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wsapa 创新创业,以人为本 天使投资,专注健康 开博调侃,舞文会友

博文

官方学者不要违法违规促销“万能”板蓝根 精选

已有 7894 次阅读 2013-4-8 08: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板蓝根, 促销

H7N9是一种变种的禽流感病毒,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家药厂或医疗机构宣称能对该新病毒进行有效治疗和预防。原因很简单,还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没办法下结论和打包票。在世界各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也不会轻易对此下结论或提任何缺乏临床统计数据的建议。这是比较客观和专业的态度。但在中国,有的官员和专家就不是那么严谨。这次禽流感刚出现,江苏、甘肃等地卫生厅就发布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案,提出喝板蓝根冲剂、按摩迎香穴可预防禽流感。这样的做法和提法,很有问题,既不严谨,也涉嫌炒作和促销并无依据可预防禽流感的板蓝根。

其实板蓝根并非针对病毒,也没有确凿的抗病毒和预防病毒性感冒的临床数据。它只是在调理人体技能,增强抵抗力方面,或减缓感冒症状方面或许有些作用,但也不是人人适用。有专家提醒:板蓝根药性偏寒不可滥服。板蓝根对于风热类感冒是合适的,但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就不合适。况且H7N9禽流感病毒发病快而猛,死亡率高,并非板蓝根等中药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的。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只能看到板蓝根对普通流感的防治,比如H1N1、H3N2,有一定有效成分。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他并没有研究,也没有查到相关研究,因此无法确认板蓝根对人感染H7N9的预防有效。这次疫情还是新生事物,现有药物对其预防和治疗的效果,全世界都还没什么研究。因此,他个人不建议盲目服用板蓝根。

除了缺乏板蓝根预防或治疗禽流感的证据外,滥用该药的危害也不能忽略。实际上在临床中使用板蓝根冲剂也有不少不良反应,有报道服用板蓝根后造成小儿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有的因服用板蓝根而发生急性溶血性反应,出现黄疸、急性肾功能不全。也有服用板蓝根出现药疹的报道。所以不要以为板蓝根是中药,就没有毒副作用。在没有严格临床试验数据和统计学分析的结论都是不可靠不可信的。

官员和专家轻率下结论和推荐板蓝根预防禽流感,其实已经违反药政管理法,至少已经越界涉嫌促销标签外适应症,这在国内外都是违法的。当年罗氏的达菲也被有的销售代表非法促销用于治疗萨斯,曾遭有关方面查处。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引以为戒。

十年前的禽流感非常时期,人们迷信板蓝根能预防病毒,造成疯抢板蓝根的现象。其实是商家炒作,误导民众,对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有害无益。这次江苏甘肃和国家中医药局对外发布的消息,指南和建议也是缺乏依据,涉嫌违法违规。必须谨慎从事,作必要的澄清。卫生医疗部门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在大众健康教育和疾病治疗预防方面做规范的事,说专业的话,否则兴口开河,随意表态或做微调,不仅失去公信力,而且有损政府形象并危害公共卫生事业。

板蓝根是否对H7N9禽流感预防或治疗有效,官员和学者说了没用,要靠事实和临床数据说话,并有权威机构审批才能算数。不要因为恐惧而被人忽悠。

无论是治疗性药物,预防性疫苗,诊断性试剂盒,其适应症,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需要临床试验和验证。默克HPV疫苗在中国据说已做了5-7年的临床,至今还没有被批。板蓝根预防H7N9怎么可以被专家一句话就能推荐进入指南或在报上公开宣传?作为医生,根据自己对病人和病况的判断,开处方或建议用OTC药物,这不违法,出问题医生自负。但学者或官员在没有临床证据的情况下,公开力挺某种药物用于某种适应症,这就违规违法,而且容易被质疑涉嫌为药厂促销。这种现象应该被制止和纠正。

号外:罗氏真的要公布达菲的所有临床结果?
http://chest.dxy.cn/article/5056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616-678090.html

上一篇:中国科研经费常用于胃口,而国外用于人头
下一篇:禽流感时期吃鸡安全吗?
收藏 IP: 58.100.67.*| 热度|

33 陈安 李延谦 张能立 孙学军 贺天伟 郑小康 曹建军 张磊 朱云云 杨海涛 吴明火 陈进斌 孔晓飞 许浚远 聂广 王守业 徐大彬 刘瑞亭 刘学武 周华 王修慧 李大斌 李学宽 黄荣彬 赵凤光 xsongy liyouxi zhoulangxiucai crossludo bridgeneer hugege htli decipher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