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出版,赵淑侠和麦胜梅序言

已有 2828 次阅读 2018-10-9 10:34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 欧华作协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8/10/9

九月底拿到刚航空邮寄来的新书《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闻着淡淡的墨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全书共20万字,300多页,图文并茂,让人爱不释手。

这里先发两篇序言,由欧华作协创会会长赵淑侠和现任会长麦胜梅撰写,文字较长,但内容丰富,文笔优美,值得细读。

这是我头一次担任主编出书,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我把编书过程和感受,写在该书的后记中。后记和目次另发一篇博客。

赵淑侠序言

自1991年欧华作协成立以来,会友们努力不懈的往前迈进,追求进步,表现及突破。出书是其中目标之一。从1998年出版第一本〔欧罗巴的编钟协奏〕后,至今整整二十年,已出了十一本合集,这本《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是欧华作协所属〔欧华文库〕的第十二本会员作品。

作协成立迄今已27年,平均每两年余便出版一册选集,给会员出版作品已成常态,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对任何一个写作团体都不寻常,何况在内容方面如此多样化。在写过微型小说,旅游,教育,环保,饮食等主题之后,这次书写的是〔名人〕。这些名人并非只是空泛的浪得虚名者,他或她们都是在其所属的领域里表现杰出,对自己的国家,甚至对世界,有巨大供献,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名,是经过时间和专业性质的考验,筛选出的实至名归的盛名。

编辑这样的一本书绝非易事,由高关中和杨翠屏两位文友担任主编职责,可说恰如其分。高关中居住德国汉堡。汉堡大学经济学硕士,荣誉文学博士。多年来笔耕不辍,总计问世著述500多万字。作品以列国风土、游记、人物传记、西方文化介绍等为主。新近出版《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及《大风之歌——38位牵动台湾历史的时代巨擘》。为撰写旅游文学及人物传记的重要作家。

居住在法国里昂的杨翠屏,是巴黎七大的文学博士。她是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女作家,对欧洲的史学文学有精深研究。著作多种,从文艺作品中见其学术根底。译作有〔西蒙波娃回忆录〕,风行知识界。是一学者型作家。

由30位文友介绍的51位欧洲名人,涵盖的领域涉及:文学,艺术,音乐,及政治,军事,科学思想和社会活动等等。经两位主编逐篇审阅,进行校正整理,一本完整的《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得以成型。欧华出版的十一本文集之中,有十本我曾写序。欧华是我的〔老家〕〔故乡〕。所以无论在外面说了多少次〔不〕,对欧华可是说不出口的。当高关中弟向我提起写〔序文〕时,我便像已往一样,二话不说便答应下来,说愿写篇一千余字的小文权当序言。

主编寄来了全部稿件。看篇名目录,我竟有如见故人般的激动和喜悦。因为被介绍谈论的五十一位〔名人〕的名字,对我来说,竟没有一位是完全陌生的。从少年时就熟知的托尔斯泰,契诃夫,歌德,托马斯•曼。安徒生,乔治桑。莫内,塞尚,瓦格纳,柴可夫斯基,柯南道尔等等,和到欧洲后才渐渐熟习的布莱希特,格拉斯,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波兰政治家华勒沙等,连莫索尔所写的西班牙作曲家罗德里哥都听过大名。这些出类拔萃的人间毓秀们,曾怎样走过他们的人生路?他们的不凡成就是怎样达成的?都非常值得用文字记录下来,给后人启发,增加知识和智能。

再将全文匆匆浏览一遍,觉的这真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涉及的主题多面性, 被例举的五十一位名人,都曾给历史留痕,给社会造成影响。这样的一本书,一千字的序是不够的,我也不想只敷衍的做〔送文艺花篮〕式的人情。写信去问主编、写长点有地方容纳吗?他回信说:〔有。你就写吧!〕

这样的一本以〔名人〕为主题的书,不能仅凭著作者个人的认知和臆断,或像一般叙事写景那样任意发挥,而是要下考证功夫,认定资料正确后,才能下笔。书中记述五十一位〔名人〕的文章的之内容,都曾是真实的存在。文中所写的他们的事迹,是他们实际做过或说过,至少也应是作者根据他们的言行,判断推论出来才成文的。虽非正式的〔传记〕,却有传记的写实性。

因为欧华作协是文学团体,会友们对文学的题材最靠近也最熟悉,所以谈论欧洲文学家的文章竟达18篇,其中有吕大明的〔重访阿房河:莎士比亚故乡行〕,告诉我们她怎样欣赏莎翁的戏剧。有麦胜梅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一生〕。朱文辉的三篇有关推理小说作家的文章,说明他对〔侦推文学〕的知识是何等的丰富。加上他本身就是专攻推理小说的作者,已凭着精深的的德文造诣,逐渐打入西方文坛,德语书一本接着一本的出版。是华文作家成功打入西方文坛的代表性例子之一。

