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ao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taowang

博文

错误或混淆的“神奇的熵世界”

已有 6408 次阅读 2012-7-29 20:43 |个人分类:科学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热力学, 信息熵, 统计熵, 生命熵, 社会熵

作者: 王季陶

 

当前大家都很关心刘翔的奥运会比赛表现.

似乎张三或李四就可以来一个 神奇的天下”. 把所有叫 刘翔的人在网络上联起来, 甚至于把 张翔”,  李翔”, … 都包罗在内, 让他们一个个都做负熵测试. 然后就可以神奇地作出判断: 刘翔在这次奥运会能不能拿到金牌. 这当然是错误或混淆的 神奇的天下”.

 

最近的网友们可能说: 现实版的 神奇的Lu Jun(陆骏)世界神奇的(entropy)世界还要 神奇”!!! 据说: 从陆骏的拼音lu Jun可以查到以下的相关人员:

        陆骏:66人, 陆军:425人, 陆君:20人,

        卢俊:74 ,卢军:171人, 卢君:11人,

        鲁俊:23人, 鲁军: 87人,  鲁君: 5,

        路俊:  7人, 路军: 91人,

        芦俊:  3人, 芦军: 18人,

如果陆骏把所有Lu Jun的简历都拿来混为一谈. 你看是不是远远比 ”,  entropy 孙悟空的72更为神奇! 这就是错误或混淆的 神奇的Lu Jun世界”.

 

近日有幸聆听了神奇的熵世界的学术报告. 在整个约一小时的 报告中涉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身不多, 还会有错; 而且是不加区别地引入了一堆掷硬币的“(统计)”, “信息熵”, “社会熵生命熵. 把它们都错误或混淆地当作相同的”. 这就犯了一个国内外流行的泛化熵理论的共同错误. 报告中介绍生命熵负熵. 显然这在当时就是有争议而现在就可以是不符合复杂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错误. 报告中的信息论负熵和真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又怎么可以任意混淆呢! 事实上人们知道: Shannon信息熵原来根本就不叫”, 只是另一位专家说: 谁也不知道 是什么, 你也可以把它叫做信息熵. (不是原话) 于是就有了Shannon信息熵”. 不同的学科(或人和事)可以有联系但决不能混淆. 否则陆骏就可以说: 他提交的也是真实的Lu Jun简历.

 

其实没有学好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要紧, 千万不要一再到各处(也难免网络报道)去误导他人.

============

 

 

落叶永离 覆水难收 xxx详述神奇""世界

2012-05-09 09:08   来源:珠海特区报    

    

中广网珠海59日消息 “熵”是什么?现场的大学生一片茫然,甚至不少人会读错这个字。但“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xxx走进北理工珠海学院,为师生揭开这一神秘面纱。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不可逆的过程,如落叶永离、覆水难收。作为描述不可逆过程方向和限度的量,‘熵’便应运而生。”x院士介绍道,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熵”这个名词的中文译名是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确定的。如今不仅在科技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领域,都随处可见发音“shang”为“熵”这一概念。

xxx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研究,在量子输运和自旋输运理论、磁性纳米结构和巨磁电阻、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以及超导和磁性理论等方面做出系列的创新成果。曾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篇,包括在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的20篇和《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8篇,研究成果被1000多篇学术论文引用。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x教授说:“我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我每天也挤公车上下班,我只是做好我的研究。” 他在昨天的演讲中勉励北理工珠海学院学子要谦虚严谨,求真务实地做学问。不少同学表示,能听到这样的讲座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记者刘联 实习生赵秋红

-----

 

xxx院士讲神奇的熵世界

A+A-


xxx
院士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熵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字眼。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将熵的概念引入热力学,用来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力学中,熵是测定不能再用来做功的能量的量;在统计物理学中,熵是衡量微观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在资讯理论中,熵成为资讯不确定度的量。如今,不仅在科技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领域,都随处可见到熵这一概念。在澳门科技大学将于下週三(59日下午4:30)在大学N座礼堂举行本学期第十三场科技大师讲座,届时将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凝聚态物理专家xxx先生讲解《神奇的熵世界》。

  xxx,物理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452月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1年在该校获硕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主任。

