶着(据说是每十五天要更换一副刹车片),运送游客登顶的队形成了另一道风景。车辆盘着往“云端”驶去,在拐角处总是让不少人尖叫:有些拐角的坡很陡,有些则很险峻。我们越来越接近“云端”,从车窗往下看,山下环绕着茂密的森林,斑斓的云彩仿佛触手可及。

半山腰上长着高山草甸,还有像是有些蜕皮的树。我问同行的人,这些树是活的吗?怎么看起来“形容枯槁”?像死了一样!“都是活的,就长这样。”同行的有人说。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安逸对文明是有害的,环境越困难,刺激文明生长的积极力量就越强。”大概就是这样的,生存条件艰苦,只不过多长几层皮。

下车后,再往上爬大概一二百米,我们就看到了天池。曾听人说,长白山的天池,总是若隐若现,让人想入非非,天池常年被云雾笼罩,很多人前去都只为一睹天池的真面目。

这一天,游客都很兴奋,不仅晴空万里,云彩迷人,而且,在山下预想的天池主峰会有降雨的情况也没有发生,连雾也没有,待我们爬上去,只有一座神秘、隽秀的湖泊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份静谧,这份神秘,这份隽永,这清澈,这伟岸,这雄奇。蓝天与天池交辉相应,那蓝如宝石的天池,多少个形容词也无法形容它的美,多少次赞扬它也担当的起。

游客们大呼:250天一遇(也有说365天有300天看不到天池),大好天气,清晰可见天池全貌,将来一定能飞黄腾达。不过我后来了解到有这么一句长白山俗话:看得见天池的发财,看不见天池的升官。看来两方面都照顾了,只要来了肯定都不差,这思维要是能扩展开到更多经济领域就好了。

总之,如果真有这样,我也该庆幸了。


经济篇——东北经济片思

我们一行人早上5点50分在卫星广场集合上车,到了6点,我们的车准时出发了。一开始,我就知道这趟去程会很辛苦,因为旅行社也好,什么团也罢,去的时候,时间都长

出发的时候,一路行驶还没出长春,快到高速路口,居然在修路。一路的车堵在路口,可是一路上没有一个标牌提示。我们的车返回后,还有很多大型客车往高速路口去。并不的路,客车怎么转。我们车的司机是个热心肠看着疾驰向被堵的路口驶去,不停的按喇叭,向车外示意

旅途中,前面有交通事故,前面修路,前面车碰撞前面……各种事情不仅是让人烦心,更让我感觉到了这是一种十分荒唐的现象,怎么会有路前方在修路,而没有在来程方向进行提示的?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宝贵吗?如果经济的微小的方面不能做到人性化和精细化,又怎么可能推动经济发展。东北经济衰败的很大原因还在于对经济发展中的人性化因素和服务理念不够重视,这些看似微小的方面,体现了东北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路上经过一地,叫‌靖宇,号称中国第一矿泉城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长白山是世界三大优质水源之一,世界三大黄金水源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俄罗斯的高加索山、中国的长白山,而阿尔卑斯山由于过度开发已经有所衰落,而俄罗斯的高加索山,周边的经济情况不好,安全情况也不好,开发还有距离,开发能力有限。真正有潜力和保护最好的还是长白山。长白山水源是经层层火山玄武岩自然过滤的100%极致火山矿泉水,长白山的山文化、水文化等都有很好的挖掘空间,长白山文化是渔猎、游牧、农耕相结合的产物。比如开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康养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以及新建特色小镇以及与此相结合的渔猎、牧养、农耕产业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内核是精神,长白山文化最重要的是挖掘其精神要素。

‌曾经有个经济学家主张在东北发展大城市,而其土地都做耕地。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被这种说法所折服。东北太冷了,到了冬天农村很多劳力都闲着叫猫冬。偏远,冷,难以带动经济发展。发展大城市可以减少分散的城镇建设消耗,更有利于大城市集约化建设。大城市要发展,比如长春,没有大量人口很难发展起来。大量商场,高楼建筑,城市地铁迅速发展与人口都是互为要素的。

就说在吉林长春,经常会在各个人流聚集区看到年轻力壮的男人们在等着上工。在南方,早上如果8点起来,农村里的几乎所有能干活的都已经出去了,60岁以下的男人女人大多进入了附近的工厂,60岁以上的也都上庄稼地去了。

要知道现在在中国,大学生找工作不好找,但是农民工要找出力的活真不少啊!既然工作需要等,要这么多人口留在东北干什么?

余秋雨曾感慨说:“吉林人正在展示拥抱全世界、欢迎全世界的胸怀。”希望这是深入到骨髓的吉林人的拥抱和胸怀,那么,无论吉林也好,东北也罢,未来都将无限可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41405-1080678.html

上一篇:做科研:“圈”的重要性
收藏 IP: 119.48.217.*| 热度|

8 武夷山 苏德辰 蒋永华 王从彦 史晓雷 吴晔 石磊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