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翻译研究+认知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ldy 探索翻译研究新途径,反思语言认知研究

博文

如何阅读一本书

已有 3325 次阅读 2011-1-17 16:46 |个人分类: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育家, 时间, office, 百科全书, 大英

近段时间在读一本书,书名为"How to read a book"。

作者简介: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人共同署名。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主动阅读一本书的必要性

一、为什么资讯或者知识不等同于理解

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一位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的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二、阅读的艺术的定义

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

 

三、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阅读的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光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一、结构笔记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这些笔记的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二、概念笔记

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的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三、辩证笔记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出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

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四、做笔记的技巧

1.划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步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索引后,再返回前面的空白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顺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数。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736-405215.html

上一篇:UCCTS语料库及语言对比与翻译国际研讨会论文收集
下一篇:因关注科学网博客系统升级而感言
收藏 IP: 110.83.35.*| 热度|

6 袁贤讯 程光伟 吉宗祥 唐常杰 陈远川 刘桂秋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