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脑干出血虽然可怕,但还是有救的!

已有 11144 次阅读 2019-5-4 20:0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blob.png

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是脑出血中最危险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病死率极高。

在百度上搜索脑干出血,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ml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接近100%。那么脑干出血是否就没救了呢?其实不然,有很多脑干出血昏迷患者,如果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还是可以存活甚至完全生活自理的。请看下面几个病例:

病例一:

患者女性,54岁,距离过年只有一周了,突然瘫痪、失语、神志不清,经检查提示脑干出血,转入我科。

入院后患者神志昏迷,呼吸微弱,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第二天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营养神经、脱水减轻水肿、抑酸护胃、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平稳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等对症处理,两周后复查头部CT见脑干出血完全吸收,此时患者已经清醒,完全脱离了呼吸机,一月后出院康复。

blob.png

blob.png

两月后生活完全自理。

有人可能说上面的病人治愈是侥幸,因为出血量少,那么再看看下面这个病例。

病例二:

患者男性35岁,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入院,入院时查头部CT提示脑干出血,出血量约6ml,神志昏迷,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刺痛仅有轻度回缩,呼吸微弱,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三天给予气管切开,并使用营养神经、脱水减轻水肿、抑酸护胃、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平稳、积极降温防止高热加重脑损伤,再此期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我们使用经颅磁刺激,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苏醒,而且可以辅助治疗肺部感染、因脑干出血昏迷引起的腹胀、大小便失禁等,一周后患者脱离呼吸机,三周后患者苏醒,一月后四肢可遵嘱活动,肺部感染治愈,大小便可以自解。

123.png

一月后患者可遵嘱活动四肢。两月后可搀扶站起来了。

124.png

如果觉得这个脑干出血出血量还少,那再看看下面这例脑干出血。

病例三:

患者男性,30岁,晚上饮酒凌晨一点回家,第二天早晨上厕所时摔倒在地昏迷不醒,紧急送往医院,查头部CT提示脑干出血11毫升,呼吸困难,频繁呕吐,出现窒息症状,神志昏迷,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刺痛过伸。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胃管胃肠减压。曾告知家属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家属因担心手术风险拒绝手术,遂继续保守治疗。

第三天给予气管切开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辅助吸痰,并使用营养神经、脱水减轻水肿、抑酸护胃、清除氧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平稳、积极降温防止高热,该患者因合并吸入性肺炎,治疗比较棘手,但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早期使用经颅磁刺激后,一周后患者也顺利脱离呼吸机,3周后苏醒,一月后可遵嘱活动肢体,肺部感染治愈,随后顺利出院康复。

图片1.png

病例四:

患者女,48岁,突发昏迷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神志中昏迷,呼吸微弱,四肢刺痛可见轻度肌肉收缩,双侧病理征弱阳性。查头部CT提示脑干出血,出血量约8ml。

图片1.jpg

红色箭头标记的就是脑干出血部位

入院后紧急给她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止血、抑酸护胃、脱水等对症治疗,9天后呼吸逐渐恢复,去掉呼吸机后复查了头部CT:

图片2.jpg

  头部CT片上白色显示的血已经完全吸收

随后我们开始给她积极的促醒治疗,一月后患者苏醒,并且四肢可遵嘱活动,肌力达3级左右。

上肢.gif

治疗一月后上肢可遵嘱握手

下肢.gif

治疗一月后下肢可遵嘱抬起

在这几例脑干出血的治疗中大家会发现都使用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治疗脑干出血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氧饱和度是治疗关键,不要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两个措施是治病的关键,需尽早进行,如果医生给你谈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建议尽早实施,这是一种救治手段,即使有风险也应该冒。(有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及风险,请看作者的文章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s123_6000818723.htm

问:脑干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早期应该怎么治疗?

