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shu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shulian

博文

我也写过自然基金申请报告

已有 4086 次阅读 2017-2-23 11: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的爱好是玩线,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玩。

我的职业是教书匠,讲授的主要课程是数据库和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会怎么样把求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计算机程序化,写出程序代码然后让计算机去完成。是硕士导师魏淑秋先生把我带进了这个领域。

硕士师门是从事气候统计的。硕士导师是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弟子杨昌业先生,我是杨先生的关门弟子,在我入学一年后,杨先生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正式退休了,我的硕士工作是在魏淑秋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将师门经过杨先生、魏老师多年努力的气候相似研究工作应用于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中,完成了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的《有害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也开启了我一生致力从事的将研究思路和方法计算机程序化的人生历程。

跟我们同时做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软件的另一伙人是澳大利亚的SutherstMaywal他们的软件名字叫Climex,也是基于气候分析基础上的。当时据说植检所花一万美金买了一个拷贝,因为用不起来所以找魏老师谈合作一起做这方面的工作。

博士是在南农翟保平教授的名下做的。到南农做博士一方面是冲着想看看Climex软件长的什么样。另一方面是冲着南农的Arc Info软件去的,老板说是1万美金一个拷贝买来的,那时候国内农业系统只有南农和测报处有。

在商讨博士研究方向的时候,老板希望我用Climex软件做点东西,我拒绝了,我说我不可能用别人的软件来做东西,要做也是我做软件给别人用!

也许是惹老板生气了吧,老板说你随便吧,能干啥你就干啥,爱干啥你就干啥!因为我们的思路南辕北辙,所以很少再就博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过交谈。

很幸运的是我的博士工作得到了测报领域一代宗师张孝羲先生的精心指导,所以我称张先生为恩师,称翟老师为老板。记得老板曾经跟我说过,在师门所有的弟子中我是张先生倾注心血最多的一个。

与测报处结缘于一个948项目。由澳大利亚人写的一个用Arc Info开发的用于显示虫情数据空间分布的软件,但是软件没留数据接口,只能演示一组数据。为了能用起来,我学习了Arc Info的编程语言,整明白了澳大利亚人的程序代码,加上了数据接口,并教会了测报处使用。作为回馈,测报处的屈老师给了我全部的棉铃虫数据资料,这成为我博士论文的虫情数据。

硕士导师魏淑秋先生将她一生收集购买的气候数据都给了我,包师弟帮忙给我找的海温数据,气候中心的赵振国先生给了我SOI数据。

因为博士研究工作是基于随便和随意,所以进行了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探讨,并写出每种方法的程序代码,调试验证。当然最终目标是很明确的:做一个方便实用的病虫测报工具软件。但由于时间有限,没有完成神经网络模型的探讨,更没有时间将所有的程序片段组装成完整的应用软件。只将其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整理成了一篇看似天马行空的博士论文:前期海温和ENSO指标与棉铃虫发生的遥相关及长期灾变预警。在昆虫学报和生态学报上发了两篇为拿学位而发的论文。

第一次写自然基金报告。博士毕业了,没有忘记去南农读博士的初心是为了看看Climex长的什么样。所以写的第一份自然基金报告是《有害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的研制》,希望能得到一点点经费支助将Dos版的有害生物适生地分析软件补充完善为Windows版的软件,但是项目评审没有通过。那时候国内已经有几家科研单位买回了澳大利亚的Climex软件。我儿子跟我说没有评过才是正常,懂得人不可能让你做出来。如果让你做了出来,人家1万美金买回的国外先进技术算什么?哦哦,想想也是这个理,我都不如一个孩子明事理。没有项目经费不等于可以放弃这个工作!工作完成了,只是没有钱发文章,也不需要发文章为谁交差而已。将这个系统用作了本人为农业信息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农业信息案例分析课的教学案例了,也算物尽其用吧。在这个领域我不会再影响大家了,敬请有权有势的学霸大佬们,将你们花大价钱买回的国外先进技术好好利用起来吧!我儿子说我是一个宿命论者,我相信因果报应,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第二次写自然基金报告。在有害生物适生地分析系统告一个段落之后,同时也是在恩师的一再督促下,决定将博士期间的程序片段补充完善、组装整合完成有害生物灾变预警系统软件。因为做出来的软件是给测报系统用的,所以自然基金报告是跟测报处的姜处长一起申请的,我来做她来用,项目也没有申请下来。很抱歉!请原谅我在这里把这个项目的专家们的评审意见贴出来。

基金委11826号的评审意见:

