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寻访海涅踪迹 赞赏诗人作品

已有 4242 次阅读 2017-12-22 17:05 |个人分类:外国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7707海涅研究所海涅塑像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12/21

汉堡市政厅广场南侧,竖有一尊德国大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托腮沉思的塑像,仿佛正在酝酿一首好诗。其实海涅并不是汉堡人,他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叔父是汉堡银行家。海涅曾在汉堡生活数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批诗作。汉堡人太喜爱这位诗人了,特地在市政厅广场上为他竖立了纪念像。我也喜欢这位诗人,最近造访杜塞尔多夫,探寻了更多的海涅踪迹。


海涅出生于杜塞尔多夫

在德语近代文学史上,海涅堪称继莱辛、歌德、席勒之后最杰出的文学家。他不仅擅长诗歌、游记和散文的创作,还撰写了不少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并富含文学美质的文艺评论和其他论著,给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富、巨大、光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无论个人的性情和气质,还是创作的成就和影响,都仍然让我们首先尊他为一位出色的抒情诗人和伟大的时代歌手。单论诗歌,可以说,海涅是歌德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海涅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其故居在老城繁华的Bolker St步行街,东西向,西距市政厅不远,高三层,位于一列排房之中,外墙一楼正门上方标示着HeineHaus(海涅之家)的字样,镶嵌着海涅的浮雕铜像,写着“1797年12月13日海因里希·海涅在这里出生”,现在这里是一家文学书店和文学咖啡,倒也符合纪念大诗人的本意。街东头与海涅大道(Heinrich Heine Allee)相交,海涅大道是主城区最繁忙的交通大动脉,整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详细介绍海涅生平的是海涅研究所(Heinrich-Heine-Institut),位于城南不远的Bilker街。包括海涅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这里保存着大量有关海涅的图书和海涅的全部私人藏书,还有专室珍藏他的手稿,这些珍贵的收藏为研究海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65年,杜塞尔多夫兴办了以海涅命名的大学,校园设在绿树成荫的南郊。这是一所相对年轻的大学,如今已发展到3万人的规模。


海涅生平

据介绍,海涅出身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由于父亲经营呢绒生意失败,家道中落;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生性贤淑,富有教养,喜好文艺。在母亲影响下,海涅早早就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15岁还在念中学就写了第一首诗。可是他却不得不遵从父命走上经商的道路,19岁来汉堡在银行实习,他的叔父是该市资财万贯的银行家。海涅曾在汉堡生活数年,发表了他的第一批诗作。

1819年,海涅在叔父资助下经营纺织品公司失败,完全失去了经商的兴趣和勇气,遂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准备将来做律师。然而从小热爱文艺的他无心研究法学,却常去听文学课。1820年秋,海涅转学到哥廷根,第二年又转到柏林大学。在柏林期间,海涅不但有机会听黑格尔讲课,学哲学;还经常出入一些文学沙龙,结识了不少文人骚客。1824年他重返哥廷根,第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海涅诗才横溢,19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827年汇编出版《诗歌集》。诗作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民歌气息,其中不少诗歌后来被谱成歌曲。

那一时期,风华正茂的海涅曾游历国内外,旅途中他在魏玛拜会了年迈的歌德。这是两位大诗人的唯一的一次见面。海涅把旅途经历写成《哈尔茨山游记》(1826)、《英国片断》(1827)、《从慕尼黑到热那亚的旅行》(1830 )等散文游记作品。后来汇编为《旅行记》(Reisebilder)。海涅的《旅行记》在体裁和风格上在德国文学中堪称独步。作者以漫谈的口吻,海阔天空,挥洒自如,游记中有政论,政论中又有精彩的风景描写。

1830年法国爆发革命,王朝更迭。次年海涅移居巴黎,与作家巴尔扎克、乔治·桑、大仲马以及音乐家肖邦等交往。期间,他为德国报纸撰写有关法国现状的报道和评论,也为法国报纸撰文介绍德国文学、宗教和哲学。1843年回国到汉堡,探视母亲,并与出版社协商出书问题。同年底重返巴黎,结识马克思。次年完成代表作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8年以后长期卧病,仍坚持写作,1851年出版诗集《罗曼采罗》。海涅1856年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59岁。


海涅的诗歌创作

海涅最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诗歌,在世界诗坛上,海涅的成就和影响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匈牙利的裴多菲等大家媲美。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的歌曲多达3000首以上,数量甚至超过了被他和拜伦尊为“歌坛君王”的歌德,堪称世界第一。