丘彦明本身是画家,她的三篇文章:〔荷兰美术家林布兰和莱登城〕、〔我与达芬奇的缘分〕、〔我爱莫内的花园〕,还有西楠,高蓓明,夏青青,岩子,呢喃的谈艺术家的美文,可说都是行家谈行家,给人启示颇多。

赵无极,这位被西方画坛接纳的中国画家,在巴黎生活了一辈子,他过得好吗?郭凤西为我们娓娓道来。

张琴的〔毕加索的毁灭与创造〕,谭绿屏的〔居里夫人——走过磨难的外嫁女〕,颜敏如的〔一杯酒、一支雪茄,手中有一本书——出版家罗沃特〕,杨翠屏的〔不向命运低头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倪娜的〔诺奖得主德国政治良心作家格拉斯〕,黄雨欣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归宿〕,池元莲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等,可说都是情文并茂的传记性散文,不但写出了〔名人〕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写出了他们的精神。托尔斯泰〔翘家〕这一段,众说纷纭,托翁到底是为了甚么原因,在耄耋之年逃家出走?读过白嗣宏的〔托尔斯泰与光明之园〕,终于明白了。

在此我要稍作讨论的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世界〕。方丽娜把茨威格这位作家的文与人以及他生存的时代,做了严密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茨威格:〔最擅长女性的心理描写,常常用诗一般动人的语言娓娓道来,复活了湮灭在记忆灰烬中的、蛰伏心底的、最隐秘最微妙的感情。他能轻易穿透笔下每一个角色的灵魂,还原其丰沛的血肉情愫,引领读者去倾听躯体内部火热的激情,去体察隐藏在平静面容下的暗流汹涌,去感触与生俱来的高尚与卑鄙情感的共存,让人迷醉于人类共通的深不可测的灵魂悸动〕。她分析得非常深刻,像是一篇条理分明的〔导读〕。

斯蒂芬•茨威格是我所知的作家,但我手中已无他的书:因在两年前已将一千多本书,送给了一位要成立私人图书馆的朋友。其中包括大部份的文学作品。但凭着记忆,还能记起他的中篇小说〈一名陌生女子的来信〉。这本书1922出版,是多年来书市场的〔长销书〕,一直受到读者欢迎,我是忠实读者之一。故事是著名作家亚尔,四十一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长信,写信的是一位维也纳女子,这女子自少年时就暗恋他,从他无名到成名,她没变过。名作家亚尔的身边有无数女人,和多个女人有过性行为,包括她在内,她跟他有过二次性行为,造成她的怀孕。她未声张,只含辛茹苦抚养着小孩长大。没向他求援,也不在意他身边的女人,但孩子因病死亡,她自身亦病重垂危。在临终前她写信给作家亚尔,沉痛的表示〔在我一生最后的时刻,我也没有收到过你一行字,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你了,可是我没收到过你一封信。我等啊,绝望地等着。你没有来叫我,你一行字也没有写给我……一个字也没有……〕。作家亚尔终于知道了这位陌生女子的存在,良知复苏,自责不已。此时她已经离世,他连这位女子的面容都记不起来,一切都晚了。

正如方丽娜文中所言〔茨威格描写女心理,比女性本身还细腻〕。在欧洲一片黑暗的时候,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过安静日子。但于1942年2月22日,夫妻却双双服用镇静剂自杀。留下的遗言说:〔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

比起英法德奥,捷克离得似乎远了一些,因此不管东方或西方,对捷克文坛的情况都较陌生。卡夫卡(Franz Kafka),存在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当然无人不知。198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弗尔特(Jaroslav Seifert),也略知一二。欧洲文坛喜欢政治性浓,特别是对自己的政府采取批判态度,甚至专唱反调的作家,所以那时哈维尔是被注目的,称得上国际知名。当旅居法国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踏足前人走出的存在主义之路,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1984年出版哲学小说〔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后,被读者大众喜爱的程度可用〔洛阳纸贵〕来形容。

整体而言,世界文坛并没冷落捷克的写作界。不过坦承的说:的确很少人知道赫拉巴尔的名字。也不是故意漠视,是他的著作没走出捷克国境,正如老木所言:赫拉巴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作家〕。

