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世界造纸第一人 纸圣蔡伦墓祠记 精选

已有 6851 次阅读 2016-4-11 20:31 |个人分类:中国名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蔡伦墓祠留影

 

世界造纸第一人纸圣蔡伦墓祠记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4/7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这就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其中造纸术是汉代蔡伦发明的。蔡伦(约62-121),东汉桂阳郡(今湖南耒阳)人。他少年入宫,历事明、和、殇、安五帝。《后汉书》专辟有蔡伦传。据记载,蔡伦在任尚方令(负责皇家作坊的官员)期间,发明造纸术;元兴元年(105)他向和帝献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安帝元初元年(114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邑三百户”。龙亭,即今陕西洋县龙亭镇。蔡伦发明造纸技术,在人类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而公元105年,被公认为造纸术发明的年代 。

清明小长假,我们选择蔡伦墓祠作为出游地,4月2日早晨离开西安上路,到户县涝峪口进秦岭。这里高速公路以隧道群形式穿越秦岭,令大山变为通途,穿过长6144米的秦岭一号隧道后,在秦岭服务区稍事休息,又过秦岭二号隧道6125米、秦岭三号隧道4930米,进入陕南,大约11点,就到了蔡伦墓祠。

 

蔡伦祠三殿:缅怀纸圣功绩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距汉中50多公里,下了高速公路不远就到。2006年这一名胜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伦墓祠占地30余亩,大体分为三部分:前祠(南)后墓(北)侧展馆(西)。古色古香的三开间大门雕梁画栋,门前左右雄伏一对石狮。门上悬挂着匾额“蔡伦祠”,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1905-1998)所题。四根红柱上书有两副对联:天下书生仰面谢恩参纸圣,世间读者低头祈福拜龙亭,以及“谁言纸薄尺幅千钧承载山河岁月,何谓功高瞬间万世穿越宇宙时空”,点出人们对纸圣蔡伦的缅怀,对他功绩的评价。

步入大门就是祠区,东西两边坐落着钟楼、鼓楼。院内古柏苍翠,掩映拜殿、献殿、正殿等蔡伦祠三殿。此三殿均为三开间歇山顶式,但基座依次升高,使殿堂看起来一座比一座宏伟。

首先进入拜殿,这是历代人们拜祭蔡伦的殿堂,如今改为系统介绍蔡伦生平和发明造纸术及造纸术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的展室,说明“旷古一人初造纸,”的重大意义。以“福祉九域相通铭蔡侯,文明五洲同享壮华夏”,赞颂他的功勋。这里介绍蔡伦经过18年的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发明了以树皮、麻头、旧布、破渔网为原料的植物纤维纸,进行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从此纸作为全新的书写材料,替代了笨重的竹简木牍和昂贵的缣(jian)帛。121蔡伦因宫廷斗争受诬陷,朝廷要他从封地来廷尉处伏罪,蔡伦耻于受辱,就在龙亭服毒自尽,终年59岁。

一张标题为“蔡伦造纸术恩泽寰宇”的世界地图和一张年代表,显示造纸术在全世界的推广和传播。在古埃及的文化史上,出现过尼罗河岸的芦草制成的“纸草纸”。印度则有棕叶制成的书写品——贝叶纸。“纸草纸”、“贝叶纸”均不便流传不便保管。而欧洲人主要是在经过加工的羊皮上写字的,人们称其为“羊皮纸”。这种羊皮纸虽然光滑耐久,但是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而纸又轻又好又便宜,由此可见,纸的发明对文化是多么重要!蔡伦发明造纸术180年之后,首先东传到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具体地说,中国105年发明造纸术,285年东传到朝鲜,610年传到日本;751年西传到中亚撒马尔罕,那一年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部与阿拉伯军队交战,唐军战败,被俘士兵中有从军的造纸工匠。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工场,是由中国人帮助建造起来的,造纸技术也是由中国工匠亲自传授的。793年传到伊拉克,900年传到埃及,1100年传到摩洛哥,这里是阿拉伯世界的西端。通过阿拉伯人,造纸技术于1150年跨地中海传到欧洲的西班牙,1180年传到法国, 1276年传到意大利,1390年传到德国,1394年传到英国,1561年传到俄罗斯,到17世纪欧洲各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后,最先在墨西哥建立了造纸厂。美国在独立之前,于1690年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到1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五洲各国。

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学者们认为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丰碑。如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的《对历史最有影响的100个人物》将蔡伦排在第七位,书中说:“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哈特还说:纸的发明,使中国文化得到迅速发展,而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

前苏联造纸教授苏赫曼的《造纸学》书中说:“中国蔡伦在1900多年前发明了纸,其他任何发明对文化的促进,都不能和纸相提并论。”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山下寅次说:“中国发明的纸和印刷,比世界任何各国为早,实足为东洋人争光。呜呼!蔡伦、毕升之功,亦伟矣哉!”

