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下文是在《所谓苦读往往是并非真正热爱知识的人的说法》一文中的评论内容的回复,并做了许多延展,由于篇幅较长因此另行专门成文。
能够体会到知识之美,能够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之美,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和非常值得珍惜的事情。但这种对知识美感的感知,一方面需要恰当的环境氛围和教育方法。急功近利的求知,或是过于高强度的求知方法、教育方法,都会导致得不到这种知识美感,导致自己的内心无法感知到知识的美感。另一方面,这种对知识美感的感知,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本身是需要培养和强化的,尤其是需要被自己自我培养和自我强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慢慢体会和慢慢积累,也同样需要耐心、静心、细心才能慢慢品味到知识美感的各种类型,和逐渐达到对各种层次中的知识美感的感知。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不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或研究生教育,对知识美感的感知教育都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法。
但要做到这一点,对中小学生来说,必须要劳逸结合,切忌高强度的、博闻强记式的教育训练。过高强度、过快节奏的初等知识教育,小孩子(至少绝大多数孩子)是无法感受到知识的美感的,有的顶多是拿了好成绩后的外界奖赏和夸奖,而不会是真正的对知识之美的初步感知体验。而对于那些拿不到奖励或不能经常拿到外界奖励的孩子来说,就更会导致这些孩子对知识的兴趣的下降和自信心的伤害,并且可能还会导致孩子们对未来真正高层次、高理解难度知识的抗拒甚至恐惧,而不是满怀憧憬地去等待下一个知识之美境遇的绽放。
对于大学生尤其研究生来说,一方面应该在自己的智力发育尤其是知识储量最为快速发展的阶段,尽可能投入地和专注地进行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应该在学习的同时,更多地在意于如何去体会高层次的知识美感,尤其是在逻辑的严谨性和完美性方面要尽可能地精益求精,而不能满足于博闻强记所得到的知识。用博闻强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的方法,只能获得外界奖励式的知识美感,而难以得到深层次的对知识本身的美感的感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来说,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美感,甚至连聪明好学的学生都无法在自己的教育下获得对知识美感的感知的话,这种导师就是不够合格的,这种教育方法就是严重错误的。
在大学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中,一方面固然要有严肃性和严谨性,在原则性问题上,尤其是学术性的原则性问题上切不能随随便便、嘻嘻哈哈。
但另一方面,在严谨求实的同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去感知学术知识中的各种精巧逻辑关系、有趣的科学现象、知识的趣味性、或是可以令人产生某种顿悟感的哲理性的道理,由此去感受各种知识中的理性的美感,而不能是一直冷冰冰的。理性不等于冷冰冰,真正的理性是有温度的,是可以有美感的。
此外,在带领学生寻找学术界现有文献资料甚至教科书中的缺陷不足时,要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渐确认其自己思辨能力的不断提高现象,这种不断提高过程本身是会给学生带来愉悦感的,这种愉悦感就是一种求知美感。当这种自我提高的求知美感不断积累时,更高层次的求知美感,如真正有重大价值的学术发现和学术创造就会自然而然地慢慢产生。由此便可进入对求知探索和知识美感感知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创造性乃至导师自己的学术创造性也就可以得到不断地提高,团队的氛围也就可以不断地和谐甚至温馨起来。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导师来说,如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自己是一位既有水平又慈祥的老师的话,就说明自己在智识能力、学术积累乃至人生的成熟度上可以告慰平生了;既可以让自己活得幸福快乐,也可以让自己带过的学生获得学识提高和由学识所带来的快乐,这才是为人导师所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