忆起半世纪前初到欧洲时,跟西方人提起鲁迅和胡适的名字,都说闻所未闻。他门知道而且肯定的是林语堂。理由很简单,林语堂可直接用英文创作,西方文学界和一般读者,有机会像对待西方作家的作品一样,去接触他的作品。所以,鲁迅和胡适的处境和赫拉巴尔一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作家〕。老木用他细微的观察,详尽地介绍了当下的捷克文坛。

住在维也纳的常晖,和德国许家结一样,一口气写了两篇音乐家的事迹,可见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与深知。说真的,这项喜好可说是我的同志。在欧洲四十年,我酷爱西方古典音乐,对巴哈,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最为激赏,也喜听唱。男高音是我的最爱,堪称半个歌剧迷。对音乐本身和作曲家的历史,我也颇投入的钻研过,最崇拜的是巴哈,非常同意名指挥家卡拉扬所说:〔聆听巴哈的音乐,彷佛清泉流淌在心灵〕。大文豪歌德对巴哈的评语也恰如其分:〔如永恒和谐的自身对话,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贝多芬说的更中要害:〔巴哈不是小溪,而是大海〕。他当然是大海,自由自在的回荡的在天地万物之间。

在威尔第的歌剧中,女性的确常常被当成〔社会的牺牲品〕给处理掉。十九世纪中期对女性的观念就是那样的标准。歌剧家威尔第就算有心也不见得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何况他可能根本没往这方面去想,而只顾依照凄美的原著编成感人的歌剧。

试看1856年问世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女主角为改变自己的人生而毅然追求爱情,结果下场如何?1874年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了,被广泛认为是写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他的女主角却是为了不做〔社会的牺牲品〕,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结果是自我毁灭。

这不是单一问题。是时代,社会,两性和思想的问题。认真发挥起来足以写成一本厚书。在这篇短序里是说不清的。一般的批评《茶花女》,都着眼在〔阶级〕,基本观念是:阿芒是上流社会的富家子弟,不被允许和一个风尘女子恋爱。常晖在歌剧《茶花女》中发现这其间的冲突,源自两性问题,是思想的一项突破。

《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内的佳作甚多,谢盛友的三篇全没离开他的第二故乡班贝格古城。比利时的方莲华写《丁丁历险记》,郭蕾写出了挪威海的浪漫。穆紫荆常常走过希特勒的老鹰窝,哲学家黄鹤升漫步新天鹅堡,怀念路德维希二世的一生。高关中写了七篇宏文。发现他是见那一栏文章量不足,就自己补上一篇。真是一位负责又煞费苦心的主编。

 《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是一本内容厚实,多姿多采,可读性高的书。恭贺欧华作协的丰硕成果。

                      2018年2月13日

(赵淑侠为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

麦胜梅序言:欧洲名人的魅力

老伴最近又出差了,这回是要到北德一个靠海边的不鲁克村(Brokdorf)工作两周。这几天还下了雪,老伴说从办公室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雪白一片的「湖泊」。可是公司的同事L女士却告诉他,那不是湖,它只不过是一个个大水坑而已。

原来,这一带每逢天下大雨,水坝和河堤便泛滥成灾。为了阻止灾难发生,村民在这附近挖很多泥土去填补河堤,大片的土地被挖走后,便留下一处处的大坑,日久就形成湖状的水坑。据L女士说,诗人兼作家狄奥多·施笃姆(Theodor Storm,1817-1888)曾经在「骏马骑士」一书中,阐述筑堤修堤的种种。诗人熟悉这一带的环境,所以每在风声呼啸的长夜中,都能体恤居民的忐忑心情。

她接着又问老伴可听说过这位诗人?这下子可考倒了这位「理工大兵」了,在他正感到有点尴尬之时,她又丢下一句:「也许您太太读过施笃姆的诗,她不是很喜欢诗歌吗?」。

德国人一向重视故乡文化,L女士也是如此。施笃姆是德国十九世纪的著名文学家,晚年就在离小村子约40公里的小镇哈德玛逊Hademarschen度过难怪这一带的居民都与有荣焉。

正巧我不但读过施笃姆的诗,还译过不少他的诗歌,于是顺手把一些译作传给他,让他给她过目,并谢谢她告诉我们关于河堤和诗人的故事。其实胡松姆小镇 Husum才是诗人的出生地,记得他是这样描绘的:

灰色的海滩和灰色的海

就在城市的不远处

雾浓浓地压在屋顶上

在寂静中传来海的咆哮

无聊地围绕着城市

……

(节译自施笃姆一首以《城市》为题的诗)