秦淑莲先生/女士:    您好。您申请的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和学科评审组评审。由于科学基金实行竞争机制、择优支持,在有限的经费条件下,资助项目只能优中选优;或者因项目本身原因,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今年未能给予资助。为了使科学基金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透明,我们把同行评议意见全文反馈,该意见仅供您参考,如果您对同行评议意见有不同看法,请用信函或电子邮件方式及时告知生命科学部七处,以利于今后的评审工作。                                                                                                      

    关于你的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如下:  

<1> 有害虫生物的预测预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因子也多种多样,因此,建立一个通用的灾变预警系统,这对测报准确性的提高和有效控制与防除病虫害有着重要的意义。该项目从预测因子的筛选和预测模型建立的程序化角度入手,建立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相应的气候气象因子等数据库,利用各种较为成熟的测报模型建立方法,组建灾变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建立中因子的筛选和建模是关键,本项目将实现因子筛选与建模的程序化,这无疑将解决各级测报部门组建适合于本区域的病虫测报模型的难题,其研究思路切合实际,有明显的创新,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研究目标明确清晰、研究方法得当、方案可行,同意资助。

 <2> 项目基于背景场因子对棉铃虫进行预测预报,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尚可,但海温场变动与棉铃虫种群动态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短期的数据根本无法说明问题;此外,整体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个测报软件,软件的准确性评价和及时性等都存在问题,关键的科学问题不明确。建议:类似研究工作最好是在有长期试验站,并充分利用复杂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或者深入研究生物之间具体的相互关系的化学或者分子机制。

 <3> 本项目拟研制有害生物预警系统的工具软件,对于开展害虫预测预报有参考价值。但研究方法简单、不合理;研究的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强;研究的目标太低。不予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生命科学部  植物保护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                  联系电子邮件地址:agri@mail.nsfc.gov.cn(ISIS584763SN:3623376)


看了第三个人的评审意见,我心里想可能他没看懂吧,对不懂的人没什么好计较的,算我倒霉吧!

后来姜处长问我项目申报结果怎么样?我说没评过。她说她参加别人的一个项目,问我是否有兴趣帮她做这个项目?我说好哇,太感谢了!然后她把我带进了那个项目组的中期会议。



因为入会者基本上都是本科或者硕士时的校友、还有老板和包师弟(帮我找海温数据的师弟),老板是作为项目特聘专家参加的,包师弟是作为子项目的主持人身份参加的。所以会下聊的很随意,他们都跟我说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们以前从来没接触过病虫方面的东西。

会上听着大家前期工作的总结汇报,我正晕乎:他们要做的东西怎么是我的自然基金申请报告的翻版?老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老板说:“怎么大家都是做模型、做系统?测报处也是做模型、做系统?测报处如果能做出模型、能做出系统来要你们干什么!”,他们从来都没做过这个领域的工作,也不知道测报处跟个工作的关系!思路那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后来我跟师弟(另一个师弟,不是参入这个项目的包师弟)交流过这件事情,我说我很纠结,但是我没敢跟老板说,如果说了,老板的反应肯定是登着眼睛吼我一句:“人家首席科学家能看上你的那点东西?!”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自然基金报告里写的东西做出来,完成了病虫测报的统计软件和神经网络测报软件两个软件,发了文章,申报了软件著作权,姜处长用来交这个项目的差了,软件送给测报处用。到此为止,我起步于博士研究工作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做完了神经网络测报软件后,再回头翻翻以前收集的用神经网络模型做的测报方面的文章,发现有许多根本就没整明白神经网络是怎么回事,大多数的数据是编出来的。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突然有一种罪恶感:我有罪,我发现了别人的秘密……


从打击中走出来,我开始专心玩线。依托儿子的技术支持,已经成为高级玩家了,玩跟家用编织机有关的花样设计、图案识别转换、色彩搭配、工艺计算等等软件的开发研制和家用编织机的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这是我后半辈子的事业。


就要退休了,翻出尘封已久的博士论文,将没有发表的核心部分整理成了三篇文章,一起投到了青农学报上,算是对已经驾鹤西去的恩师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在病虫测报领域的工作画一个句号。


一生倾注心血去做的三件事情:起步于硕士的研究工作、起步于博士的研究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篇博文是对硕士工作、博士工作的一个终结;给硕士师门、博士师们的一个交待;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一个句号。


今后的日子只属于自己。编织、刺绣、剪纸、美食......



为恩师绣的生日礼物

让孔雀飞翔让美丽绽放


 

提花图案识别转换与色彩搭配系统

编织机格式的图片

不同线色的搭配效果


织物效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139-1035544.html


下一篇:博士论文未发表的核心部分内容
收藏 IP: 223.81.142.*| 热度|

4 王春艳 王振亭 杨正瓴 张明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