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owlight 编辑,用文字说话;学术,用论文说话

博文

期刊编辑,给作者一个机会 精选

已有 7022 次阅读 2010-3-29 21:44 |个人分类:英文练习|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编辑, 退稿

编辑都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待审稿人的意见?拿现在比较流行的双审制来说,即如何对待两个审稿人的意见?两个都通过(“通过”也包括退修后复审和简单修改),两个都退稿,一个退稿一个通过,在双审的情况下,也就是这三种组合。一篇文章如果有两个正面意见,编辑一般会把修改后的文章交主编终审;如果有两个退稿意见,编辑一般也就做退稿处理了。如何对待一正一反的意见?不同的编辑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有人会说我这本刊来稿多,只要有一个反对的意见我就退了;也有人会想我这本刊投稿不多,给作者一个修改机会。两种作法谁对谁错?

一正一反选择退稿,编辑看重的是退稿意见,这对正面意见是不公平的,同样是一票,为什么是反对票说了算了?这好像是一个小游戏:对于同一个人,有两种判罚标准:有一人说他是好人他就是好人,有一个人说他是坏人他就是坏人。在各自的标准下,都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那么学术期刊是否需要这样的标准?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有多种,典型的说法就是投稿太多,而人手又不够,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很多编辑部的实际情况,但如何来平衡学术公平与实际工作的矛盾?

百分之百的学术公平是不存在的,两人个审稿人都通过的稿件也会有错误,而两个审稿人都拒的稿子也可能是非常优秀的论文。作为编辑,应当尽可能保证这种学术公平。如果我面前有两个选择:发表比较多的论文,其中可能会有一些结果不严谨或者正确的;发表极少的论文但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我可能会选择前者。很多人认为这是把关不严,学术上不够严谨,甚至会助长学术界的不良风气。个人认为在没有抄袭、剽窃等不道德行为的情况下,一个学术结果如果能够得到一部分人及编辑部的认可,发表出来供学术交流和批判也是可行的。即使最终(五年?十年?)证明是错误的,也会给人以启发。与当前绝大部分走秀式的项目评审、论文答辩和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会议来说,期刊论文的评审还是相对严谨的。经常看到详细、严格甚至苛刻的审稿意见,作者对审稿意见针锋相对的回复,然后就论文的写作达成共识,这也许就是编辑工作的价值,给大家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并尽量维护它的学术公平。

单纯办学术期刊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而且经营起来也非常困难,这也是我国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阻碍所在。没有比较宽松的经济条件,很难让编辑部有足够的精力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期刊质量、保证学术交流通畅上来。因为经费有限,人力资源得不到保障,投稿多了就萝卜多了不洗泥,出现粗放化管理,损害了期刊的学术生命力。

回到开始的问题上,稿件多不应当成为处理稿件简单化的理由,编辑应当想办法应对稿件量的挑战,并保证一定的学术严谨性。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绝大部分期刊还是收取版面费的,稿件多了收的版面费也就多,这些多出来的钱可以聘请一些兼职的学术编辑,保证期刊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退稿时如果缺少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会给人一种不信任感(这一点在科学网很多研究人员的博文中可以看出),影响期刊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长此以往,大家不愿投稿,也不愿意为它审稿,作者少了,读者也就少,期刊也就没有什么影响了。要想把一本期刊办好,需要所有的努力,但要办坏,一个人就够了。

投稿与审稿的过程,需要双向的互动,而编辑就是要保证这种互动能正常进行,不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简单地切断这个过程。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76-307195.html

上一篇:再谈审稿人数据库管理
下一篇:我国学术期刊的一个额外负担——脱密证明
收藏 IP: .*| 热度|

12 朱志敏 周春雷 丁甜 刘钢 赵宇 年福忠 唐常杰 孙怀卫 陈健 neilchau ffy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