法国安贝尔市郊蔡伦馆在展出文字说明中说:“蔡伦的杰出贡献和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明揭开了新的篇章。”

出拜殿,过庭院,就是献殿,门前对联曰:“若无先生神笔如何走龙凤,幸有蔡侯青史方能留丰碑。”这里是历代人们拜祭蔡伦时敬献供品的地方,现陈列的是中国古代吟蔡伦、纸诗文选,古遗址挖掘出土的造纸工具,及蔡伦墓祠区翻修中出土的文物,如造纸工具石臼、铁锅等。让我最感兴趣的一首诗,是明代诗人徐乾键的《龙亭侯墓》:

“策马龙亭日欲曛,江头遥见蔡侯坟。

汉封遗迹空怜在,青史香标世共闻。

漫拂鱼笺铭旧德,不烦竹简谢夫君。

频过多少千秋意,感慨依依望断云。”

出献殿,过后院,眼前突兀而出的是大殿,或称正殿,为歇山顶式,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大殿上方,高挂着唐代德宗皇帝的亲笔御书“蔡伦祠”匾额,表现了一代帝王对先贤的敬慕。对联则赞颂蔡伦“功齐仓颉,名列至贤”

殿内正中为蔡伦坐像,表情自然大方,充满睿智之气。左手按襟,右手握纸,二书童侍立两侧,神龛上书“功垂寰宇”,两侧对联赞颂“看中外典籍汉字洋文总是蔡侯碑记,数今古学林人心书案莫非纸圣祭坛”。西墙为公元114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时的皇宫场景即《封侯图》;东墙壁画是根据《后汉书》描绘的蔡伦造纸工艺流程图,逼真地再现了这位发明者功在千秋、惠泽中外的丰功伟绩。

东西配殿辟为馆藏石刻展室,包括宋代苏轼手写的《洋州三十景》石碑拓片等。

 

蔡伦墓

一座漂亮的歇山顶式垂花门分开蔡伦祠和蔡伦墓。门上悬嵌匾额,“蔡伦”三字为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门柱有对联“此墓此祠光耀两千载,斯公斯纸恩泽亿兆人。”

进垂花门便进入墓区。甬道上矗立着石人、石翁仲(文武官员像)、石羊等石像生,似在护卫这位千古名人。墓旁竖立着历代官府所立的碑碣八通,最早的一碑“新建祠记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正中一碑书“汉龙亭侯蔡公伦墓”。

墓前有重檐歇山顶四角祭亭,亭内立着石碑,“蔡伦墓”三个大字由中国第一任佛教会长赵朴初所题写。

据说蔡伦死后,龙亭当地乡民偷偷移出遗体,掩埋在龙亭旁乡野,留下标记。蔡伦死后30年,朝廷迫于民意为他平反昭雪,地方官府为其整修陵墓。高大的冢堆保留至今,南北长27,东西宽17,高7呈覆斗状,周围用青石条、青砖包砌,墓冢上部青草茵茵。墓后有一泓碧池,称明月池,相传为蔡伦造纸的洗纸池。整个墓园古朴素雅,庄严肃穆,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蔡伦深深的纪念。

蔡伦墓祠区古柏参天,翠竹成林,百鸟鸣啼,花团锦簇,芳草如茵,环境幽静。这里保留有千年柏树十多株。汉桂成荫,金秋时节,香溢满院。还有朴树、药树等古树多株。见证了蔡伦祠墓的古老历史。

 

观千年造纸工艺 颂蔡伦首创精神

蔡伦纸文化博物馆位于蔡伦墓祠西侧,富于园林之美;通过一个圆形门洞与蔡伦墓祠紧紧融为一体,极大地充实了蔡伦墓祠文化旅游的内涵。

博物馆可分南北两院。南院在绿树繁花掩映中,屹立着歇山顶古建展示大厅,为“纸文化陈列室”。系统展示了纸的起源、造纸术在历代的发展、以纸为载体的书画作品、历代有关纸的记载及造纸术的传播过程等。

据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汉龙亭侯蔡公墓碑》载:“侯始锉木皮、麻头作纸……最后建封龙亭,遂就封而终于此,故洋人造纸得传”。洋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南临巴山,北倚秦岭,汉水横贯其中。农业发达,草木旺盛,是造纸原料的理想宝库,尤其盛产龙须草。年产近3万吨,为全国龙须草三大基地之一。早在唐宋时期龙须草和稻麦秸杆已成为造纸原料,全县有多处造纸作坊,使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流传下来。

北院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建有廊式“仿汉纸坊”以及碓(dui)房和抄纸房,雄伟的“纸圣亭”耸立其间。现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手工抄造的实际操作在这里得以展示。按照1900年前蔡伦造纸的工艺, 以构树皮为原料,通过备料、浸泡、蒸料、砸皮、上灰、漂条、择穰、踏碓、切料、捣浆、捞纸、晾晒等十二道工序,由世代相传、身怀绝技的纸匠师傅神奇的演示再现当年“蔡侯纸”抄造的全过程。游客身临其境,亲自参与,做一回古代的纸匠!在此可以感悟文化名人余秋里饱含深情的题字:“千年蔡侯纸,万里文明史”,从而真切地体会我中华先贤伟大发明之艰辛与神奇,顿生敬意与自豪!古老的造纸使国人称奇,更使得众多的外国客人目瞪口呆!纸坊墙上就贴着比利时王国特恩豪特市市长一行参观造纸工艺的照片。

蔡伦是举世瞩目的世界造纸术的伟大发明者。宣传蔡伦,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对发展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励创新创造,振兴中华,对于加强中外交流和互相了解,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更多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wtgi.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969434.html

上一篇:格林兄弟与童话之路
下一篇:缅怀丝路开拓者 瞻仰张骞纪念馆
收藏 IP: 78.50.163.*| 热度|

6 蔡小宁 史晓雷 姚伟 余昕 黄永义 doctor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