  x院士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电子输运理论、低维受限的量子系统和超导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发展了非平衡统计运算元理论,正确处理半导体热电子的输运问题,修正了国际上长期沿用理论方案的缺陷发展了具有多穀能带结构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理论在掺杂锰钙钛矿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机理研究中合作提出双交换机制和非磁无序相结合的理论模型,运用单参数标度理论计算扩散态和局域态迁移率边,解释实验结果发展了磁多层结构和磁颗粒系统的解析输运理论,正确计算了巨磁电阻的角度依赖性和随颗粒尺度的变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古往今来,人们为认识宇宙殚精竭虑,许多第一流的科学家为此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和才华,但是宇宙是这样浩瀚,人们不禁会问:人究竟能否认识宇宙?

  本周大师讲座,让我们跟随x院士的脚步,一起探索神奇的熵世界。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届时聆听大师讲座,如需查询及报名,可联络大学谘询台(电话:28881122,传真:28880022)。

 

 

 

落叶永离 覆水难收 院士xxx北理工详述神奇"熵"世界

2012-05-09 09:00:32点击:6来源:未知来源

/*640*60,创建于2011-10-24*/ var cpro_id = 'u653846'; -

“熵”是什么?现场的大学生一片茫然,甚至不少人会读错这个字。但“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xxx走进北理工珠海学院,为师生揭开这一神秘面纱。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不可逆的过程,如落叶永离、覆水难收。作为描述不可逆过程方向和限度的量,‘熵’便应运而生。”x院士介绍道,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熵”这个名词的中文译名是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确定的。如今不仅在科技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领域,都随处可见发音“shang”为“熵”这一概念。

   xxx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理论研究,在量子输运和自旋输运理论、磁性纳米结构和巨磁电阻、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以及超导和磁性理论等方面做出系列的创新成果。曾在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篇,包括在美国的《物理评论》发表的20篇和《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8篇,研究成果被1000多篇学术论文引用。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x教授说:“我只是南京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我每天也挤公车上下班,我只是做好我的研究。” 他在昨天的演讲中勉励北理工珠海学院学子要谦虚严谨,求真务实地做学问。不少同学表示,能听到这样的讲座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起到激励自我的作用。

 

 

科技大师系列讲座之113讲—神奇的熵世界

511日下午4时,由教务处举办的科技大师系列讲座第113讲《神奇的熵世界》在第一教学楼B104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xx教授。学院副院长康学林、教务处处长杨文彦出席了本次讲座,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任郑贵廷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中,xxx为师生揭开熵的神秘面纱。x教授以“熵”字的形成入题,介绍了“熵”这一以难懂而闻名的物理量。“自然界中存在许多不可逆的过程,如落叶永离、覆水难收,作为描述不可逆过程方向和限度的量,‘熵’便应运而生。”据介绍,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将熵的概念引入热力学,用来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力学中,熵是测定不能再用来做功的能量的量;在统计物理学中,熵是衡量微观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在资讯理论中,熵成为资讯不确定度的量。如今,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在信息学,生命学甚至社会学领域都随处可见“熵”这一概念。

  互动环节中,x院士对同学们的问题耐心的一一解答,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讲座学到了新的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讲座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讲座前,x院士夫妇在康学林副院长等人的陪同下,到我院“院士林”手植木棉,为我院“院士林”再添新绿。

 

 

“格物致理系列讲座之院士专场


为庆祝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学院分别邀请xxx院士、...到仙林作专题报告。物理、材料、化学等院系本科生参加报告会。报告场场精彩,同学提问踊跃。

 

329日,xxx院士作报告神奇的熵世界x院士通俗生动地诠释了热力学熵、信息熵生命熵的概念,以及在物理、天体、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同时介绍了与有关的众多科学家的故事,给同学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 

四场报告不仅为仙林本科生揭示了美妙的物理世界,而且用物理人从事研究的经历来启迪青年:探索未知领域,要充满对科学热爱的激情,要具备对奇异现象的敏锐,也保持对物理规律探究的执着。(物理学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7912-597115.html

上一篇:公开坦诚地讨论 “永动机”
下一篇:院士的“科普”, 还是“科祸”?
收藏 IP: 58.247.184.*| 热度|

2 邹谋炎 insuy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