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中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信息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V.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中,20世纪40年代,信息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给出了信息的明确定义。
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意义的表述如下:
信息奠基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看做经典性定义并加以引用。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它也称作为经典性定义加以引用。
经济管理学家认为,“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
物理学家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用信息熵描述系统与环境交流信息的程度。
电子学家、计算机科学家认为,“信息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我国著名的信息学专家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这种方式或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为了满足用户决策的需要而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简单地说,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或者说,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根据今年来人们对信息的研究成果,科学的信息概念概括如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从哲学角度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存在或表达形式,是一切物质的普遍属性,实际上包括了一切物质运动的表征。传播学研究的信息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它是人的精神创造物。传播学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把信息分成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两大类。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的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形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状态”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信息的载体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其是指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若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在信息论中,信息按照其性质、内容、特征、作用等可以分成以下一个类别。
按性质,信息可以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按地位,信息科分为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研究信息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便更好的利用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按照信息的性质进行分类。其中,最基本和最抽象的是语法信息,考虑的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进一步可分为有限状态和无限状态,还可以分为状态明晰的语法信息和状态模糊的语法信息。
按作用,信息可分为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按应用部门,信息可分为工业信息、农业信息、军事信息、政治信息、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按携带信息的信号和性质,信息科分为连续信息、离散信息和半连续信息等。
按实物的运动方式,可以把信息分为概率信息、偶发信息、确定信息和模糊信息。
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消息、资料、知识。
按社会性,可以分为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按空间状态,可以分为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按信息源类型,可分为内源性信息和外源性信息。
按价值,可分为有用信息、无害信息和有害信息。
按时间性,可分为历史信息、现时信息和预测信息。
按载体,可分为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信息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
————摘自《情境知识管理决策研究——市场预测&图书馆》 刘小锋 罗平 张军华 马书皋 等编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