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6789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rp67890

博文

青年学者们,别在最应该努力的年纪享受安逸

已有 2906 次阅读 2017-8-4 22:3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年轻就要多努力、多拼搏,一些年轻人却把自己的懒惰不努力说的异常的清新脱俗,明明是懒惰却还在自我催眠,那些所谓的壮烈宣言:我渴望“岁月静好,平淡人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世无争,自在惬意”,哪有那么容易?

现代社会和媒体总是给人灌输一种慢节奏的生活理念,在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社会之下,慢节奏的生活是需要的,但慢下来的生活并不代表你要失去努力奋斗的信念,你仍然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坚持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一味的知识心灵高尚嘴上却抱怨不停,生活并不会因为你心灵高尚就赐给你相应高贵的东西,这两件事情从来都是不对等的,除了心灵高尚,一定的能力是必需的,你渴望的岁月静好、平淡自在的生活是那么轻易就能维持的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倾尽一生的努力也不过过的是平凡的人生,如果一味的精神高尚信念懒惰,就连最平凡的人生你也未必享受得了。

你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宁愿原地踏步?

“我不知道该干什么。”这是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细分析来,这只是喉咙发出的声音,心底的声音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该干什么,我不敢开始一件事情,我害怕失败,失败了会怎样?周围的人会嘲笑我,我受不了那样的压力!”

总结出来,你不敢开始一件事情是因为两个点:

  1. 你害怕失败,害怕开始了一件事情没有结果。

  2. 你受不了周围人的议论。

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的问题。前段时间在驾校学车的时候,我脑子特别笨,学得很慢,教练教的要反应很长时间才能明白过来,每次教练一说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容易把问题归咎到车子不好上面,教练就说“出现了问题,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人家开这个车的时候怎么不这样。”我虽然极不赞同教练的教学方法,但这句话倒真的说的我心虚了。

我反思过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自身的问题,确实是有的,我比较习惯出了问题往自己身上找原因,那当时为什么把责任都推到了那辆车上呢?一个原因:我说谎了。我害怕说是自己的问题教练就会骂我,我逃避了一场责骂,害怕把自己的失败展现在别人面前。

年轻心高气盛,做事情面子很重要,总是容易害怕失败,所以宁愿原地踏步,而不愿意去冒风险。小孩子就不一样,小孩子喜欢冒险,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无论我们处在哪一个年龄段,都要有一份冒险的精神,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蒂克斯对杰姆说的那样:要勇敢!

  • 老年的杜博斯太太决定临死前戒掉吗啡,她成功了,走得很安静,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欠任何人,也不依赖任何东西”

  • 在种族歧视如此严重的那个时期的美国,白人律师阿蒂克斯决意为黑人辩护,虽然最后功亏一篑,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是对正义者的馈赠,他亲身实践了什么叫勇敢的为自己的良心和整个社会的人性负责;

  • 父亲的勇敢熏陶了儿子,在众人相传下的“怪物拉德利”如此恐怖,杰姆毅然选择冒险亲自探究真相,最终发现了事情真相,甚至命悬一线的时刻恰恰是“怪物”拉德利先生救了他。这也正应了小说结尾的那句话“当你最终了解他们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好人。”

只有敢于向前,你才能踏出原来已知的生活圈,凭借自己的心智发现真相,无论结局怎样,我相信,你终究多多少少都会发现一点东西的。阿蒂克斯说“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我们以前的大学辅导员是个刚毕业的学生,一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女朋友还在上学,每个月两千多块的工资,但是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当辅导员期间又考了博士,还考下了会计师证书,我一直纳闷他怎么还会有精力继续奋斗,他怎么敢呢?我一直惆怅毕业要找什么样的工作,那天他跟我聊天问我以后想干什么,有没有喜欢的行业,我点点头。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喜欢就去做,你坚持一件事情,一直想着一直朝着那个目标努力,你看着吧,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现在要不断的努力,才能与你高尚的心灵相匹配,才能过上你渴望的岁月静好的生活。


关注“学术咖”(微信ID: xueshuka),获取更多学术科研干货和资讯,十多个学术科研专业群欢迎加入(加群请联系咖公主(微信ID: kagongzhu12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9248-1069582.html

上一篇:学术科研人拓展视野和提高英语能力的6个必备网站
收藏 IP: 180.110.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