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开始了!元旦小长假,难得有空。在众多休闲方式中,不少学人选择读课外书。是啊,与其到外面挨冻,还不如在家中,泡上一壶热茶,细细品茗,手捧一本好书,字字句读,其乐无穷!因此,这里向爱读书者推荐一本耐读的好书——《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林振武著,科学出版社,2009)。我近来阅读此书好几遍,获益匪浅。
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做学术研究的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科学方法论,而这种学习开始得越早越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科学知识是点成的金,最终有限;科学方法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可以产生无穷的金。”这一比喻何等形象!著名科学方法论专家贝弗里奇( W.I.B. Beveridge)说:“未来的研究工作者多数不是天才,给这些人以若干科研方法的指点,较之听任他们凭借个人经验事倍功半地去摸索,应有助于他们早出成果。”在学校里的每一位师生都应该懂得这一点。
然而,目前国内的学校里对科学方法论的教育不够重视,大中小学课程安排中一般不上科学方法论的课程,老师讲课也很少涉及,只有一些先进高校中对科学方法论教学比较重视。研究生阶段有科学方法论课程,但由于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欠缺,学生从中获益较少。因此,我认为,为今之计,青年学子在学习阶段就应该自觉地自学科学方法论,学习的方法应是带着问题学,解决自己在科学探索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当然,应该先读几本相关的好书。纵观我们的书市,有关科学方法论的好书如凤毛麟角,而且多是“舶来品”(译著),国产的好书甚少,我在过去的博文里曾有一些推介。今天向朋友们郑重推介的书涉及我国的传统的科学方法论。通读此书,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事半功倍地从事各自的科研大有裨益。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是科学出版社组织的《科学探索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林振武是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名不见经传,似乎是哲学界的新秀。他主要研究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古代科学方法论,对此进行了多年探索,有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且言之有据,颇有见地。这本书就是作者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产物。此书各章节的内容可见链接。
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我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史多少有点了解。知道几千年前,华夏大地就有先进的科学思想的萌芽,在科技领域也有过一时的辉煌,然而,现代意义下的科学,并不是在中国社会自身的内部发展起来的,科学发展的落伍是近现代我国落后挨打的一个表观原因。但是,对其中的问题缺少深层次的系统的认识,心里有一系列疑问:
——在我国是否存在传统的科学方法?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有何优劣之处?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何联系?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与西方的科学方法论有何异同?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有何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对于现代学人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这本书至少部分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此书在简要地论述了科学方法及其发展历史之后,着重论述了我国古代的悠久文化必然产生传统的科学方法,它至少有七种历史表现形态,亦即,《周易》的简单性方法;《周易》的唯象思维方法;观察与经验方法;实验方法;格物致知科学方法;类推科学方法;适其天性科学方法。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细密的分析告诉我们,国外的共通的科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在我国祖先的著述中已有相当充分的表述,并有丰富的实践。作者还指出了我国这些传统科学方法的陈述和应用上的某些局限性。书中罗列了我国传统科学方法的代表人物和贡献,其中包括《周易》和唯象方法;墨子和《墨经》;沈括和《梦溪笔谈》;《阴符经》和道家科学方法;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及其演绎方法和观察-实验方法等等,一系列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的老祖宗在科学方法论有过卓越的创造,决不比外国古人逊色,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接着,书中叙述了西方科学方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而且用了一些篇幅阐述分析了“李约瑟难题”:“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在中国?”但是其中的分析似乎还是初步的。
本书的最后一章讨论了人文思想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论述了从科学知识到科学素质转制的重要性;还联系实际剖析了盛行于我国的科学功利主义。这些内容我在以前的博文里做了引述和发挥。
这是一本文理结合的好书,文字通顺流畅,说理浅显明白,理工科学人完全能读懂,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科学方法论极有裨益。这是我在这里向朋友们推介此书的初衷。本文仅仅谈及此书的梗概。日后将述及几个相关的专题,深入介绍书中表述的主要见解。
写于2013年元旦
【链接】《中国传统科学方法论探究》目录
第一章 科学方法概论
§1 什么是科学方法
§2 科学方法的历史
第二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基本问题
§1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合法性问题
§2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形式和基本特点
§3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基本形式
§1 《周易》的简单性方法
§2 《周易》的唯象思维方法
§3 观察与经验方法
§4 中国古代的实验方法
§5 格物致知科学方法
§6 类推科学方法
§7 适其天性科学方法
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1 墨家的科学方法
§2 沈括“验迹原理”科学方法
§3 阴符经及其注疏中的科学方法
§4 《天工开物》中的科学方法
§5 徐光启对几何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问题探究
§1 中国传统科学方法与古代文化
§2 《周易》简单性方法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3 《周易》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成就和不足
§4 王阳明对程朱格物学说诘难的理论意义
第六章 西方科学方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1 甲午战争前儒者对西方科学的心态和应对
§2 晚清民初的科学方法万能思潮
§3 归纳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4 演绎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第七章 中国近代科学方法的代表人物
§1 严复与归纳法
§2 胡适的科学方法
§3 任鸿隽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传播
§4 竺可桢的“假设-演绎法”
第八章 中国近代科学方法论问题探究
§1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
§2 近代知识分子对公理性质和来源的解读过程及其影响
§3 《周易》与近代中国科学关系的论争及其文化意义
第九章 科学思想与方法散论
§1 人文思想在自然科学发展中重要作用研究
§2 从科学知识到科学素质转化的研究
§3 试论中国科学功利主义的消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