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塞上明珠榆林城,万里长城第一台

已有 4688 次阅读 2017-9-7 11:08 |个人分类:中国各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6959镇北台留影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7/9/4

作为陕西生、西安长的老陕,全省10个地级市,只有榆林从来没去过。榆林位于陕北长城边,南距西安650公里,地处偏远是一大原因。这次从蒙古参加世界诗人大会归来,特意途经内蒙二连、呼市南下回陕、参观过成吉思汗陵之后,从伊金霍洛旗阿镇坐长途汽车,大约两个半小时,就到了榆林,总算了结了多年来的一桩心愿。

中午车到位于迎宾大道东端的汽车北客站,住店安顿下来以后,立刻出门去游览。第一个目标就是榆林名胜镇北台。镇北台在市北3公里红山之巅,从汽车站旁边的长城北路十字口,乘坐5路公交,终点站就是。

沿车路缓缓而上,转个弯即到了景区入口,远远就望见了镇北台。整个景区包括镇北台、明长城、款贡城、易马城。附近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风光也赫然在目,多年来造林治沙,如今都披上了绿装。

景区大红门上方黑底牌匾镌刻着金色大字“镇北台”。两边大柱上写着对联“南蔽秦陇北瞰河套榆塞固垒震九边,东连山海西接嘉峪万里长城第一台”。核心景点镇北台分四层叠起,外砌砖石,内夯黄土,底层为台座,略呈方形,每边70米左右,层层收缩,顶层每边长10米。四周设垛墙,总高30余米。镇北台南有城门、卷洞和砖石踏步,北边与长城相连,虎踞山巅,宏伟壮观,据险临下,控南北咽喉,为一大烽火台。它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是万里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天下第一台”之称。是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底层营房辟为镇北台长城博物馆,用文字、图片、实物、场景再现等形式,介绍此地长城和军镇管理的情况。。

明代榆林为九边重镇。九边,又称九镇,是明代沿长城防线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即辽东(驻北镇)、蓟州、宣府、大同、太原(驻偏关)、延绥(驻榆林)、宁夏(驻银川)、固原和甘肃镇(驻张掖)。其中延绥镇管辖从府谷到盐池880公里的长城,总兵(军长)就驻在榆林,因此也叫榆林镇。下分东中西三路,路设参将,并设游击将军来回接应。路下辖若干营堡,再下设墩台。

站在镇北台上,仿佛出现了当年战马嘶鸣,烽火狼烟的历史场面。其实这一片不仅是边防要塞,也是贸易通道。明代在此设市与与蒙人贸易,建有“易马城”(交易马匹)和“款贡城”(洽谈贸易、互赠礼品、举行献纳贡品仪式),迄今遗迹仍存。清代诗人杨蕴留诗云:“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最后一句是说古代匈奴人赫连勃勃曾在这一带建立大夏(五胡十六国之一)。

如今,硝烟已经散尽,镇北台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悲欢离合。附近还有红石峡摩崖石刻景区。

离开镇北台,我换乘六路汽车直奔火车站,购买第二天回西安的火车票。眼下正是开学之际。快车无票(7小时),只好买普客车票,车程12小时。

买到车票后,转乘2路汽车在钟楼巷下车,就到了老城区。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代所建的榆林卫城,又名“驼城”。地处山川之间,其东依驼峰山,西临榆溪河。1986年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还有西安、咸阳、延安、汉中和韩城,共6座)。

诗曰“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南塔即城南的凌霄塔,北台应是镇北台。老城南北狭长。主街长四里有余,一路上有六座楼阁,中央是中西合璧式的钟楼,民国十一年(1922)所建,表达对西北军奇人井岳秀(1871-1936)的崇敬。当时是井岳秀镇守陕北的时代。井岳秀是同盟会著名领导人井勿幕之弟,幼年喜好武术,辛亥革命志士,后号“榆林王”。他曾参加反清起义,救助杨虎城。阻独内蒙,保护成陵。助学重教,兴业利民。特别是1913年,当外蒙在沙皇策动下独立并暗中蛊惑煽动内蒙叛国,伊克昭盟七旗首鼠两端时,井岳秀通过交友、赛马、拜把子,力陈外附“七不可”,说服了内蒙各旗,使沙皇阴谋未能得逞。在历史上有一定贡献。

钟楼以南为南大街,依次耸立着星明楼、万佛楼、文昌阁,直到南门,以北为北大街,竖立着凯歌楼和鼓楼。特别要提一下凯歌楼,明代称“太乙神宫”,修得玲珑别致,大有皇宫气象,明武宗驻跸榆林时高兴地对随从说“榆林真乃小北京也”,这就是榆林被誉为“小北京”的来历。

南北大街楼阁之间还分布着多处华丽的牌坊。新华书店就在这条主街上,雕梁画栋,红柱共灯,透着古雅的文化气息。与主街平行的新建路(二街)以及北面的人民路也是热闹的所在。真没有想到在长城边上的边塞之地,有这样一座繁华似锦的城池。榆溪河畔,则建成了杨柳依依的绿化带。

一边照相,一边欣赏,不觉间,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分,傍晚才回到客店。榆林,这座塞上明珠,既有大漠古道的苍凉雄劲,又有江南水乡的委婉灵秀,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4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ra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074710.html

上一篇:民族和睦的象征——呼市昭君博物馆
下一篇:咸阳今昔看巨变
收藏 IP: 117.36.22.*| 热度|

4 张晓良 魏焱明 苏德辰 吴国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