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longhu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elonghuang

博文

这件事我们败给了小学生

已有 1854 次阅读 2017-12-18 13:12 |个人分类:生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小学生, 20几岁

我见过凌晨五点多的合肥科学岛,同样我也见过她午夜十二点到凌晨一点的样子。片片场景,历历在目。


7点,小学生已经吃完早餐,背着书包往学校走;

7点,二十几岁的我们或在沉睡中抑或是刚醒还玩着手机;

8点,小学生已经完成了早读,开始了一天的第一堂课程学习;

8点,二十几岁的我们正在努力的从被窝中爬起;

……

晚7点,小学生们吃完了晚饭正在房间中认真的写着作业、看着书;

晚7点,二十几岁的我们或在学习,或在玩着手机,或在看着娱乐的小视频;

晚10点,小学生们有的还在挑灯夜战,有的还在练习乐器;

晚10点,二十几岁的我们有的已经躺在了舒服的床上,有的可能还在办公室奋战;

晚11点,小学生们开始了休息;

晚11点,二十几岁的我们开始了追剧或手游,抑或是热火朝天的聊着天;

晚12点,二十几岁的我们或许还在继续;

凌晨1点,……


估计不用我说,大家从上面描述的场景中也能体会到我想说什么。“这件事我们做的不如小学生了,或者换种说法,不如当初的自己”这里绝对没有批评的意思,只是一个警醒,当然了也是对我自己的。



我现在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凌晨五六点,室外白雪皑皑,我们打着火把成群结队的往学校走,到了学校,每个人在自己的桌子上点一根蜡烛开始早读。


上了初中、高中之后依然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十点下晚自习。直到后来我们上了重点大学。


到了大学,我想那些保研、考研的同学应该也还是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路走来,我们都做到了这点。


可是到了现在我们却做不到了,准确来讲,应该是我们不愿再去做。或许是我们不愿意,也或许是我们觉得前面我们已经吃了足够的苦,现在终于可以不用再那样了,为什么不呢?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多少次,在我们的课本中,在我们的脑海中,都有这样的画面:有些开国帝王登基前戎马生涯,登基后堕于朝政,贪于享受。我们会大骂他们“由于你们的自私,让我们百姓生灵涂炭;由于你们的贪欲,让我们温饱不堪;”,甚至会认为他们是“忘恩负义”的人。但是我们可曾想过现在的我们还远不如他们。无论是昏君还是庸君,至少还是个君,比我们强太多了;即便昏了或者庸了之后或许还能支撑很久。而我们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本性: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但却看不到自己的;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要求很放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只有借助外界环境的压力或者自己的屡屡碰壁之后的伤痕才能帮助我们成长的原因。


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愿意去做的,因为它们会给我们带来苦和痛,我想现在的小学生他们也想每天没事去游乐园玩,晚上回来可以不用做作业而是去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我也不喜欢。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件事都会让我们喜欢,我们需要去经历苦和痛,因为只有苦才能帮助我们成长,只有痛才能让我们记住。健身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天下之事,莫不成于勤,败于惰。古人也有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很多时侯,我会去想,为什么一些事我们现在做不成了(做不好了?)或者说没有了激情去做?一次小小的考试,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内心产生了 “惰”。


很多谈过恋爱的同学一定还能清晰记得自己当初追求心爱另一半时候的场景,“执着、耐心、勤奋、爱付出且不计回报……”,就好像那个时候爱情激发了我们内心所有潜在的优点。那个时候的我们可以说是完美的,至少是可爱的。


所以我经常会说,如果我们做一件事像当初追求另一半那么认真,那么勤勉,这事准能成,还能做好。


有人会跟我继续开玩笑,“你胡说,我当时已经很认真了,但是追另一半怎么没成”。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我这篇文章讨论的范畴(我希望大家拿出的是这份可嘉的精神),那么既然提了,我还是想说一下:第一,你确实很认真了,但是还不是足够认真,或许那只是你自认为的认真;第二,感情勉强不得,要懂得顺势而行,我不清楚大家有没有听过“最速曲线”。没有的话可以看看我下边这幅图,两点之间确实最短但不一定最快。如果没有那份缘分,就算是死死追求亦然无果,但是弯道照样也可以超越,达到你想要的。做事情也一样,认真和勤奋只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最后一句跟大家共勉:我希望每天早上叫醒大家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相信我,如果你做到了,很多事情多半能成。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行动成就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既然看了,不妨从今天就行动起来吧。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微信公众号: 微评汇 leelon_08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52979-1090308.html

上一篇:拜托,别再问读书(读研)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值不值!
收藏 IP: 61.190.88.*| 热度|

1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