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巴蜀译翁亭”在重庆武隆落成揭牌

已有 3237 次阅读 2019-10-24 06:45 |个人分类:中国名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武隆, 仙女山, 天衢公园, 巴蜀译翁亭, 杨武能

     

0886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致词

0891“巴蜀译翁亭”在重庆武隆落成揭牌

0897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瑞琳致词

0903杨武能教授讲话

0908部分来宾合影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10/19

巴蜀译翁就是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教授,他在德国侨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译作了解德语文学,进而了解德国的社会和文化。杨老还是《华商报》专栏作家杨悦的父亲。

1016日,“巴蜀译翁亭” 揭牌仪式在重庆武隆仙女山景区天衢公园隆重举行。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区委常委周光,武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参加“2019世界华裔文艺家重庆·武隆·仙女山采风活动的各国华裔文艺家25人,还有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分著名文艺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八旬译翁杨武能和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共同拉下译翁亭红绸缎,全场欢呼祝贺!“巴蜀译翁亭”是一座中国传统样式的亭阁。匾额和楹联均由湖南书法家涂光明所题写。其中匾额为篆字“巴蜀译翁亭”。楹联为“浮士德格林童话魔山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翻译家歌德学者作家 一世书不尽的传奇”。这幅楹联精炼地概括了杨武能教授的主要成就。 此外,武隆著名作家吴沛创作了《巴蜀译翁亭记》,由四川书法家徐炜撰写,然后刻石。

祖籍武隆的杨武能教授,长期在位于重庆的川外和位于成都的川大工作,故号巴蜀译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以非凡的毅力和精力,介德语文学,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100余种。而且译的都是名著、经典,译品字数达六七百万字,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100余种,其中包括11卷本《杨武能译文集》,集其大成,使他成为第一位健在时即出版十卷以上大型个人译文集的文学翻译家。他主编和担任主要译者的14卷精装本《歌德文集》是中国第一套大型歌德文集。目前正在陆续出版多达20卷的《德语文学精品·杨武能译文集》,以及6卷论著创作,杨武能全集总共超过26卷,逾千万字。杨教授翻译成就最为辉煌,其中以翻译《浮士德》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代表的歌德作品、翻译《格林童话 》和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名著《魔山》,成就最为突出。

杨武能教授在答谢讲话中强调感恩,他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祖父是农民,父亲是工人。在旧社会,他自己上了几年小学,就因家贫而失学,是新中国为他带来了人生的转折,靠助学金上完中学大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歌德研究学者和作家。

去年,杨教授荣获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杨武能教授在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架起了一座横跨中德的文化交流桥梁。他的成就在德国同样得到高度的赞赏。2000年他荣获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 “国家功勋奖章”,2001年获得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学术奖金,2013年又在德国获得世界歌德研究领域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这样杨教授就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这三大奖项的唯一中国学者。杨老的经历和成就,不愧是一部“一世书不尽的传奇”。

武隆地灵人杰,当地有感于由武隆山区穷苦山民人家走出的武能先生为家乡带来的荣耀,于武隆仙女山为武能先生建亭勒碑,亭名巴蜀译翁亭。据悉,由政府部门为健在的文化人打造纪念亭阁在国内尚属首次。杨武能教授在答谢发言中透露,操办方主张亭名为译翁亭,但是被武能先生坚决否定,盖因译翁亭与安徽滁县醉翁亭发音相近,而武能先生谦卑地认为自己的成就并不足与文豪欧阳修相提并论。

参加仙女山采风的德华作家兼记者孙小平博士认为:“其实,大凡尝试或从事过翻译的学子无不有体会,翻译就是一种文学创作,唯与单语文学创作相较,翻译更见语言的功底,更要求心智的定力和性格的毅力。古时科举有十年寒窗苦之说,武能先生苦熬过的岂止是十年,而是坚守了逾半个世纪。先生用笔聚拢了两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若论成就决不逊色于欧阳修。”

重庆市武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承蒙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邀请。得到了重庆市阳光童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揭牌仪式之前,重庆市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为参加仪式的来宾们表演了精彩的杂技和魔术节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203196.html

上一篇:游武隆山水,览仙女风情
下一篇:逛耀州药王山,敬唐代孙思邈
收藏 IP: 117.36.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