重读施笃姆诗篇,彷佛听到了诗人的召唤一般,我忽然好想走入那片靠海的土地。于是答应老伴,在他下一回出差时,我将陪同他去寻访施笃姆的故里。

我相信人们对于历史名人的敬仰,都是从阅读中得来的,因为字里行间中都有他们的闪耀着光辉的身影。

记得小时爱看故事书,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表现,和司马光幼时的「破缸救友」,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初中时期,脍炙人口的拿破仑、居礼夫人等传记成为我喜爱的课外读物。拿破仑是19世纪的一代豪杰,他的雄心大志确实激荡人心,但是他的失败,促使我洞悉了他成功的因素,他一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起」,志在要成功,所以他未尝踌躇过,在必要时,甚至不择手段。

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时代,居礼夫人有不同的遭遇和束缚,她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的光荣背后却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让人深切地了解所有的成功者,都经过不断的奋斗,絶不是不劳而获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阅览了更多的历史名人故事,至今,没让我减少对他们的敬仰。一路走来,我亦趋亦步地筑起自已的文学梦,建造自已的魂,享受在书籍中与名人不期而遇的乐趣。

2017年欧华作协年会在华沙召开,华沙是波兰最大的城市和政经文教中心,也是音乐家肖邦和居礼夫人的故里,我忽然有一个想法,期望借用欧华作家之笔,借古鉴今,写出历史名人高风亮节的精神,让别人和自已一读再读。于是在接过欧华作协会长之棒后,便将我的心意告诉各位会员,并且推荐两位理事高关中先生和杨翠屏女士主编《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一书。

顶着「活字典」美誉的高先生,在过去30年的写作生涯,涉猎广泛,著述丰富,他曾经出版了多本列国风土作品。然而,传记的书写也是他的专长,2014年出版了《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和2016年出版的《大风之歌——38位牵动台湾历史的时代巨擘》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杨翠屏女士潜心研究法国和西班牙的历史与文化多年,着有「名女作家的背后」、「谁说法国只有浪漫」、《情系西班牙》等书,她不仅对欧洲的城市、宗教、历史与人物感到兴趣,并秉持着传递知识的使命及激情。这次由他们两位携手合作向读者推介欧洲名人逸事,实在是最适宜的事了。

《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全书共有51篇,基于编选作业的诉求,分为六部分叙述,他们分别为文学家,美术家、建筑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又因基于历史观上,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大体按其时代先后呈现。

阅读全稿,发现论述文学家的文章共有十八篇,举凡著名的文学家如莎士比亚、歌德、塞万提斯、安徒生、托尔斯泰等都有他们和独特的成长过程,作者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各显神通,旨在表扬文学家的创作成就。丰富的题材是书中最引人入胜的部份。

占篇幅排第二多的是美术家、建筑艺术家的部份,接着是音乐家部分。这两部份可称赏心悦目的篇章,读者可以欣赏人类匠心独具开创的艺术典范,尽管每一篇行文风格不同,但落笔不外在加强读者阅读的趣味。

说到这里,我发现「找寻名人踪迹」已成为一个关键词,在创作的过程中,「阅读」虽说可以豁人耳目,但若能置身其中,记忆就更不同凡响了。例如我们来到心仪的名人故里的时候,特别在面对达芬奇、梵谷、毕加索和高迪等神工意匠的艺术品之际,应该更有沁人心脾的感受。所以我相信,欧华作家在书写之前,都已捷足先登拜访各个名人故里、博物馆或纪念馆,亲自验收这些感受了。

我在拜访巴哈旧居时,曾经有过一次难忘的体验。在那里,我可以聆听博物馆专员对各种不同的古代乐器的导览,甚至可以欣赏不同的风琴奏乐。这种呈现方式不但有趣味,同时也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原来古典音乐家笔下流淌出来的旋律,并不是想象中的单调乏味。相反的,竟然可以这么优美悦耳,它彻底的改变了我对巴哈的音乐的成见。

本书的后面三部分也很精彩。15位欧洲的杰出的人物依序陆续登场,使得名人队伍更加壮大。例如宗教改革先进路德,伟大人道主义的史怀哲,献身科学的居礼夫人和遗传学家门德尔,政治家德国总理阿登纳,波兰前总统华勒沙,“欧洲之父”舒曼和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等等…,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已的人格魅力,和围绕着他们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经过半年的努力,从征稿到组成书,可说是一气呵成,硕果累累。最后要感谢的是30位欧华作者踊跃供稿!感谢本书的两位催生者高关中先生和杨翠屏女士!感谢秀威编辑洪仕翰先生的协助,使得本书顺利出版。

                                2018年1月 28日

(麦胜梅为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现任会长)

封面封里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yok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39792.html

上一篇:《寻访欧洲名人的踪迹》出版,编书的酸甜苦辣和目录
下一篇:世界诗人大会在贵州绥阳举行
收藏 IP: 117.36.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