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故我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tanb

博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已有 2239 次阅读 2020-8-21 15:06 |个人分类:大学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注:下文是群邮件的内容,标题引自链接的原帖内容。]

刚看到一个帖子,在美国的博士生 5 年没发文章的事情。我引其中的第一段:

说一下我的背景,本科国内某top物理大学的数学专业,现在美国某专排十名左右的学校计算机专业,老板某专业学会Fellow,人非常nice,从学术到各方面都非常支持学生,所以,不存在什么遇到天坑专业,天坑老板的问题。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155981

.

目前只看了这一段。推测他是直接读博士那种,没有做研究的经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原始积累,属于正常的情况。而我遇到的情况是非常之糟糕。跨了三个单位,两个学科。课题呢,一篇文章分给两个人,这就埋雷了。另一个雷,开始没给文章,也不知道他的文章有啥毛病,也没告诉我。本来说,从老师自己的文章出发,这本该有最大的方便之处,里头的情况可以概括地讲一下 (不需要提及技术内容)。然后你得让我决定,这种情况是否愿意做。但是没有。

.

就是怎么样呢,不假定你进入专门领域,拿出其中的局部问题让你做*。这种情况是最坏的。因为涉及到技术内容,别人也不明白到底遇到什么问题。跨学科会出现这种情况:好比你是男的,那你不能进女厕所,可是还要维修里头的水管。接着星号:其实很多人会认为这很合理,而且也一再会出现这种情况。

.

第三个雷,一上来给我个数据文件 (矩阵数据),并没有给我方程。你除了变换它没别的招。这就好比给你一块 “砖”,你能做的只是分析它的成分。因为我要做实验,从既有的设定出发,就需要更多不同尺寸的 “砖”。我就提出这个需求。可是对方不合作,我迫不得已,自己造出生产 “砖” 的机器。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公式层面。整个给我放到 “逆向工程” 的路径上。(等到了我带研究生,只用 6 个小时,分三次把算法讲清楚,还要指导编程序。这样在我紧密的关照下,学生也能造出生产 “砖” 的机器了)。

.

做研究本来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是你作为老师,你已经知道的事情,你让我面临莫大的不确定性,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

第三个雷我排掉了,第二个雷绕开了,最终第一个雷给我炸了(2006)。这种情况下,在他们的顶刊上发了两篇。如果回到当初,我会选择考北大、复旦或数学所。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774-1247298.html

上一篇:[数学学] 忽然想到 “纯数学过程” 可能是这样...
下一篇:[学习笔记] H.E. p.55(3)
收藏 IP: 223.11.182.*| 热度|

6 朱晓刚 杨正瓴 王安良 尤明庆 孙颉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