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再查阅了学校中开架书库的相关热力学书籍。不论在化学类的“物理化学”教科书还是在物理类的“热力学”教科书中,引入并介绍熵产生原理(就是我前面所称的正熵产生原理)的趋势非常明确。
例如北京大学韩德刚等编著的“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7章非平衡态热力学,“§7.2 熵产生与熵流:熵产生原理及平衡方程”一节中,不仅介绍了熵产生、熵流和熵产生原理,而且特别指出(p. 264):
熵产生原理不仅把熵增加原理作为特例包括在内,更重要的它已经成为广义热力学派(以Glansdorff和Prigogine为代表)创建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出发点。
应该说:熵产生原理也是创建现代熵理论和现代热力学的重点。此外该书也还在(p. 270)介绍了“§7.2 化学反应的耦合条件”。同时也应该指出该书在(p. 156)“§5.6.2 化学反应的耦合”一节中未能消除DG和 DG0的混淆。
再例如胡英主编的“物理化学,第五版,2007”第6章 II不可逆过程热力学”,“§6.6 不可逆过程的熵产生率”(p. 220)指出:
可见熵产生就是当T = T环 时的不可逆程度。熵产生总是正的,即diS ≥ 0。
其实只要在“物理化学”类教科书中提及“非平衡(态)热力学”或“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简介内容的教科书中几乎都不会遗漏介绍熵产生原理的。
在物理类的“热力学”教科书中情况也基本相同。例如,欧阳百容的“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科学出版社,2007”第4章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指出(p. 104):
在dt时间内,系统的熵的变化d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因系统内的不可逆性引起的熵产生diS,另一部分是由于系统同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而出现的熵流deS,即
diS = deS + diS ≥ 0 (4.1.7)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任何系统,下式
diS ≥ 0 (4.1.8)
均成立。
另一本使用面较广的汪志诚的“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一书的“第五章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中也介绍列出了熵产生原理(p. 179)。
遗憾的是一部分参加热力学讨论的网上老师可能在本科阶段都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自学,对这部分已经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内容并不知晓。更不用说对其他现代热力学的进一步发展的理解了。由此也可以看到在本科生中迅速推广熵产生原理和热力学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