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哲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国求 研究员,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专著十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博文

二、体液论假说

已有 5233 次阅读 2008-2-12 08:25 |个人分类:中医科学

                  二、体液论假说

(一)血脉论

早期的体液论有血脉论,其主要依据是《黄帝内经》对脉的描述,如“刺脉出血、脉动、经脉者,所以行血气”等等。另外,十二经脉路线的70%分布着大中血管。血脉论认为,古人所说的经络就是指血管,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再去研究。随着PSC现象的发现,血脉论的观点受到质疑。实际上,《黄帝内经》中的经络概念含义甚广,既包括血脉,还包括血脉以外的很多东西。如黄龙翔最近提出,经脉路线是上下两个相关动脉搏动点的连线及经脉穴的观点;张维波发现《黄帝内经》中有“经之动脉”的提法,认为经脉路线与其上的血管可能是两个概念。由于《黄帝内经》是多作者和多时代的产物,其经络概念本身就存在着多义性。因此,我们仍应以现代实验发现的事实为基础,逐步深入探讨,而血脉论显然无法解释循经感传路线和经脉交接流注规律,以及感传的双向性、回流、趋病性等诸多经络现象,故难以成为现代经络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淋巴论

除了血脉论,龚启华等认为经络与淋巴系统有密切关系,形成经络的淋巴论派。龚启华等使用形态学方法对淋巴管的路线与经脉线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了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人体大淋巴管的数目远小于经脉的数目,其他问题则与血脉论遇到的问题相似。

(三)有序化毛细血管假说

血脉论和淋巴管论到后来已不太有人提出,取而代之的有北京农学院穆祥提出的有序化毛细血管假说,其认为经络的实质是有序态微血管网络,经气是微血管兴奋后的节律性舒缩及在舒缩和舒缩波的传递中释放的有机组合的多种物理因子。虽此假说已得到一定的解剖学支持,但其似乎只能作为整个经络假说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脉管外体液论

人体的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的一部分是血液和淋巴液,流动于脉管之中,另一部分存在于组织间隙之中,称为组织液或脉管外体液。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藤田六郎就提出经络可能是脉管外体液的流动路径,但这一假说一直没有得到实验的证明。20世纪90年代,张维波根据生物流体力学原理,对组织液在组织间隙中形成定向流动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循经路线上组织对体液流动的阻力(流阻)较小是形成组织液定向流动的重要条件。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其寻找各种测量组织流阻的方法,终于建立了一套能够连续扫描测量组织流阻的实验装置。使用这一装置,其分别在小型猪、小家猪和人身上发现了循经低流阻点,并建立了一套测量组织液压波传播的方法,用于测量低流阻点之间的连通性,结合γ照相机观察同位素迁移的方法,终于发现循经脉路线的皮下存在着具有低流阻特性的组织液通道,简称为循经低流阻通道,并且首次在循经路线上发现了具有功能意义的体液通道结构。目前,国际上正在对细胞外间质的功能进行重新认识,发现它除了支持功能外,在传递信息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这一学说的思路不谋而合。然而应该指出的是,脉管外体液论并不能解决全部经络问题,涉及体液因子的形成与接力刺激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参与,这在张保真和刘里远的神经反射假说中得到了解决,而其中化学介质在间质中的循环定向扩散则依赖于循环低流阻即高渗透性结构的保证,两种假说在这里得到了结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5-15648.html

上一篇:牛顿力学认识论的逻辑通式
下一篇:也谈真理观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