海涅的诗歌创作,大体可分为三阶段:

《诗歌集》(Buch der Lieder)是海涅早期的代表性抒情诗集。诗作清新自然,质朴优美,具有音乐性和民歌风格,为德国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著名诗篇有“乘着歌声的翅膀”、“你就像一朵鲜花”、“心,我的心,你不要忧郁”、“罗累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

其中“罗累莱”赞美莱茵河风光。千里莱茵,以宾根(Bingen)到科布伦茨这一段景色最佳。从宾根乘船,顺流而下,游人尽可悠然地欣赏莱茵河的水波玉光,两岸的碧绿山峦,还有那疏密有致的葡萄园和一座座历经沦桑的古堡。莱茵河的名胜罗累莱(Loreley)就在这一段。罗累莱是莱茵峡谷一座山崖的名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崖上每到日落时分就出现一位美丽绝伦的仙女,名叫罗累莱。她那甜润的歌声和绝代姿容,常使往来的船夫目眩神迷,忘掉了湍急水流,连人带船撞碎在岩底。海涅的这首名诗“罗累莱”脍炙人口,游船到此,人们都会抬头仰望江畔的山崖,重温古老的德国童话给人带来的悲欢之情……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德汉对照,冯至所译的“罗累莱”:

Ich weiß nicht, was soll esbedeuten, 不知道什么缘故,
daß ich so traurig bin;
我是这样的悲哀;
ein Märchen aus alten Zeiten,
一个古代的童话
das kommt mir nicht aus dem Sinn.
我总是不能忘怀。

DieLuft ist kühl und es dunkelt, 天色晚,空气清冷,
und ruhig fließt der Rhein;
莱茵河静静地流;
der Gipfel des Berges funkelt
落曰的光辉
im Abendsonnenschein.
照耀着山头。

Die schönste Jungfrausitzet 那最美丽的少女
dort oben wunderbar,
坐在上边,神采煥发,
ihr goldnes Geschmeide blitzet
金黄的首饰闪烁,
sie kämmt ihr goldenes Haar.
她梳理金黄的头发。

Sie kämmt es mit goldenemKamme 她用金黄的梳子梳,
und singt ein Lied dabei;
还唱着一支歌曲;
das hat eine wundersame,
这歌曲的声调,
gewaltige Melodei.
有迷人的魔力。

Den Schiffer im kleinenSchiffe 小船里的船夫
ergreift es mit wildem Weh,
感到狂想的痛苦;
er schaut nicht die Felsenriffe,
他不看水里的暗礁,
er schaut nur hinauf in die Höh.
却只是仰望高处。

Ichglaube, die Wellen verschlingen我知道,最后波浪
am Ende Schiffer und Kahn;
吞没了船夫和小船;
und das hat mit ihrem Singen
罗累莱用她的歌唱
die Lorelei getan.
造下了这场灾难。


《新诗集》标志着海涅诗风的转变,其中《时代的诗》(Zeitgedichte)汇集海涅中年(1839-1946)年代所作的政治诗篇,最著名的有《西里西亚织工》等。这一阶段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自称是一部“诗体的旅行记”,共27章,记录了海涅从巴黎返回汉堡,途经科隆、哈根、明登等城市的旅行见闻,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分裂的德国,对当时丑恶的现实作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这一时期,他在诗中玫瑰和夜莺已被剑和火焰取代,诗人充分显示了自己“打雷的本领”。

诗集《罗曼采罗》是海涅的晚年作品。其中“历史”部分回忆美好的过去。“哀歌”描写诗人辗转反侧在“床褥墓穴”的痛苦,感叹人生。第三部分“希伯来曲调”描写犹太人的生活。诗集总体反映了作者晚年的心情,有时悲愤填膺,有时忧郁满怀,但是讽刺的锋芒和细腻的抒情并没有消失。他的诗还洋溢着战斗的豪情。


海涅作品在中国

诗歌是德语作家最擅长的文学体裁之一,德语诗歌主要体现在抒情诗方面,以歌德、海涅为最杰出的代表。若要推选世界十大抒情诗人,他俩肯定都能中选。跟其他国家的诗歌相比,德语诗歌的特点是在优美和情感浓郁、深沉之外,还多数都思想深邃,富含哲理。在海涅诗歌中,这个特点和优点更为显著。

