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放开二胎与人口原理

已有 5820 次阅读 2015-10-31 19:21 |个人分类:草根经济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计划生育, 增长, 抑制, 二胎, 人口原理

最近,因为中国政府决定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出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担忧、有嘲笑、有揶揄、有赞赏……网上还流传了这样的一张图片,画面上有四份报纸的标题,1985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95年是“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2005年是“养老不能靠政府”、2012年是“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似乎十分好笑。我想撇开诸种谈论,结合放开二胎理解下人口原理,或者说结合人口原理解释下放开二胎。

一、放开二胎的背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历经建国后百废初兴、文革十年折腾,整个中国处于亟待重振、看到与外界巨大差距、国有或集体机构包袱沉重、未来尚无法可期,各种社会资源,包括物资、教育、医疗、就业岗位等十分紧缺,而此时,人口持续增长,已近10亿。供需矛盾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特别是粮食的供给问题,更是令人担忧。在此种背景下,酝酿、出台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种预防的人口抑制措施。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生活资料得到很大的提高,粮食产量得到很大提高、粮食进口十分通畅、其他各类资源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口增速减缓,三十年来严格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源于对社会生活资料不足的顾虑,而是家庭和社会人口结构不合理将带来的新问题,也有诸如失独社会问题。在此种情况下,放开二胎显然是民智之举。

但放开二胎,仍然是一种预防的人口抑制措施,但比只生一个要温和。

二、关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1798年,时年33岁的英国人马尔萨斯出版了经典著作《人口原理》,揭示了人口增长的原理,并且归纳了人口抑制方法。人口原理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超越为它准备的养料的范围而不断增殖的趋势;最终导致人口无法增长的终极条件是食物的匮乏;无论对人口的抑制采取何种方式,其目的都是迫使人口数量降低到生活资料允许水平。

控制人口的方法包括预防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预防的抑制是人类所特有的。因看到多子女家庭遭受痛苦而放弃多生育、为追求生活质量而采取晚婚晚育,属于预防的抑制,中国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预防抑制的一种创新。积极的抑制包括疾病、战争、瘟疫、饥荒,人类史上曾经出现的因养不活而杀婴或老人自杀是罪恶的积极抑制方法。

三、中国百年来的人口抑制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抑制比较明确的有20余起,近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人口抑制主要有民国时期和大跃进时期。民国时期,战争和战争导致的饥荒,直接损失的人口大约6000万以上,仅1942年河南的饥荒都导致了300多万人饿死;大跃进时期的三年自然灾害,通常认为人口减少为3000万左右,也有学者认为是4061万。

在战乱、饥荒的压力下,除了积极的抑制导致人口直接下降,由此产生的预防的抑制也会得到加强而导致生育下降,人口的减少或增加减少的总的数量要比战死和饿死的要多得多。根据1983年版的《中国统计年鉴》,把中国1955年~1962年八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有两个事实十分清楚,一是,1960年和1961年人口净减少分别为1000万、348万;二是,倘若按照1955年至1959年的人口增长趋势持续,1962年的人口预计超过71200万,与实际人口67295万3900万以上。净减少的人口主要是饿死、疾病、正常死亡,实际被抑制的人口数量则还包括生育率下降,对饥饿的恐惧、营养不良、亲人死亡的感情打击等都成为预防的抑制。

四、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简要来历

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教授根据中国1953年至1957年人口增加速度一度达到千分之二十,认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并且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物资、生产力水平等诸种要素,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马寅初的观点并没有偏离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他的创新之处在于期望通过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达到预防的抑制。

由于随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口受到了饥荒的积极抑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更大的预防抑制。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出现了停滞。马寅初的观点也得到了争论,争论中批评占了主导。

一直到1979年,中国人口达到了9.7亿。这时候,赞同马寅初的观点认为,没有采用人口抑制政策,使得中国增加人口3亿。随后几年,“一对夫妻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酝酿、出台。这一政策,至今颇具争议。

五、客观地看待人口政策对人口增长作用

1953年至1957年中国人口的增加,与战后社会次序改善、生产恢复,粮食供给得到比较大的增长有关;随后,由于农业政策的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严重,人口也因此受到抑制。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人口总计增加了约3亿,每年大约增加了1500万。

从80年代初以来,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虽然还在增加,到2014年超过了13亿,三十年人口增加大约也是3亿,每年大约增加1000万。考虑到1980年以来的人口基数变大,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的人口增殖确实得到了比较好的抑制。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抑制似乎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有另一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在1960年至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由大约增加了20岁,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的三十年里人均寿命大约增长10岁。人均寿命提高的不同,同样影响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可以说:计划生育实行前二十年,人均寿命在较低的基础上增加20岁,是人口增加的最大贡献,而非未采取计划生育政策;对比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后,寿命增加对人口增长贡献并不大,计划生育政策并未起到预期的抑制人口增长的作用,计划生育政策并未阻止人口原理按照自身的规律发生作用:即食物的匮乏才是导致人口无法增长的终极条件,粮食供应充足必然导致人口相应增长。

结语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抑制的作用并没有抵消粮食供给充足对人口增长促进的作用。马寅初深谙人口原理,他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的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马寅初的美好愿望无法实现,原因是他忽略了,许多人为因素不足以抵消自然规律的强大作用。

放开二胎政策比起一对夫妻只生一个而言,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人口抑制方法,这种方法仍不足以对抗人口原理内在的规律。从现在开始,若干年后,中国人口增长减缓或者增长加快,放开二胎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人口原理内在的规律才起着根本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242-932395.html

上一篇:北大,你好!
下一篇:陆续的金鱼
收藏 IP: 121.238.252.*| 热度|

4 陈南晖 蔡小宁 赵斌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