:众所周知 ,脑干是管理调节体温、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的中枢 ,脑干出血可在短时间内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死亡率极高。全国很多医院的治疗手段基本相同:立即入ICU抢救,吸氧,持续点呼吸兴奋剂,甚至上呼吸机辅助呼吸;止血;甘露醇加甘油果糖降颅压 。因为脑干是大脑的司令部,它受损伤, 在治疗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生命体征紊乱,医生只能根据症状对症下药。这些手段是救命必须的手段,但后期需要尽早促醒治疗,往往很多医生不了解。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导致基底动脉中央支破裂引起。所以既往有高血压的病人,特别是肥胖、酗酒、不喜运动的人一旦突发血压升高,一定要当心脑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脑干出血,病人往往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引起昏迷,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有的会出现水平眼球运动受累而垂直眼球运动佳,有的病例可以出现眼球上下跳动。对侧眼球出现5秒间隔的游动。病人往往出现四肢瘫,去大脑强直。有时可以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异常。出血可破入四脑室,血肿向腹侧扩展,导致居中的固定瞳孔,小的基底部出血可引起"闭锁综合征";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小出血常常没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预后良好。

问:脑干出血该怎么预防?

:脑干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一种,重在预防。积极有效的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加强锻炼积极减肥,避免酗酒,避免熬夜。一旦发现血压急剧升高,比如既往血压在140/90mmH2O的患者,突然血压升至180/110mmH2O,此时可紧急舌下含服一粒硝苯地平片10mg将血压控制下来,可减轻颅内出血风险,降低出血后并发症。

问:脑干出血死亡率真的那么高吗?一旦呼吸停止是否是真的没救了?

:之所以在百度上看见脑干出血死亡率极高,可能这个数据是比较早的缘故,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其实脑干出血的死亡率在逐渐下降,特别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要了解这个病,虽然来势汹汹,刚开始可能没有了呼吸,但根据我的临床经验观察发现,即使开始没有了呼吸,只要心跳、血压维持平稳,等待2-3周后,大部分呼吸停止的病人会逐渐恢复自主呼吸,所以,在前2-3周时建议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放弃了,这个病人肯定就没有希望了,不妨先治疗2-3周看看,如果越来越重,那时候再说放弃的话不迟。每个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些病虽然来势凶猛,但经过有效的治疗,很多病人是可以救回来的。

问:脑干出血昏迷病人早期能做哪些促醒治疗?

:脑干出血后早期要闯过应激性溃疡一关、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一关、有些会并发中枢性高热,但这些都是有办法治疗的。大多数脑干内血肿会在2-3周吸收,血肿吸收后尽早可使用经颅磁刺激以及正中神经电刺激帮助促醒,一旦患者的意识改善、肺部感染也会逐渐好转。治疗肺部感染不仅需要医生选用抗生素,还需要护士以及家属频繁的的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另外要积极的补充益生菌防止菌群失调,再次,就是要定期排便,因为大便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长期便秘很容易导致大便内的细菌移位导致败血症、菌血症。另外就是要加强营养支持,营养是一切疾病恢复的根本。药物控制疾病,营养修复细胞!没有充足的营养,任何疾病都很难痊愈。

经颅磁刺激.jpg

这就是医用版的经颅磁刺激仪

很多家属会想自己在网上买一个家用版的,奉劝大家千万别买,那种不是用来促醒的,对于昏迷病人没有用。

网络经颅磁.jpg

网络上的经颅磁刺激仪对昏迷病人没有用,奉劝不要买

正中1.jpg

唯一国内认证的正中神经刺激仪(网络上也有叫这个名字的类似产品,但没有经过临床验证,奉劝大家不要购买)

关于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作用机制,请查阅文章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s123_5925659526.htm

问:脑干出血昏迷病人救活了会成为植物人或者长期卧病在床吗?

脑干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促醒之后只要能够醒来,很少会长期卧床不起。相反,如果经过坚持康复治疗,大部分脑干出血可以下地行走以及生活自理,所以,请家属在前期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坚持才会有希望。

————————————————————————————————————————————

如果有问题可以网上咨询,咨询时请把病情资料以及检查资料上传网络。或者在我门诊时带上所有资料进行当面咨询。

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赵东升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二 、周四  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30

如果错过门诊时间,可到门诊十楼神经外科病房找我咨询

擅长:昏迷促醒,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脑积水,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瘤等颅内肿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寰枕畸形,脊髓栓系,大小便失禁,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神经性疼痛,慢性病调理等.

微信:15991694649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大量转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512-1177097.html

上一篇:脊髓损伤该怎么治疗?瘫痪了其实大部分还是有救的!
下一篇:介绍一种便携式昏迷促醒技术
收藏 IP: 36.4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