德国抒情诗很早就传入中国。第一位翻译德国抒情诗的先驱是马君武(1881-1940)。马君武,广西桂林人,是一位民主主义革命家,曾追随孙中山,当过孙中山(时代)的教育部长,去世前担任广西大学校长(1928年创办),当时有“北蔡(元培)南马”之誉。他在日本留过学,两次赴德攻读(1907-1911,1913-1916),是第一个在德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不过专业是冶金。他同时也做文学翻译。

浙江吴兴人应时(应溥泉),于1914年出版了《德诗汉译》,则为中国翻译德国诗歌的第一书。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德语诗歌译介,不但相当系统地和完整地反映出诗人们的创作,还较好地展现了德语诗歌的特点和优点。

从“五四”以来,海涅的诗歌受到中国文艺界广泛的欢迎。郭沫若和冯至的翻译最为著名,他们翻译的海涅诗歌数量不算多,但留给后世的都是精品和神品;相比之下,上海翻译家钱春绮先生译诗的数量大多了,贡献也不容低估。

经历了文革期间的文化沙漠之后,1980年代,中国出版了《海涅抒情诗选》,由文学翻译家杨武能编选而成。《海涅抒情诗选》主要参照“柏林和魏玛建设出版社”的《海涅五卷集》1978年第15版第一卷(即诗歌卷)选编、翻译和校订。诗歌按写作年代排列,第一首是1816年海涅19岁时的诗作“用玫瑰、柏枝和金箔片”,最后一首是1856年去世前所写的“为穆什而作”。几乎每年都有诗入选,总共230首。这本选集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生活际遇和思想发展的全貌。要是把集子里按年代编排的作品与书末所附的年谱参照起来阅读,读者会对诗和海涅都会有更深刻、更贴切的理解,所获得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启迪也更多。

230诗中,有21首为诗界元老冯至早年所译的佳作,在介绍海涅方面卓有建树的钱春绮翻译了115首,杨武能翻译了94首,并负责整个诗集的编选。冯至比钱春绮年长16岁,钱春绮又比杨武能大17岁。三位年龄段不同的译者共同合作出书,也算是译坛一段佳话。

1984年《海涅抒情诗选》出版,不久还出版了豪华礼品本,红布硬皮本,外加灰色封套,上面印有海涅的头像,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这部诗集仅3次印刷就已超过20万册,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此后的年代里,杨武能还独力翻译出版过《海涅抒情诗100首》(漓江)和《海涅诗选》(译林)。

2003年出版的11卷《杨武能译文集》中专门用一卷收录海涅的译诗,即《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书里收集海涅创作的诗歌200余首,基本反映了诗人作品的全貌和其一生思想的发展历程。在选择和翻译的过程中,杨武能吸取了旧译的合理成分,又有所创新,从而使新译更加富有诗韵,更加有可读性。

这部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海涅的通讯作品《论法国画家》和海涅的音乐小说《帕格尼尼》,从而向读者展示了“整个儿的海涅”。 看过《论法国画家》以后,人们常常发出精细的赞叹:文艺评论竟也可以写成这样的美文,读起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小说《帕格尼尼》是中篇《佛罗伦萨之夜》的一个片断,作品不长,却写得声情并茂,色彩斑驳,想象奇美,丽辞云飞。描述了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1782-1840)在汉堡的一次演出。海涅写得好,杨武能也译得好。一位大学生说,“他译的《帕格尼尼》有一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的散文。”

海涅作为大诗人广为人知,而他在游记、散文、评论文乃至小说方面的造诣和成就往往被忽视。事实上,海涅多才多艺,早在19世纪20年代作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登上文坛时,便写出了《阿尔曼梭》和《拉特克列夫》这两出悲剧,显示了他戏剧家的才能。《诗歌集》和《游记》使他几乎同时戴上两顶桂冠,在诗歌和散文两个竞技场上双双夺魁。1831年流亡巴黎后,海涅又以思想深邃、观察敏锐的思想家的面貌使读者耳目一新,评论家们于是把他比做光彩绚丽熠熠生辉的钻石,具有不同的侧面,每个侧面展现出他的不同凡响的才能。为了反映海涅在文学各方面的成就,杨武能主编了5卷本的《海涅文集》,共120多万字,2001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海涅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对海涅的翻译达到了顶点。

16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vun.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091003.html

上一篇: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港澳深举行
下一篇:复旦陆士清教授评论欧华文学
收藏 IP: 78.54.12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