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老科学家的婚姻爱情(4)苏步青的故事

已有 22055 次阅读 2010-9-16 04:41 |个人分类:名人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苏步青, 松本米子, 异国情缘, 形影相随, 美德长存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19022003)的夫人松本米子(19051986)来自日本仙台,他们的异国情缘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他们相依相伴,携手走过58年的风雨人生。如今他们已在天国重聚,想必还在续写美妙动听的伉俪曲吧!

 

异国结缘终生相伴的苏步青-松本米子伉俪

 

19243月,苏步青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报考在仙台市的日本东北帝国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自此直至19319月,他在仙台度过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一见倾心仙台市风景秀丽。苏步青无暇顾及赏景,一头扎进了他的“数学王国”,结交的都是好学青年(如后来的大数学家陈建功、物理学家茅诚司、陈乐素等)。一转眼,在苦读中过去了两年。1926年,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苏步青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微分几何。一天,窗外传来木屐声,原来是住在同一公寓的老朋友茅诚司到访,身后还跟着两位妙龄少女。苏步青认识其中的一位是茅诚司的未婚妻,另一位小姐却从未谋面,只见她风姿绰约,仪态大方,楚楚动人。茅诚司马上向他介绍:“这位是松本米子小姐。”苏步青顿时眼睛一亮,知道她是本校松本教授的掌上明珠,才艺超群,善弹古筝,曾多次在电台演奏,借此他才得以知晓她的芳名和才艺。松本教授曾放出话来,他只肯把女儿嫁给青年学者中的“头名状元”。苏步青和米子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话题,从古筝曲谈到华夏文化,从中国的书法、茶经,谈到日本的书道、茶道、插花,好在苏步青是个文理兼备的才子,谈话中充满了睿智和情趣,两人越谈越热络。一对“才子佳人”彼此一见倾心。

 

喜结良缘经过进一步交往,苏步青发现,松本米子知书识礼,聪颖善良,善解人意,而姑娘则觉得,苏君志存高远,心胸开阔,才华横溢;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相识后不久,苏步青以头名考入研究生院,开始攻博,这对情侣很少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机会。但每次相聚,都给他们带来无限欢乐。两年后,当樱花再度绽放的时候,他们收获了成熟的爱情。在过“相亲关”时,未来的“泰山”早就风闻“毛脚女婿”才华甚是了得,但对于女儿嫁给这位陌生青年仍稍有犹豫,主要担心他最喜爱的三女儿会像她二姐一样,跟随中国丈夫远走高飞,可未来的岳母却一眼相中了这个温良敦厚的小伙子,向他开了绿灯。192858,这对异国情侣终于喜结良缘。

 

相依相随还在谈情说爱之时,苏步青就坦诚相告:“我到这个岛国来,并非为了寻求一己的饭碗,我的祖国正等待着我……”,米子马上打断他的话,说道:“一朝学成,我就跟你回去!”苏步青深为得到人生知己而激动不已。

在仙台安家之后,诸事顺遂。翌年,长女德晶诞生,第三年,长子德雄呱呱坠地。新家离开岳父家很近,时时相聚,其乐融融。那时,苏步青在帝大任讲师兼做在职博士生。每晚回家,他总是帮着做家务事,唱催眠曲哄孩子入眠,然后潜心科研,直至夜深。在米子夫人的精心照顾下,他身心愉快,学业突飞猛进。短短几年中,他完成发表了40多篇论文,成为远近闻名的数学界新秀。

转眼到了1931年夏末,苏步青以优异业绩获得博士学位,但他的脸上却出现了愁云。他决定兑现诺言,回归祖国,不知夫人能否真正割舍在日本的亲情?他甫一开口说起今后去向,米子立即说:“你决定吧!不论你到哪里,我都跟你去。”他说:“我已经决定回中国了!”米子深情地说:“那我也到中国去。你爱中国,我也爱中国。”苏步青说:“现时那里生活艰苦,你不怕吗?”她说出了思虑已久的想法:“我不怕。中国是你的故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苏步青着实被米子感动了。

苏步青决心回国的消息一传开,师友长辈纷纷挽留,学校还给他保留半年职位,以便他随时回日本。在国内,则有一场人才争夺战,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厦门大学先后以高薪来聘任,苏步青选择了浙江大学,那里靠近他的故乡,还有好友、学长陈建功教授等在该校数学系执教。

19319月,苏步青和夫人携子女登上“上海丸”客轮归国。苏步青凭依轮船栏杆即兴吟诗一首:

渡口云烟海鸟飞,江边春色认依稀。

十年岛上君休笑,赢得鬓丝和布衣。

松本米子听了一笑,随之淌下两行清泪。

苏步青夫妇刚到西子湖畔后的几天,就传来“九一八”事件的消息。他俩怔住了。米子马上说:“步青,我们回来得正是时候。”他回应说:“是啊!如果犹豫一下,就回不来了!”

