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定胜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lyskyz 哲思天地_科学研究是快乐的,也应该是快乐的。

博文

论文答辩、学术评审中既要有原则底线,也要有互相包容 精选

已有 6091 次阅读 2021-6-5 08:35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与科研方法、学术评价|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本文的核心内容来自笔者在徐旭东老师的“论文答辩会上评委的问题有错,怎么办?”一文后的评论讨论,并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完善。


不论是学生的学位论文答辩,还是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的学术评审,如何对待在答辩、评审(也包括学者间的学术辩论)中出现的学术观点冲突以及言语冲突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学术辩论和学术争论中,不论是出现了平和的讨论氛围还是激烈的讨论氛围,坚持学术对错原则的同时又尽量互相包容最重要。对学生来说,自己真有错或不足之处要诚恳地承认和及时修正,但如果自己没错而是评委错了的地方,也不能一味讨好顺从评委的意见,当然,同时也尽量不要过于激烈地驳斥评委的错误意见。对于评委来说,对被评价者的缺陷和错误应该立即明确地且有理有据地、逻辑严谨地进行指出指正,同时,在语气上若能尽量温和、在措辞上若能尽量留有余地最好。但如果其实是评委自己逻辑混乱或知识有盲区导致判断错误,也应要有及时自我收敛的自控力和谦虚谨慎的开放心态。

不论是学生、答辩者还是评委,在学术讨论、学术辩论中,是尽量措辞上委婉但又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还是激烈地进行反驳,这和当事人自己的个性和临场发挥、现场氛围等都有关,能做到前者固然更好,但如果措辞有所不够圆润的话也不用过于自责,评委和导师们不应过于苛责学生,学生也不应过于苛责评委的学术严厉。辩论双方都应首先在心里要重视和尊重这样一些道理:1)学术创新创造不是因当事人是否圆润圆滑而做出的,恰恰相反的是,在言语上过于圆滑者往往思维上也会圆滑,而思维的圆滑会导致其思考的深度和锐利度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无法或难以找到和找准真正的学术问题所在,也就无法或难以做出真正有突破性和创新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了,因此,在学术场中的各种个性都应得到尊重和充分的包容,只要不突破学术对错的底线和对他人应有的基本尊重底线即可;2)但对于学术来说,在上述两种底线之中(学术对错的底线与互相尊重的底线),学术是非对错的底线才应是最不可突破的,否则就不是在真正做学术和追求真理,而是在做社会交际了;3)最后,作为一个技术性的处理方法,对于学术中的是非对错问题,一时争论不清或互不相让的话,可以暂时先保留各自的意见,以避免因一时的冲动和过于好面子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从而反倒导致当事人想要有面子其实却丢了面子,许多学术问题(尤其是比较艰深的学术问题)都需要足够长时间的沉思和反复咀嚼才能真正想明白和想清楚,一时的或短时间内的临场反应经常容易出错,争论不休时,暂时先保留各自的意见,让双方都有一个沉思沉淀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才是上策。

总之,在学术答辩、学术辩论中,既不能过激到互相生怨和互相人身攻击,也不能过于温和到无视学术是非。既不能因为担心出现学术交锋而一味地都互相做老好人,也不能因为出现了学术交锋就迅速升级为互相的贬低甚至仇怨。在辨析学术是非、追求学术真理的过程中,心胸的宽广度乃至心理健康的自我调整和互相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大问题。这些问题的恰当处理,对于营造既有学术思辨的激情又有互相包容的理性学术氛围非常重要,而这种氛围的好坏与有无,对于该学术圈的群体学术创造力往往会有着催化剂式的微妙而又关键的影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34816-1289798.html

上一篇:长期碎片化阅读和碎片化思考是学术研究的大敌,兼论深度思考的两个前提
下一篇:世界是多维的、人生也是多维的,兼评土猪白菜演讲
收藏 IP: 223.68.77.*| 热度|

14 张晓良 郭战胜 李宏翰 尤明庆 周忠浩 曾杰 姚伟 卜令泽 秦四清 张鹰 徐旭东 蔡宁 李星苇 NTUZY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