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rtar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mmertary

博文

这样的文章数据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精选

已有 7970 次阅读 2016-8-25 14:5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前几天,就一个文章的数据问题发了个讨论组, 作者昨天跟了贴回应。我这水平太次了,搞到半夜还是没明白作者的回应。


作者回应:

我是该论文的作者。谢谢您的关注和提醒。我们在前几天也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已经给PCE主编和编辑部发过邮件说明情况和进行更正。主要问题是在做光合测定时进行了6次重复,而在进行结构观察时每个处理只选择了4个叶片(每个叶片做一个截面,观察4个视野)。在写作文章时统一用4次重复,由于疏忽和不严谨,图2和图5确实用了不同重复的gm测试数据,导致点位不一致。感谢您以及研究小组对我们研究结果感兴趣,对由于我的失误导致您作为一名中国人而遭受压力表述道歉。我们的试验数据和结果是真实的,如果您及您的研究小组想验证我们的结果,我可以向您提供相关种子材料。再次对您表示感谢和致歉。


回复 Angel0224 的帖子

很显然,我个人并没能力去判断真假,我也没有武断真假,只是转述了组会所讨论问的事实部分。然后,就您的解释,我有个疑问,如果数据来自不同的叶片,您基于什么样的假设,让他们成对的呢?对于每一个处理,6个光合和4个结构数据(如果来源于10个叶片,如果不是来源于10个叶片,您所提供的解释,似乎并不合理)可存在非常可观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所能得到的关系不可能完全一样吧?



*********************************************

原帖子:


   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读书的中国人,当你周围的人跟你说来自中国的论文可信度不高,真不是滋味。本文绝无打假之意,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硕士生,更无其他意图。但是这个事情真是让我十分尴尬,无助。本想作为博客发布,无奈,可能因为我是硕士在读,无法通过审核,唉。

  最近实验室组会讨论了一篇刚接收不久的来自国内某高校的论文。论文主要阐述钾元素是如何影响油菜叶片的生理功能,所发期刊算是这个领域的主流名刊。初看论文,感觉做的蛮好,结论也很好,只是似曾相似的感觉。后来细看才发现,原来作者是高仿了某篇做氮素的文章。尽管本人学识有限,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总感觉氮素和钾素对植物的影响不该相同。开始讨论后不久,一个法国博士后突然说,这个文章数据问题很严重。并带有很歧视的口吻说来自中国的文章可信度都不高,弄得我脸都火辣辣的。他发现的问题是,1)文章的中所有的相关性太过完美;(2)文章的核心指标:Mesophyllconductance to CO2 gm)在各图中没办法对应。至于相关性太完美,那可能是人家试验技术高超,我也不该怀疑。但是gm无法对应就真是大问题了,举几个例子: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gmad两图中存在巨大差异。a图实心圆点只有一个在0.24附近,而d图变成了两个。同样的实心三角形也不对应。

那么这个问题在另一个图中就更搞笑了:




为什么gm没法一一对应呢?难道不同的图用的重复不同?查看文章这样写道:

。。。。。。Steady-statephotosynthesis under light-saturating conditions was reached using a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of 1200 μmol m-2s-1 (with 90% redlight and 10% blue light) and 400 CO2 μmol mol-1 with four replications

。。。。。。Therefore,the gm estimates from the Harley et al. (1992) were used foranalysis.

  也就是说,作者只用了来自一个方法,四个重复的数据。文章中的问题就真的没办法解释了。

   随后的讨论,细心的组员发现其他更为蹊跷的问题:gsgm的值大小与通常观测到的不符。通常对于光合作用比较高的物种,gmgs相差不会太多。而文章的gs要高出gm很多,而且完全不存在重叠区域。该组员猜测这是作者为了让他们计算的叶肉限制符合预设



   此外,叶片结构的变异以及附图1的处理方法和真实性也几乎被所有人怀疑。。。

   会后查了下该论文的作者,眼界和经验有限,没有发现啥异常。倒是看到了他们学校的宣传新闻。看来这个文章还是个重大发现。。。。

   后记,会后这名法国博士后,明确表示会给期刊社写一份说明邮件,详细阐述论文存在的问题。。。。。。

相关连接: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7423139

                 http://news.hzau.edu.cn/2016/0718/4616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24304-998617.html


收藏 IP: 130.206.76.*| 热度|

4 张亚黎 吉宗祥 黄永义 DolbyGeig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