从此,米子夫人形影相随,与苏步青一起度过了艰难岁月,也共享了幸福生活。

 

琴瑟和谐在杭州的六年,这对年青夫妇的生活相对宁静。苏步青在紧张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之余,精心经营小家庭。“中国媳妇”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原先不喜欢的乳腐、皮蛋成了她的最爱。日本人习惯于天天洗澡,苏步青让人用铁桶制作了一个土浴缸,虽说不能每天用,倒也实用,米子满心欢喜。他们在浙大附近租住三间平房,苏步青在工作之余率领一家人在门前开荒种菜,别有一番情趣。随着一个个孩子相继出世(他们共养育了八个子女,六子二女),贤淑的米子倾心地相夫教子,放弃了自己的音乐爱好。那架从未舍弃的十三弦古筝就一直静静地挂在墙上。倒是她热爱的书法没有丢弃,苏步青成了她的忠实拥趸和徒弟。

每天清晨,苏步青出门前,米子早已准备好外衣和公文包,帮他穿好外衣,送他到大门口。到了下班时分,米子已在门边等候,一听见他大声说我回来啦!”一群孩子马上奔过去,扑到老爸怀里。吃饭时,一家大小围坐在一起,苏步青喜欢喝一小杯酒,一边喝,一边讲,讲的都是学校里的事,米子静静倾听,偶尔也插几句话。他们家还成了苏教授的学生最喜欢到的温馨场所,米子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患难与共可惜好景不长,八年抗战开始。上海的“八一三”的枪炮声搅乱了宁静的生活。193710月,浙大内迁。米子正经历着丧父之痛,想回日本奔丧而不能。为了安全起见,苏步青把米子和孩子暂时送回故乡平阳的乡下。米子作为那里从未见过的异国媳妇,雍容大方,贤惠有礼,博得了乡亲的赞誉,米子与他们结下了绵延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一旦大局稍定,米子赶回浙大的贵州临时校园与苏步青团圆,过起了难以想象的清贫生活。他们住在三间茅房里,有时三餐都难以为继。苏步青在业余又干起开荒种菜的老营生。米子想方设法,节衣缩食,有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让先生和孩子吃饱。后来,多亏竺可桢校长对多子女家庭的特殊照顾,这一家九口(四子德昌寄居日本)才得以维持温饱。幸而有米子操持,苏步青可以每夜在昏黄的桐油灯下,钻研微分几何。苏步青后来深情地回忆道:“我在这样的困境下,没有中断微分几何的研究,相反那是一生中论文写得最多的年代。她为了我,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了……。”

 

大义凛然好不容易熬到抗战结束,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浙大复校后,又过了一段动荡的生活。不久,全国即将迎来解放,国民党政府策划把中央研究院院士苏步青弄到台湾去,苏步青严词拒绝;当局又密谋把苏家的孩子送往台湾,以迫使苏步青就范。米子夫人坚定不移地说:“一个家庭不能分开,一个民族也不能分开,我嫁给中国人,我的命运应属于中国。”由于夫妇俩精心“护犊”,这一阴谋未能得逞。

 

欣然入籍• 1952年,随着院系调整,苏步青任教于复旦大学,举家迁沪,开始了新的生活。翌年,我国开始准许外国人入籍,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松本米子立即申请加入中国籍,获准,批准书编号为79。苏步青夫妇牢牢记住了这个号码。松本米子正式改名为苏松本。米子喜欢用带日本口音的沪语与人聊天,听别人说,听起来像是广东人,她回家后告诉家人,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在生活中,米子是一个模范的中国人。在三年困难时期,她兼顾家务和培育子女重任,使苏步青得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各种科研活动和领导工作,她还倾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却连一件新衣服都不舍得买。

 

共度难关十年浩劫期间,苏步青遭受不公正待遇,连挨批斗,还被造反派无理拘禁四个月。当他回到家里时吃惊地发现,夫人的一头青丝竟然变成了白发!当时,苏步青的工资一下子降到每月50元,扣除了房租水电杂费后只剩下三毛钱。苏松本在丈夫面前,没有流露出一点忧伤,尽力不让他知道所面临的窘境,对他体贴有加,给予加倍的温暖。苏步青何等聪明,他完全明白夫人的良苦用心。幸得子女接济,我们这位大数学家才免受冻俄之灾。

 

溘然长逝“文革”以后,苏步青爆发了青春活力,参与了众多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苏松本继续给以默默的支持。可惜,天不假以年。1981年,她被确诊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入住长海医院。于是,去医院探望夫人成了苏步青的必修课,每每带去子女来信和夫人爱看的画报,而夫人则强忍疼痛,安慰丈夫。

苏松本的病得到了最好的治疗,但病魔无情,病情渐趋恶化。在她弥留之际,还一再深情地说:“我是一个普通妇女,人民和组织化那么大气力为我医治,我心领了。”1986523,苏松本溘然长逝,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她挚爱一生的丈夫。

 

美德长存正如苏步青先生的得意门生谷超豪院士在苏松本追悼会上所说:“我们从心里钦佩师母诚挚待人的品德。一个加入中国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了50多年的外国人,这样地热爱我们的这片国土,这样地支持丈夫所从事的事业,这样地和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她的一生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日本女性的美德长留在人们心间。

 

此情绵绵失去了挚爱的亲人之后,苏步青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说过:“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学问和成就,一半是夫人给的。”痛失自己的另一半后,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他把这种思念寄托在这样的诗篇里:

花开花落思悠悠,扬子江边忌又周。

对月空吟孤影恨,倩谁倾诉暮年愁。

夜雨还惊梦,纵有杜康难解忧。

百岁光阴仅余几,仍须放眼望神州。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 王增藩,苏步青(“科学巨匠”丛书之一),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苏德晶,我的爸爸,http://www.fudan.edu.cn/su/20.htm

 

写于2009814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0591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363498.html

上一篇:年青学人是否需要修身?
下一篇:老科学家的婚姻爱情(5)谷超豪-胡和生的故事
收藏 IP: .*| 热度|

12 陈筝 刘波 赵明 吴吉良 郭敬颖 雷栗 孔繁栋 罗帆 孔玉侠 陈然 卢东强 TaoSO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